分享

好莱坞“电影宇宙”大战正酣,国内“东方宇宙”之争即将开启

 狐狸拆解 2021-06-10

2017年的11月3日,漫威出品的《雷神3诸神黄昏》上映。隔得时间不久,11月17日,DC的《正义联盟》也登陆大银幕。两位老对手的再度交锋,作为美漫迷来说,实在是非常期待。究竟是逗比版的雷神与绿巨人吸引力大,还是正义联盟的首度集聚,能够让观众们更加青睐?这个答案我们要等两部片子下线后,才能从票房上得到最终的答案。

近年来,随着漫威的“复仇者联盟”系列影片排到第二部,以及DC的“正义联盟”初见雏形。“电影宇宙”的概念越来越被人提及。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看一下,好莱坞的各大电影公司是如何组建自己的“电影宇宙”的,其中又有哪些波折。同时,我们最希望的,还是借鉴好莱坞的经验,从而为中国影坛的综合化IP运营提供参考意见。

漫威与DC领衔打造“电影宇宙”

从“电影宇宙”的运营角度来说,漫威公司无疑是截至目前最成功的“电影宇宙”创造者。其创造的“漫威宇宙”截至目前已经有17部电影先后上映,更有7部电影将在未来三年内筹备上映。

当然漫威能够走上今天的地位,并不是一番风顺的。早在08年前,漫威一度因为财务亏损险些倒闭。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应急,于是决定将公司已有的漫画人物IP进行分批出售,以此为生。于是漫威将蜘蛛侠和毒液的IP卖给了索尼,将神奇四侠和X战警等人物的版权卖给了二十世纪福克斯。所以一度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超级英雄电影,大多跟彼时的漫威并没有版权和制作等方面的关系。

相较于漫威的经营惨淡,老对手DC背靠华纳电影公司却是活的风生水起。中国观众所熟悉的指环王系列和哈利波特系列,都出自华纳公司之手。甚至当漫威后来逐渐开始着手缓缓布局“漫威宇宙”的同时,DC却借着诺兰导演拍摄的蝙蝠侠三部曲,将漫改电影带上了全新的艺术高度。

中国有句古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华纳凭借三大IP大杀四方的时候,漫威公司却逐渐开始了新的策略调整。为了度过企业经营难关,漫威公司盘点了企业没有出售的角色,万幸“复仇者联盟”的主要角色IP,除去蜘蛛侠外,大多还都在漫威公司手里。于是漫威在08年推出了两部独立电影,分别是电影《钢铁侠》和《绿巨人》,幸好当初汤姆·克鲁斯机缘巧合拒绝了《钢铁侠》,我们才能看到一个角色还原度非常高的由小罗伯特·唐尼出演的“钢铁侠”,而漫威也凭借《钢铁侠》的成功进一步加强了自己打造漫威宇宙的决心。

自此后,漫威在后续的近10年中,以每年平均2部电影的速度,不断扩充着复仇者联盟成员的影响力,并一举在2012年推出了超级英雄的集结电影《复仇者联盟》。这一套组合拳,让世界各大电影公司应接不暇的同时,也打开了新的思路。原来IP还可以这么玩!超级英雄的漫改电影还可以这么拍!

相较于漫威在打造“漫威宇宙”一役上的优势占尽,老对手DC也是心里相当着急。可惜天不遂人愿,华纳因为多年前推出的《蝙蝠侠与罗宾》和《超人归来》的票房失利,此后多年都不敢再碰漫改电影。而诺兰拍摄的蝙蝠侠系列虽然艺术和票房都不错,但却风格太过个人风格化,并没有与其他角色进行联动的机会。何况在漫威缓步布局的时候,华纳的整个重点都在“指环王中土宇宙”和“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推进中,更是无暇顾及“DC宇宙”的进一步开发。

这一耽搁,时间就已经到了2013年。华纳看到了在迪士尼支持下漫威宇宙的大获成功,而哈利波特2011年全系列暂时完结,指环王番外霍比特人系列也即将在两年内收官,终于坐不住了。于是2013年,华纳时隔多年终于重启了“超人”IP的深度运营,上映了《超人:钢铁之躯》。超人电影的阶段性成功总算给了华纳一剂强心剂,于是2016年,华纳推出了《超蝙大战:正义黎明》一口气在片尾放出了“正义联盟”即将组队归来的讯息。

在落后“漫威宇宙”多年后,DC一口气在2017年推出了两部“DC宇宙”作品,分别是已经上映的《神奇女侠》和《正义联盟》。从目前两部片子的口碑来看,DC在风格上向漫威学习,增加了幽默的元素,这一点无疑让更多观众能够更加轻松的接受电影内容,但口碑的另一端也有需要加强的部分,是DC在故事方面的薄弱,对反派人物作恶动机的挖掘不足,和反派角色过于容易被击垮是目前DC作品在口碑中的大弱点。DC是否能在后期进一步调整,我们拭目以待。

在观影的过程当中,我们也梳理出了漫威和DC在构建各自“超级英雄宇宙”中的一些共同特征。可以说是好莱坞在综合性运营IP方面为大家探索出了一套综合打法。

1,有节奏的安排复联角色单人物电影启动,同时在每部电影结尾彩蛋里为另一部做预告和互动,适当时候推出多人物组合电影;例如漫威在陆续推出了钢铁侠、美国队长和雷神等独立电影后,2012英雄大联合开启了《复仇者联盟》。甚至漫威借助“漫威宇宙”的崛起,展露强势的IP的吸引力,2017更是吸引索尼让蜘蛛侠得以参与到“复联”中;

2,多点开花,不仅重点布局电影宇宙,同时在漫画、美剧、衍生品开发、主题乐园、游戏等多点同时发挥IP价值。

好莱坞各电影公司的“宇宙化”之路

梳理完了漫威和DC的发展历程。我们也用一张图来看下好莱坞其他电影公司在打造“电影宇宙”方面的努力。

为什么各个公司都在着手打造“宇宙化”的IP呢?

很简单,让IP发挥最大化的经济价值。更容易的创造足够大的利润是所有公司做决策的基础。

“电影宇宙”的五大特征

那么我们整理一下,什么样的电影才能称之为是“电影宇宙”呢?

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1,时空独立。

故事本身不局限于现实或架空于现实,大多拥有独立的世界观和独特的时空。

2,设定完整。

在该独立时空里,人们的衣食住行根据生活需要,有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不同解决方案。例如“星战系列”中力量来源于原力,根据对原力的使用不同,信仰不同,衍生出了西斯和绝地武士等全新种族体系和故事矛盾。

3,群众基础。

作品拥有大量粉丝,才能在后期改编初期就可以获得大量关注。在如今这个关注度为王的时代,关注度这件事从盈利角度至关重要,只有有足够的盈利预期,作品才能在资本曾获得足够大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更有可能在未来展开足够大的“宇宙化”可能。

4,深层矛盾。

在故事的矛盾设置上,矛盾不单局限在日常矛盾里,更有关于价值观,甚至上升到哲学层等更加深入的矛盾设定。有关宗教和意识流的探讨,能够加深作品本身的厚度,同时还可以让观众们对剧情中的人物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讨论。

比如《美队3内战》中,我们就看到了超级英雄们有关超级英雄的能力,是该被政府监管,还是自由行使的探讨。这两方面的思辨很难让我们一下子认为谁是邪恶或谁是正义。模糊的深层次矛盾让故事的走向更加不确定,而不确定带来的可能性,是系列作品得以延伸的必要条件。

5,资本雄厚。

为了作品质感足够好,那么在技术上就要有足够高的制作水准,所以投入资本可以说是巨量。“宇宙化”作品一定不止瞄准国内市场,为了能够进攻世界市场,那么最好载体以电影为主,电视剧做第二层级考量。

这五条根据目前已经上映的电影总结出的特征,本身不能说绝对,但作为特种我们也希望能够从这样几个标志性条件方面来发掘出国内有哪些作品有进一步“宇宙化”的可能性。以及是否有相应的方式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一方面识别潜力作品,一方面能够主动培育出有价值的作品。

西游记和金庸古龙武侠小说颇具“宇宙化”基础

根据我们的观察,在国内的文学作品当中,有一些作品是非常有潜力的。第一类是每年都被搬上银幕西游记“神话宇宙”,西游作品在近年来有无数艺术家对其进行了重新改编,作品的影响力极其深厚。不仅粉丝条件广,即使从哲学矛盾领域也完全具备“宇宙化”的可能性。

关于孙悟空人物有关“自由与遵守规则”的讨论,关于师徒四人取经行为背后有关佛道竞争的探索和延伸,都让“西游”题材完全具备“宇宙化”的可能,甚至如果能够跟《封神演义》中完整的道家诸神发展历程加以结合,就构建出了相当宏大的“神话宇宙”了。

第二类型的作品是金庸先生和古龙先生这一代构建的整个架空历史武侠小说,这一类型作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有关武侠精神和武打技巧的讨论,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持续化的谈资。

当然以上这两类作品的举例,虽然都完全可以用我们提炼出的特征加以套用。但从操作性角度来看,也有着不小的弱势。无论是《西游记》还是金庸古龙小说作品,其本身知名度过大,所带来的历史包袱相对也比较沉重。“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些角色因为太过熟悉,所带来的改编风险总归有点大。毕竟相较于美漫中,无论是“复仇者联盟”还是“正义联盟”,其本身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发展色彩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开放性”,一言不合就对漫画进行重启和改编,能够创造更多可能性,漫画迷们也逐渐熟悉了这种套路,所以大家对于改编作品的心态就能够更加开明和开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