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样本||刘存锁:让时空穿透广场(组诗)

 诗人样本 2021-06-10



刘存锁,笔名丛嗍,男,汉族,1960年代初生于甘肃泾川,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任市报驻站记者、县级报总编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乡(镇)长、镇党委书记、人大办主任等工作。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发于《人间》《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国诗人》《延河》《飞天》《现代作家文学》《安徽文学》《关雎爱情诗刊》《北方作家》《中华风诗刊》《大地诗刊》《五月花》《梨花》《中华作家》《世界华文作家》《北方诗刊》《陕西文学界》《香稻诗刊》《野草增刊.绍兴诗刊》《大西北诗刊》《秦都》《诗印象》《岷州文学》《崆峒》《暖泉》等国家、省、市级刊物以及《甘肃日报》《甘肃工人报》《甘肃农民报》《平凉日报》《陕西交通报》《科技日报》副刊。有散文入选《泾水流韵》(兰大出版社)《泾州古今散文选》(兰大出版社),诗歌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作品选》(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当代作家诗人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当代中国文学作品选》(中国文联出版社)。组诗《泾州三题》荣获“当代国学精英大辞典”征文一等奖并入编,被中国古诗词研究所和组委会授予“当代国学精英”荣誉称号,在第六届“瀚渊杯”全球汉诗联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被组委会评为“2013年度百佳诗人”,著有散文通讯集《泾汭潮》、诗集《季风啮痕》。


让时空穿透广场(组诗)
文/刘存锁

旗袍秀

一群从少妇堆里淘汰的女人

用油纸花伞

打开了生活洞开的门

景人合一的视觉

在无人知晓的月光里颠簸

东方女性的博大与深厚

让人品味

她们的脚步从落叶的枝头归来

曾经向天空交出了果实

曾经向大地埋藏了耐心

滚滚红尘隔了岁月

但她们不想错过一场花样年华

孤烟淡旧的日子

丝毫不厌倦流年

惆怅之后

把所有的郁闷折叠起来

抛于九霄之外

几株烟树舞婆娑

照影流成沙岸歌

枯枝之后

任心中的蝴蝶渐飞渐落

伫立在笑望里的静致

看云看花不虚度

眯起的双眼

在一分一秒的时光里

模仿江南的古屋

书一卷妩媚深情

诉一世尘世幽怨

眉眼盈盈处

翕动瓣瓣花韵情思

温婉的气致

情致的羽翼

向天空投去补丁般的鸟鸣

《下扬州》的泛舟轻渡

使芬芳弥漫烙进心帘

渴望一切尘世的相知

抚平岁月的折皱

感觉轻风在吹

知落叶已到中年

玉色撩人的旗袍走秀

让喑哑的灵魂和着晚来的钟声

从岁月深处

向远方的诱惑延伸

广场舞

五颜六色的混合衣裳

自觉地焊接成一个个方阵

不吹集合的口哨

自己却变成一个会动的音符

组合在清新的空气里

傍晚的月色编排着他们

强歌劲曲让日月初升

舞动的青春活力惊醒了林子里的鸟梦

这群被生活洗涤出来的女人

曾为了儿女的炊烟

每天带一份疲惫回家

把春韵、夏绿、秋黄、冬雪

抹擦得四季分明

现今流行的广场舞

才给自己放一次心假

五彩丝带舞出的弧线

钓落了天宫的街灯

双手托着的大红灯笼

扮靓了小城的风景

想起做姑娘时的自己

她们心像匆忙的兽蹄

踩得灯光摇晃

花样的歌声

拉直了被风吹弯的背影

娱乐

抱紧了一个个青春的梦

健身

催生出一个个杏花般的脚印

秦腔赛

泡一壶功夫茶

秦腔的味道就悠远而来

饮一口泾汭水

拉长的唱腔

一声导板

一句道白

就从明清滑向民国

悠扬的板胡

是一条远走他乡的路

弓弦一弹动

沧桑就漂过黄河

当粗犷的吼声

穿过黄土

那一声声哭音慢板

伴青衣料理家务

清脆的唢呐

闪烁在流失的旅途

参赛者把人生的困顿

让秦声卸在路上

那些人间陈年掌故

被初学者用钥匙打开

让台下的观众

双眼闪动着共鸣的泪斑

羽毛球

羽毛牵引橡皮塞子

在空中飞来荡去

跃动中的方向

得顺存主人的拍子

东南飞

西北飞

羽毛在与皮筋的碰撞中

独自陶醉

一个没有炎阳炙烤的晨

热血沸腾

羽毛不知自己在挨打

只知抬高了人仰望的弧度

汗腺里排出的毒素

透出了人一身的轻爽

但没有人知道

这是羽毛的功劳

太极拳

勾手亮掌

手臂能推塌一堵墙

气运丹田,白鹤展翅

交融出日月精华

忽而汇涓水成大河

忽而聚粒土积山丘

阴晴在采气中变化

惮丝在站桩中感悟

神形兼备的武韵

打出了一套仙风道骨

夜也白了

昼也暗了

尘埃都远了

泾川立交桥    

泾川的空中没有桥

行人扛着提心吊胆

把脚下的十字路口

走稳

如今国土大厦与党校桥头

金刚卸开骨架

把巨肢插进泥土

向人们敞开胸膛

晾晒出安全的心脏

钢筋泥沙筑起的

这座童话殿堂

以浓艳的金属色

淋漓尽致地

涂抹去路人的忧郁

我伫立在桥上

手扶栏杆

联想起从《山海经》

里走出的女娲氏

赤脚走过了多少荒蛮

才赢得了虔诚的宝石

炼石补天的艰辛

成就泾川建桥师的功力

青石板送去东西南北的背影

唤醒了党校桥头的前世今生

头顶蓝天明镜

怀揣悠悠南风

我在一朵云上行

脚下车辆穿梭

尾灯扫去风尘

脚下许多哭泣的故事

在记忆里老去

波光粼动的手扶光线

牵长了泾川人的绵绵情思

立交桥如穿着棉袄的妇人

略显笨拙、厚重

在静默与喧嚣中

承载大大小小的脚

初夜霓虹

装饰了天桥的风景

天桥的风景装饰了泾川人的梦

推介当下最活跃、最具特色的一线诗人,力塑当代诗人群像。

投稿与稿酬发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