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样本||卫铁生:【地图册上的光影】江苏古镇(二)

 诗人样本 2021-06-10


卫铁生:辽宁锦州人,现居深圳。业余写作三十年,有作品集出版。

【地图册上的光影】

江苏古镇散文诗系列二

江苏古镇

木   渎

太湖之滨的园林之镇,是能人辈出之地,但我只知道范仲淹,也算孤陋寡闻。

木渎,据说是吴王给西施建馆娃宫滞留木材的地方,看样子古代的河道也有吃醋美人的嗜好。

众山环抱的福地,溪水交错,深宅林立。山塘老街上,严家花园,榜眼府邸和古松园,用江南独有的园林气质,衬托了木渎与众不同的美。

我走进其中,水光和树影间,我也仿佛是一方大员,或是喝足墨水的羽扇公子,只是我不敢调戏擦肩而过的美女,怕其中一个是我的祖奶奶,会用水烟袋敲破我的脑袋。

每年都有不同的庙会在木渎举办,此刻正赶上猛将会的庙会,浓郁的吴文化风俗,令我体味到服装的缤纷、美食的丰饶、戏曲的魅力、工艺的原汁原味,和信仰图腾不一样的诠释。我购买了一大堆纪念品,泥塑、银饰、丝绸、木雕等等,就是想把木渎时光过往的点滴收藏起来,虽然不能像种子一样发芽,但也算是沾点艺人的气息。

我倚在一处假山旁小憩,不再看牌匾和名人手迹,用手机自拍一张脸孔,怎么看都像被撵出大宅的家丁,呜呼,我终究只是木渎的过客,是不属于古镇祠堂那炷香的。

江苏古镇

盛   泽

与那个养蚕人攀亲戚,她真丝一样的话语,都离不开盛泽的血统。

作为四大丝绸之都之一,盛泽古镇,就被络纬机抒声,从远古一直伴随在今天,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和音了,他早已成为这方天地最悠长的旋律和感动。

我从先蚕祠的戏台上,看扮演丝绸行业祖先的演员,进入角色只借崇敬就够了,只要桑蚕还在,老街的日出还在,丝绸的繁荣就会子孙满堂,就会阖家欢乐。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的那一抹色彩是如此撩人,独有的盛泽质感,有呼吸,有传承,有诗意,更有虹彩祥开。

舀一盏盛泽的河湖水,可醉万丈柔情。

剪彩一片明桥和南新桥的月色,可当绫罗满身。

坐在济东会馆,一边欣赏古建筑的雅致,一边品书,不说安闲宁静,只说可消光阴斑影。

桑树可能不再是以前的桑树,但喂养的吐丝的蚕,依然是盛泽高品位的继承。我尝试性地坐到古老的踞织机边,提综杆、分经棍和打纬刀,对我来说好如外星武器,我终究还是败下阵来,感慨吟出那句名联: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

推介当下最活跃、最具特色的一线诗人,力塑当代诗人群像。

投稿与稿酬发放

请将原创(未在其它微信平台上发布,并在主题栏里标注“原创首发”,非原创作品不予推广,文责自负)现代诗3-6首并简介、形象照、微信号等发至以下邮箱之一:

总编龙歌:

540153707@qq.com

主编心语:

1099512564@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