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谱编修之一般家谱编修前的准备之(三)

 茂林之家 2021-06-10

来源:王大良的《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

家谱编修之一般家谱编修前的准备之(三)

筹措经费

经费是编修家谱的物质基础,筹措相应的经费也是家谱正式开始编修前所必须做的一项工作。由于编修家谱是一项旷日持久和需要广泛参与的家族文化事业,每一个程序都需要经费支持。早在传统社会里,编修家谱的费用一般由族田或祠田上的公共收入解决,加上族人捐助和每个入谱之人的人丁费,基本能够满足修谱的需要。近年各地修谱的经费筹措情况则有所不同,各家各姓也存在着差异。但筹措经费的来源大抵包括族人捐助、人丁费、会员费、售谱收入等,经费支出则包括修谱委员会的日常开支、修谱人员的办公费、修谱资料的采集调研费,以及家谱文稿编程以后的评审费、研讨费,家谱印刷费,颁谱仪式费,等等。因此,如何广开筹资渠道,筹措修谱经费,以便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也是修谱前必须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筹措修谱经费最重要的来源是族中热心人的捐助。前举在《中华邱氏大宗谱》编修的数年间,主编邱家儒先生累计捐赠的资金、财务超过4000万。他不仅把自己的别墅和办公楼用作谱馆工作场所,而且长年聘请十多位宗亲驻馆工作,修谱宗亲的吃、住、补贴和各地宗亲前来审谱印谱的吃、住也全部由他负责,充分体现了他甘于奉献的情操和宽广胸怀。另一部著名家谱《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在编休期间,也有企业家累计分别捐助101万、7万、5万元,捐助1000元以上者人数更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家谱编修工作的正常进行。有些家谱在编修时为了照顾参与的广泛性,还通过告族人书的形式号召族人积极为编修家谱做贡献,前举《续修〈孔子世家谱〉告全体族人书》中除号召族人“依照惯例,修谱费用由族人自筹分摊”外,还号召“慷慨捐助”,便是其中的一个积极正面的事例。为了鼓励更多人主动捐助,有些家族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表彰和鼓励办法,或者根据捐助多少给予不同的名誉,或把捐助人树为榜样大力宣传。其中一种家谱的《告海内外宗亲书》中便写明“捐资10万元以上者担任通谱理事会理事长,捐资5万元以上者担任常务副理事长,捐资4万元者担任副理事长,捐资3万元者担任顾问,捐资2万元者担任常务理事,捐资1万元者担任理事”,以及“捐资10万元以上者在通谱《总谱卷》刊登传记,捐资1万元以上者刊登彩照和简介,捐资1千元以上者列入捐资芳名录,并赠送《总谱卷》一套”。还有一种编修家谱的倡议书也鼓励捐助,规定捐助“500元以上者入录《通谱芳名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者在芳名录中刊登一寸个人照片,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者刊登弓寸全家福照片并用文字介绍其个人世系,5万元以上者刊登全家福和企业照1张并撰写其个人事迹或行传颂”,“资助编纂出版有重大贡献者,视情况聘任为主修、副主修、顾问、荣誉顾问、名誉主编等”。

当然,在鼓励族人捐助修谱经费时,有些家族没有把握好自愿原则,或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把鼓励捐助变成了假借修谱之名借机敛财,成为负面典型。其中的一种修谱倡议书便明确告知族人,如果想被编入其家谱就要按被编入的种类交钱,凡“入谱总祠(县宗亲会)收取费用1000元,支祠(分祠)收取费用800元,祖祠(庄门)收取费用600元”。其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不交钱就不让入谱。这种按交钱多少确定在家谱中位置的做法,完全有违于编修家谱的“睦亲族,辨世系”的传统原则,应坚决杜绝。

筹措修谱经费除鼓励捐助外,还有一种向每个入谱对象象征性收取的人丁费,一般称为例捐。这种费用的标准一般较低,数元至数十元不等,鼓励多捐。有些家谱还进一步分出了男丁、女丁的不同收取标准。但无论确定何种收取标准,都要以不至于给入谱对象造成负担为原则,能够让族人在感觉到责任、使命的心态中乐意捐献,尽到自己的遗物,如果通过除众热心人的捐助,是足以支付修补开支,建议不再收取该项费用。

此外,筹措修谱经费还有其他一些途径,主要包括售谱收入、会员费、资料转让费、会务费结余等。其中,售谱收入即把家谱拟定一个价格,向族人征订出售。这种方式虽与传统习惯中禁止售卖家谱的规定不合,但在当代社会里越来越成为习惯,有些家谱甚至公开出版发行,家谱价格也高于普通图书。事实上,家谱所收录的内容与各家各户有关,各家各户也是该家谱的共同拥有者。如果编修家谱的组织者确因经费不足而通过预订方式收取一定的售谱费用,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价格超出了正常范围,则会伤害族人的感情,预订家谱的积极性也要受到影响。让各家各户都能拥有包含有自己内容的家谱,才应是编修家谱的一大初衷,只有把价格定在成本价以下,这个初衷才叫容易实现,不仅如此,如果本也受到足够塑料的捐助,更应该向美服免费发放家谱,至于为编修家谱而组织为宗金汇联谊会会新式合家以及需要主任提供资料转让服务或召开加错座谈,研讨会都可收取,一定的会员费资料转让费,会务费,其费用除执剑用于相关项目外,有所节约时也可以作为边修家谱费用的来源,由些并非具有普遍性,再筹措修补金可以忽悠不记。

由上可见,编修家谱作为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集体行为,如何筹措经费的确是一大问题。由于经费筹措不易,所以也应加强经

家谱编修之一般家谱编修前的准备之(三)

费管理,严格精打细算,明确经费开支,增加经费使用的透明度,以便让族人放心。同时,在编修家谱开始之前还要做好预算,对所需费用的数量、开支项目等心中有数,并据此来确定筹措经费的数量和来源。根据许多顺利完成修谱工作的家族或姓氏的做法,无不是在启动前就有明确预算,启动后定期公布收支项目,建立了严格的财务制度和财务纪律,族人和捐助者也因此对其工作表示认可。相反,一些修谱者不公开账目、不按规定开支、收入不入账,引起族人和捐助者的不满,其修谱工作也难以正常进行,中途夭折者也非仅见。这种教训要充分汲取的。

2021/3/27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