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棋的起源究竟是哪个国家?

 天空下的紫罗兰 2021-06-10

  目前来说这是一个尚没有明确结论的议题,任何宣称中国象棋是自己独立发明、自古印度起源还是本土本来有类似游戏又吸收了古印度起源的象棋等等说法都是缺乏证据的。

  之前方舟子写的关于象棋起源的论文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文就关于象棋起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目前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国际象棋源自一种古印度的游戏——恰图兰卡,7世纪时流传至波斯成为波斯象棋。穆斯林统治波斯后,它被带到伊斯兰的国家。9世纪传入南欧,10世纪时传到西班牙,11世纪传到英国。15世纪末,现代国际象棋的规则逐渐成形。现代的玩法与19世纪时的大致相同。由于流传已久,因此在各地与各时期产生不少的国际象棋变体规则。

  而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则是众说纷纭。下面是几个主要论点。

1印度起源说  

笈多王朝的恰图兰卡是所有象棋的祖先。根据出古文物与文献,恰图兰卡的棋盘来自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八条盘碁,在霍斯劳一世时发展成波斯象棋。波斯象棋传入中国成为宝应象棋。最后中国人在宋代改造成中国象棋。

2六博源头说

一种理论认为,国际象棋是中国象棋或者其在中国公元前2世纪的前身发展而成。美国一位姓李的统计系华裔教授,据韩信改为了六博,在公元前204年至前203年冬天发展出象棋的雏形,但没有文献,文物作为证据支持 。据古象棋棋谱收藏家刘国斌考证,“楚河汉界”这四个字是1920〜1930年代出现在中国象棋棋盘的。

持论者认为六博也叫象棋,棋子有枭、卢、雉、犊、塞这五兵种之分,《韩非子》:“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这一点和象棋中以杀将夺帅为胜相类似,所以是兵种盘局棋戏的鼻祖,之后改造为不用掷采、纯策略的塞戏,北周再变为北周象戏,唐朝再成为宝应象棋,又传入印度发展成恰图兰卡。

此传承被杨荫深、张如安等中国学者质疑,因为六博、北周象戏、宝应象棋这三者间无论是规则、棋子或棋盘都大相径庭。

考古文物证实六博棋子非多兵种,因错读《山堂肆考》:“古者乌曹氏作博:以五木为子,有枭、卢、雉、犊、塞为胜负之彩。”把樗蒲与六博混为一谈,把樗蒲的采当成六博棋子名,也错把杀枭等同于象棋类游戏的将军,杀枭是抢敌方的鱼或阻止敌方得鱼的策略,而非胜利条件。而且六博不是象征人类兵种的战争,而是象征猛禽猎鱼。多兵种的棋类早在乌尔王族局戏就有,有暴风鸟、渡鸦、鸡、鹰、燕这五种棋子。

塞戏又名格五,也是需掷采、有运气的博戏,掷具为箸,有四采,在战国时代就与六博并称,并非汉代改造出现。北周象戏是掷赛游戏的博戏,而非象棋类游戏。

六博源头说是以讹传讹的结果,根本原因是象棋可以指象牙棋子,六博、弹棋、围棋、双陆、象棋等均可以使用。

3易经起源说

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号的《苏联棋艺》上发表文章说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思想,棋盘共六十四格对应六十四卦,黑白对应阴阳。但是此假说也遭到部分学者反对,因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讲的是与《灵棋经》同样用于占卜的星棋,而不是象棋。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并无黑白棋格,所谓黑白棋盘的证据是来自《古锦图案集》,是当时清朝受国际象棋传入而放于织品的近代之物。

4博戏、象数结合说

宋会群、苗雪兰在《中国博弈文化史》也认为六博是源头,但演变过程中多了四维戏、儒棋,并认为传承过程是受象数影响,以及加上印度象棋的结合。他们主张六博当时就有反映象数,改变成四维戏、再改造为儒棋,之后锐变北周象戏,再跟印度四角棋结合。根据1955年出版的《古锦图案集》收录一幅唐宋之间、主题为琴棋书画的苏州织锦有一张八乘八的黑白棋盘,认为暗示六十四卦,并且就是宝应象棋的棋盘。在宋朝为了反映河图洛书的图十书九、洛书的九宫图,棋盘变为横十纵九路与增加河界、九宫,最后改为中国象棋。

但是该幅织锦其实是新中国建成后,由生产苏州宋锦的苏州织锦厂设计的七彩重锦“琴棋书画锦”,并非唐宋古物图案。错误在于将宋锦误以为是宋代生产的织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印度起源的可能性非常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