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狐说电影】2017年,电影营销领域有这样五大现象

 狐狸拆解 2021-06-10

【每周五的一场赛马运动】

每周五的电影院都是一场激烈的赛马比赛。

大部分往往都是首周票房最佳,第二周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首周过去之后,能够实现再度跨越式增长的片子就少之又少。

而前几周我们就分别目睹了:

《芳华》PK掉了《奇门遁甲》;

《妖猫传》干掉了《机器之血》;

《前任3》在一众国产电影《妖铃铃》、《二代妖精》,并力压《星战8》。

截止本周还在坚持硬挺的是《芳华》和《前任3》。

本周末,我们又看到新片《勇敢者的游戏:决战丛林》和《无问西东》就跟《前任3》发生了激烈的争夺。

每一周都会目睹一部新片,在一众赛跑中夺魁,继而面对上一周的擂主进行攻擂。

影院的排片、上座,以及对于票房的当日贡献比等数字,就是这场激烈对抗的见证。

【口碑营销成为所有营销人不得不重视的一大课题】

在2017年,我们有幸看到了一些这样的现象。

比如暑期档的《战狼2》,

在国内电影全年中最热的档期之一“暑期档”上映,赶上国产电影保护月,配合建军节和国庆节,间接因为中印关系等等原因。

一路票房高涨,将电影推上了国内历年来电影最高票房纪录。

再比如年底的《前任3再见前任》,

没有特别大的流量明星,女主也没有什么名气的小制作,一举力压《芳华》、《星战8》飙到17亿+。

还有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皮克斯电影《寻梦环游记》……

越来越多的电影因为口碑的传播,而出现了绵延多周的票房大卖。

我们通过朋友圈和新闻为陈凯歌30亿建座唐城感叹宝刀不老,

我们也受到《芳华》宣传里“带着爸妈看电影”的号召,让爸妈感受一把岁月倒流。

我们看到好多不知真假的人在电影里配合着《前任3》的主题曲哭得歇斯底里,还有前任相间打架的。

社会新闻正在成为口碑传播中的重要一环。

【庶民的观点逆传递】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观众正在被中国电影也来越多的电影产量进行催熟。

当我们在具备了一定的阅片量和鉴赏能力之后,这种对于电影本身选角、演员表演、故事、拍摄质感等等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

艺人们日常的形象与口碑经营,正在成为电影宣传时加分或者减分的一大变数。

所以我们看见欧阳辣辣的名字,就觉得她会毁了成龙大哥的新片;

所以我们看到陈学冬,会觉得《巨额来电》一定是烂片。

而虽然《无问西东》中有黄教主,但是恰逢《演员的诞生》影响下,

章子怡正成为新一代演艺封神代言人,而黄教主的萧平旌正在为他赢得不少口碑。

观众们对于一部电影的评价好看与否,甚至不一定是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水准,

而是一种公众们在通过票房贡献的手段,在向电影制作界的一种价值观逆向传递。

所以我们开始看到,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在自己的文章中为《战狼2》呐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越来越多的草根,通过快手、秒拍、西瓜视频、抖音等等直播和短视频工具,发出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工具,正在让越来越广阔的民众们得以以更加低成本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这些人在几年前,还因为互联网技术和工具的发展滞缓,存在于主流的互联网人群之外。

让我们想一下这几年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工具的发展:

QQ和QQ空间时代——熟人社交;

人人网时代——学校封闭环境的社交;

微博时代——观众们看世界、追星和熟人社交——去熟人化;

微信时代——从熟人社交到工作必需品——朋友圈仅显示3天;

今日头条&短视频&直播时代——草根崛起;

在过去,网络上所有的声音都是区分非常明显的。

一部分大众草根聚集在QQ空间、百度贴吧、猫扑、天涯社区等;

自诩精英的一线城市高知青年聚集在豆瓣、知乎、果壳和各类小众论坛。

但如今,随着全民娱乐化,两个圈层正在日益被拉近。而别忘了,大众的人数是远超精英人数的。

而大众本身就是更加情绪化、易煽动和偏执的。

那么电影作为一个大众消费产品,在未来该朝什么方向去?

其实参考的就该是:电视剧、综艺和社会新闻中大众的观点:

矛盾更加突出,爽点更加明显,女权崛起,低龄化。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大家应该可以有所感知:

女权崛起:

电视剧圈里越来越多的大女主戏在走红,以孙俪、周迅、马伊琍等2017电视剧做参考;

矛盾更加突出:

大众对于江歌案和近期的摔狗事件都是非常极端的希望通过暴力言语和手段宣泄不满;

低龄化:

PGone事件中,PGone粉丝的花式作死——“紫光阁地沟油”——我们大概能笑一年;

爽点明显:

《相亲相爱》难道不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剧情片吗?但是从票房角度看,比《看不见的客人》和《天才枪手》更好吗?

【市场的“滞后性”让电影能否大卖变成了一次赌博】

深入看《前任3》的票房大热,我们其实会注意到,

今年里能够打动年轻人的,尤其是女性观众的电影作品,其实是稀缺的。

电影产业存在着非常大的市场滞后效应。

比如2017年我们就注意到,市场上几乎每个月都有超级英雄的电影上映。

DC和漫威宇宙的扩展,从单人电影到英雄联合战斗电影层出不穷。

而一方面,这反应的其实不是即时的观众需求,而是通过上一年票房反馈出来的观众需求。

另一方面,超级英雄电影多是男性观众和合家欢电影。

大概你可以看得出,这其中是缺失了对于女性观众,尤其是18到25岁前女性的照顾的。

与其说把《前任3》与《前任》1和2做对比。

不如让我们回看一下2011年上映的《失恋33天》。

同样是讲失恋,同样是都市爱情喜剧,同样的接近真实生活。

几千万的投资,在当年度双11“世纪光棍节”当日上映,最终一举拿到3.57亿的票房,全年排行第八。

当年最高票房的电影是变形金刚3,票房才10.81亿。

而同样在电影行业的滞后感来自于演员的培养是滞后的。

当我们看到国外的年轻演员贡献出《两小无猜》、《孤儿怨》、《哈利波特》等优秀表演的时候。

反观国内,都是25岁+的演员在努力的装嫩来演绎不符合年龄的角色,

而更年轻的演员却似乎成长起来的并不多,这无疑是行业发展的滞后。

从这个角度来说,《芳华》确实是贡献出了一批相对年轻的优秀演员。

【抢夺“注意力”正在成为各行业营销人员的跨行业PK】

当我们把眼光聚焦在这些热卖电影的时候。

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优秀的电影因为各种原因,票房表现不尽人意。

评论界当然可以通过故事、对比、数据和对于口碑的研究找出一系列电影票房扑街的证据。

但我们观察到的却是大家注意力的抢夺。

与其说电影本身不够优秀,其实更不如说,电影的竞争对手并不仅仅在电影界。

宏观来看,电影的竞争对手更在于手机中各个占据我们时间的APP。

视频角度有各类综艺,电视剧,电影。

游戏角度有各大公司争相推出的“吃鸡”游戏,王者荣耀。

甚至还有我们每日无数次打开的朋友圈……

所以真正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在我看来,更多是所有这些需要人们分散注意力的环节之间的竞争。

而对于注意力的竞争,依然依靠传统的广告渠道来进行触达,未来可能显得愈加艰难。

那么这就要求,从营销的角度,各个品牌、平台和内容制作方之间的跨界配合就显得更加急迫。

其中优秀的案例比如最近腾讯麾下的《穿越火线:荒岛特训》,就在游戏中植入了多种广告。

比如战士们空投,地表建筑物就有肯德基。交通工具有摩拜单车、别克汽车等。

除了传统的植入和跨界联合,更有对于传统媒体的创新玩法。

就比如雕牌就曾经借助微博的动态开屏动画,搜索彩蛋进行了不错的营销推广;

比如1月14日的今天如果你用淘宝APP搜索“我的剑呢”,也可以看到欧乐B与迪士尼合作推出的限量版电动牙刷活动。


文章的最后有两个活动:

1,1元加群,2元学习写营销海报,10元得运营干货

2,转发任意一篇狐狸的文章到朋友圈,截图发到后台。

即可获得下面三份资料——后续这三份资料也会收录到付费资料中,我会把资料百度下载链接发给你

1)王牌特工电影的营销拆解PPT

2)线下活动完整模板表格

3)《引爆用户增长》的读书笔记

狐狸写过的全部文章都在这个链接里,希望你喜欢。

【狐狸的营销心得】1份目录,历时2年,90篇营销文章

最后,

当你看到下面↓这条广告,请帮忙点击一下。

流量主广告点击后,作者可以收到几毛钱的广告费。积少成多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