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祖拳名师陈金水

 晨晓光 2021-06-10

图片

图片

龙文武协会长陈金水

    陈金水会长是漳州习艺堂太祖拳传人。漳州习艺堂太祖拳术始于北宋太祖赵匡胤,却盛于康光辉。康光辉为龙海市紫泥镇安山人,年轻时跟随师傅康守斋习练太祖拳,尽得真传,开始其武术生涯。早年应聘到漳州古塘国术馆和岱东国术馆(今岳口武馆前身)教授武术技艺,随后馆地发展至漳州龙海的崎沟、金定、东美、杨厝、城内、福井、塘边、溪尾、洪坂、海澄、榜山、颜厝等地,龙文区的蔡坂、长福、霞店美、坂上、圳头、打山、小港、溪头、霞美张、朝阳、郭坑等地,芗城区的古塘、岳口、下岱山、东园、官园、吾仓等地,至今习艺堂已发展至六十余馆,徒弟徒孙数不胜数,漳人尊称其“辉师”。辉师之子康寿领毕业于福建体育学院(后任该院客座教授),定居石码,八十年代移居香港,是香港太祖拳总会永远会长,漳州武术协会名誉副主席,其子康强,现任香港太祖拳总会长,还当选国际武术裁判、仲裁委员会副主任

图片

                                                    香港太祖拳总会永远会长康寿领

    陈金水先是跟随康寿领师父习拳,后又得师伯曾木(人称乌毛师)精心指导,五十余年的长期积累,深谙太祖拳精髓,人称“武痴”。是龙文区武术协会创始人、会长,中国武术六段,全省武术工作先进个人;曾获金牌教练称号,陈金水在2007年带头创办“中华武术大家练”活动及组织有上千人次参与的“海峡两岸中华武术大家练”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二届,得到台胞及当地群众热情的参与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为海峡两岸武术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在八十年代初曾拜康寿领为师学习一年左右的太祖拳,惜师父不久就移居香港,笔者也疏于习练,现仅记得一两趟套路,行拳尽是花拳绣腿,然与同门师兄弟们友情仍在,经常在微信、抖音上进行交流。

图片

这天正是春和景明之日,约上几个好友,我们一行来到了位于龙文南路的进贤新村,会长日常就坐镇在这里的秋平中医诊所(原圳头金水骨伤科)。

几年不见,陈会长仍然身材挺拨,走起路来一阵风,动作十分的干练!叙过旧后,陈会长带我们到了诊所后面,这里是因城市建设拆迁新修建的一处陈氏宗祠,漳州陈氏历史上有两大宗派,一是唐朝的开漳圣王陈元光一脉;另一是漳州南山寺修造者,唐开元年间太子太傅陈邕一脉,龙文圳头陈氏乃圣王之后。宗祠内有一片百来平方的石埕,地面坚实平整,是练武的好场所。在挂有“圳头国学武术队”牌子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传说中的十八般兵器,以及闽南一带武馆通常有配备的舞狮用具,地上整齐摆放的藤牌犹其引人注目(藤牌是用藤编浸油制成的,形状像一顶大圆帽,又叫团牌或滚牌)。当然也有用于训练的木人、沙包等。

图片

墙上正中贴着太祖拳祖师爷宋太祖御容画像,上面有一幅联曰:“文明文德知天下、武艺武成定太平”,据说乃宋太祖所撰。陈会长指着对联告诉我们,这幅对联既体现了习武之人重德之意,同时也表明中华武术是文明的体现!画像旁边就是龙文武术协会印发的《武德守则》和《习武十诫》。陈会长强调,习武之人最看重的就是“德”字。笔者忆起四十年前跟随师父习拳的往事,师父平常的教诲历历在目,他也是反复强调习武之人不能恃强凌弱,平时为人要低调行事,这就是中华武术的文明和文化重点之一,如果不讲武德、不讲文明,那只能沦为歹徒之流为人所不耻。墙上还有十二片“海峡两岸中华武术大家练”的金牌在熠熠生辉,记载着陈金水会长为海峡两岸武术交流所付出的一番心血。

图片

聊起最近老是有人在网上叫嚣要取缔传统武术,陈会长介绍道:“现在武术有三种分类,健身武术、竞技武术和实战武术三种,习武的人也有多种目标,有人是为了强身健体、有人是为了竞技、有人为了御敌防身,不一而足。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由于先天身体条件的限制,并不是说每个习武之人都是为了上擂台去打比赛,所以那些叫嚣取缔传武的人根本就是没文化的表现,要知道,在擂台上的比武,除了讲究技术,爆发力和耐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通常的传统武术,首先还是建立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练过武术的人在搏斗时还是要优于普通人的(同等条件下)。而单类传统武术上台与拳击对抗劣势明显,这也是需要引起我们全体传统习武者的重视,应该打开门户之见,真实的相互交流,去粗存细,与时俱进,熔古铸今,科学客观的训练,才能提高传统武术的竞技水平。

图片

陈会长还举出许多参与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志士大都是武林人士,而且在闽南一带,武林人士在会见同道中人的礼节上(俗称请拳),也与北方人士相左,虽然都是左手竖掌、右手握拳(寓意五湖四海),北方请拳右拳掌心向下,而南方却相反,掌心向上,暗含一个“反”字,以暗示自己是革命中人。

接着聊到闽南武馆特有的藤牌,会长介绍道:藤牌兵兴起于明朝中期的抗倭战争中,遇敌时采用“快速滚闪”的作战方式,双手各持钢刀藤牌,快速“滚闪”到敌人面前,然后手起刀落,一杀一片金庸的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就有提到咏春林兴珠和藤牌兵的精彩描述。历史上的林兴珠真有其人,当年他在郑成功手下,负责训练和指挥藤牌兵以对付清军的骑兵。藤牌兵多为泉州、漳州人,以藤牌和长刀为武器。藤牌用于防御,长刀可削铁甲,一守一攻配合默契。清初计六奇《明季南略》载:藤牌兵作战编制的基本单位是“伍”,三人一伍,一兵执藤牌,以遮蔽掩护其他两名士兵,而这两名士兵,一人砍敌人战马,一人则砍杀敌人。或说藤牌兵作战时,左手持牌,跳舞滚动,迅猛向前,滚至敌人面前时,抡起右手所持大刀,砍杀敌人。当遇到敌人大队步骑兵时,则使用密集队伍把藤牌擎起作为掩蔽,起到限制敌人弓马的作用;如果发现敌人散开,立即变为小队,每兵活动范围为前进八尺、后退一丈,进退灵活,尤适宜在田塍或泥泞的地区作战。在抗击清军、驱荷复台、反击沙俄侵略者、讨伐准噶尔叛乱等几幕清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福建藤牌兵立下汗马功劳,青史留芳。而藤牌兵所演练的套路也成为闽南一带众多武馆的传统项目。

图片

同去的友人也提到,在龙文区陈会长经常为邻里协调纠纷,帮助政府部门宣传政策,平时急公好义,是个德高望重、口碑极好的人;加上其在武学上的深厚造诣,在当地被人尊称“金水师”。 他提出习武者应有“大武术观”:强身健体,传承武术文化;见义勇为,为和谐社会做贡献。为了实践他的“大武术观”,他主动深入各村武馆劝导教化,并促成了龙文区武术协会成立。协会成立后,各村武馆主动端正习武宗旨,加强武德教育,此后十多年,各村武馆成员再没发生一起打架斗殴。在成功背后,他却付出了许多,以行医为生的他日常医务繁忙,除了兼职武协的大部分工作,还独立承担了武协的办公经费。试问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有几个人愿意这样放下高收入的工作,去干一份倒贴钱的事?

图片

陈会长的作为也是中华传统武术各地执教者的共同美德,虽然媒体上有报道个别“大师”为牟取个人利益的造假行为,但不能以此否决掉国内无数的传武者,正是他们的辛勤耕耘,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群众基础,也为各级运动会输送了众多的武术人才,习武并非都要上擂台,中华传统武术套路也不只是单纯的表演,任何以偏概全的言论和思潮只能说明他们的无知与浅见!我们坚决支持传统武术,并且要努力将其继续发扬光大!

图片

作者简介:

高跃敏,文学爱好者。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散发于国内各大报刊杂志。现为漳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工程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