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耳 || 北龙化公园

 卷小耳 2021-06-10

从我的家到北龙化公园大约有三华里的路程,闭上眼走在上面,我也能分辨得出这条路哪里有坎坷哪里又是十分的平坦。我记得它的每一次变化,并且听之任之的让这每一次的变化和我的记忆一次一次的重叠。眨眼间,这条路就走了三十多年了,从最初走在黑不了虫儿翅膀下的黄昏里,到走在爷爷奶奶不停晃动的蒲扇中;从走在初中同学们天真无邪的笑容里,到走在雄安新区----这个划时代变革的名字里,那始终如一的亲切一直在心间荡漾,从未有须臾的离开。

原因就在于北龙化公园北面的两排红瓦房子,尽管再不会出现融合在白杨树荫凉里的书声琅琅,尽管已经令人唏嘘的破旧不堪,但依然是我记忆中的样子,每每有意无意的看到,还是会在心里掀起或大或小的波澜。

这是我的母校,而如今的北龙化公园就在她身侧不远。站在北龙化公园的南边的公路上,蹲下身子望过去,美丽的格桑花仿佛就开在红瓦房的屋顶,让我产生我的母校重新焕发青春的错觉,那一刻,心有所动。

地面还是小了。尽管格桑花跳到了路口的西面和南面,好像还要鼓足勇气向南龙化、西龙化延伸。格桑花是一种梦回萦绕的味道,像极了乡愁。你不要去计较它的花瓣单一,也不要失望它的叶子不够健美丰硕,它绽放的无畏,它重重叠叠、前赴后继的勇敢,不正是在生活中努力挣扎的我们?

可能种植别的花草会有别样的美丽,但是眼前的格桑花却令公园朴实了起来。


格桑花遍布公园的四周,无论你冲哪个方向望过去,也能看到粉白绿相间的团团簇簇。公园也有星星落落的绿化树,品种不少,生的也高大,但是它们明显不能成为主角,远没有格桑花更适应环境,更富有生机,给人的印象如此深刻。


中间一座小广场,南北各有木廊。长廊的柱脚种植着攀援类的植物,不过想要在木廊下度过浓荫掩映下、无风自凉的夏日,估计最早也要等到明年去了。小亭子里的木桌和条椅上,倒是可以安置休闲的一段时光,一曲老调梆子,几声鸟鸣啾啾,或者稀释在晚霞中的里短家常。


世界一直在本着美好的方向前进,尽管第一次来到这座小公园,并没有看到行人交织,哪怕是三三两两的闲逛也丝毫不曾偶遇。好吧,哪怕这仅仅是一种陈设,我觉得也是有意义的。对比起几个月前的垃圾成堆,这已经是天堂一样的美景了。我还记得它最初建设的样子:


美好的生活是创造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用心维护出来的,这与生活本身无关,而关键是在于遇到生活的人们。公园,是生活的一个缩影,一个映照,我想不出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拒绝接受,就像我们每天清晨都会开心的迎接新鲜的空气、灿烂的朝霞、和明亮的阳光,它,终将也会不容置疑的融入我们的生活,并且带给我们生命的颜色和律动,从而让我们的人生五彩缤纷起来。

事实证明,我猜对了。



这是我昨天晚上经过北龙化公园拍到的场景。炫目的灯光,优美的舞姿,快乐的人们。如果说非要把活跃在公园里的人们的幸福指数、分一个层次高低的话,那当然是活蹦乱跳的孩子们排在了第一位。看到他们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陪伴下,那欢欢喜喜的样子,就觉得公园的建设是英明的,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了。

而此刻的北龙化公园,也就真真正正的爱了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