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岳阳楼旅行记(楚韵画风原创)

 唯我英才 2021-06-10

 名山大川,江山丽景之所以吸引人,基本上就是两个原因,一为文化历史底蕴深厚,一是绝美绝伦的自然风光。 这两种因素有一种就让人羡慕,让人感觉美不胜收,若两种因素都拥有,那就更有魅力了,让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而岳阳楼并拥有这两种因素,从而得以闻名华夏大地。

      记得2016年的秋天,我和朋友来到了岳阳楼,登上楼顶向四周环视,也圆了多年梦寐以求的梦。仰长天三楚而笑,思汨罗江文墨魂,俯仰抚苍翠竹林范公淹祠堂,已经让人不想离开了。我在岳阳楼的管理处查阅了有关岳阳楼的历朝历代留下来的古诗古词,在书中收集了自北宋迄今赞美岳阳楼诗词赋散文有六十多篇,以及从来南北朝到清朝末期的诗词就有七十多首,既然收集不是很全面,但最起码我可以不费力,可以尽情的揽阅千秋岳阳楼的历史。

  阅读了这些诗文,我仿佛穿越到历朝历代时代,似乎聆听到了岳阳楼这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似乎听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危险悲喜交加,入痴入梦。面对着岳阳楼的青山绿水吐露着心声。而我似乎也融入其中,为唐诗宋词磨墨拿砚。在在这九十多篇诗文中,影响最广泛的是杜甫的《登岳阳楼》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诗日,“范记杜诗传千古,湖光山色共一楼。”

     唐代诗圣杜甫在诗中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戎写关山北……”,诗人把眼前美丽画卷精细的刻画,从岳阳楼的雄浑雄浑壮观之美,纵情挥洒自己的才情,心系苍生。 宋诗人 陆游诗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关注国家的安危,关注芸芸众生,诗意极其悲壮悲凉,潇湘令人笙歌流泪,诗日,“壮伟前无古人”,仅领会如此田地罢了。

  杜甫弃官之后进入四川后,虽然穷困潦倒,虽然已经没有做官的前途,但是他心系苍生,在奉节写下了<<秋兴>>,<<诸将>>等。公元前七六八年,他的小女在半路逝世,仅能用草埋之,衣服皆为布丁,诗人并没有因为如此而消极沉伦,他家国情怀更热情,作为唐代闻名天下的诗圣,写下<<泊岳阳楼城下>>“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图南不可料,变化有鲲鹏。” 此诗气势浩荡而波澜不惊,高饮湘江水入白云,诗中没有失去女儿的悲伤,意志的消沉。 如此浪漫悲情,如此憧憬家国回归美好的想法。我想诗人杜甫的想法太天真,还憧憬着家国有雕鹏腾飞之时,可惜历史是残酷的,家国被破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向。

  诗人范仲淹没有亲自登上岳阳楼,文是应好友腾子京居邓州(今河南邓州市)而写,而河南政府也在范公的故居建了纪念馆。 他所写的<<岳阳楼记>>至今已经有九百多年的历史。那年秋天,我专门去了范公纪念馆,在大雨中举着伞,静而无声的向范仲淹默哀,伟人毛泽东诗日,“千秋一记寓高情,范公胸落几洞庭。九百六十年过昔,清堂仍旧满春风。”

      在岳阳楼的二楼正中有一块金灿灿,红亮亮诗碑,石碑上面雕刻的伟人毛泽东书写的杜甫登岳阳楼五律绝句,在雪白如玉的石碑上闪烁的龙腾虎跃,笔走龙蛇的草书。岳阳楼的左侧有“怀杜亭”,题词伟人朱德书写。岳阳楼一楼的中央是清代诗人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石碑。除了杜甫,范仲淹等人留下了笔墨,还有宋代书画大家米带,明代董其昌,和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祝枝山等文人墨客在这里也留下了诗稿。宋书法家米带留下的墨宝写于北宋元丰年间,距今有千年的历史,可见范仲淹<<岳阳楼记>>已名传春秋。

      在我的心目中定义,岳阳楼不仅仅单纯是一个风景名胜,它留下的诗文也是一部文学历史篇章。在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中,大名鼎鼎的谛仙人李白,孟浩然,欧阳修…… 哪一位不是名震天下的诗书前贤,可比起杜甫所写的诗,比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相互对比,这些大家的诗或书法手迹完全被俩诗文光茫淹没了,这是非常有趣的文学史。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非常喜欢岳阳楼。岳阳楼不仅仅是一部文学史,它也是华夏书画艺术繁荣的见证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