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繁华背后——屏南双溪古镇

 高山仙人掌 2021-06-11

图片

    早在五代后梁,双溪古镇就初具雏形,经北宋发祥,鼎盛于清朝道光年间。双溪古镇作为古屏南县治所在,有清一朝,这里是闽东北地区的繁华重镇,连接周宁、宁德、建瓯、政和四地,有官道上通四府下连省垣,小镇内货栈林立,商贾往来,一派繁荣景色。如今这里虽已不复当年光景,但仍能从古镇沿街排列的古旧商铺中依稀辨认出一些往昔的喧嚣。

图片

      偶遇闲暇,我就会带着相机来到这里,从熟悉的老街以及每一条铺着石板的小巷开始,慢慢靠近这里与流年相伴的居民。那门前堆放着石凳与木凳的人家在光影投射下散发着怀旧的温馨气息,从土壁灰墙里串出的炊烟证明着这里还属于人间,并且是最具烟火味的那一片人间。时间一长,我开始留恋古镇的古朴、怀旧以及弥漫在街头巷尾的某种浪漫情怀,那些与街坊邻里短暂寒暄的亲切与温馨,真切地令人感受那份随意、散淡和温情。

图片

      对于古镇的关注,始于这里辉煌灿烂的文化遗迹。始建于两宋的灵岩寺和北岩寺,雍正十三年的城隍庙,乾隆元年的文庙,三祠五宅以及明清古民居群……这些雕梁画栋,这些飞檐画角,这些藻井斗拱,在翘角歇山顶的掩映之中,熠熠生辉。一个弹丸之地,配享这些精致如许的配套建筑,这本身就令人惊叹。

图片

      载酒春山自劝耕,官亭杂沓共欢迎。溪回树绕青旗转,风定花随翠盖轻。已荷恩纶蠲宿赋,更占丰穰报秋成。太平乐事原多象,墅老休夸长吏清——这是在双溪县治上任的首任知县在劝农桥边吟出的诗句。那是乾隆元年,双溪古镇正如同南方所有普通的乡野一般经历着冬去后的春寒料峭。当时的县治双溪,仅四十多户人家,无店无栈,甚至官署都空无一人,而知县的随从使吏皆从古田县分出。地广林深,人烟廖廖,山野蛮夷且不识官长,切实是个令人心寒的苦地方。而双溪之福,始于这位知县。在他与随从的带领下,三年内,县治内城垣、署衙、庙宇、祠堂、学府、道路、桥梁等诸多民生工程皆以告竣。自此,双溪翻开了她灿烂辉煌的一页;至此,才有今时今日的你我之眼前商铺林立、人烟鼎盛。而那座落于北岩寺前的石拱廊桥劝农桥,就是当时的政绩,为春季时知县率府吏于此地对民众例行劝耕。因此,千年双溪与踏入此地的人们,都有必要记住这位知县的名字:沈钟。

图片

     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及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双溪古镇的繁荣也被一层层地剥离下来,然而却也因此,她得以在如今城市化的现代变迁里得以安享一隅宁静。老街与小巷还未消失,新的建筑在古民居之外建的沸沸扬扬,而古街之内的古双溪,石隙间的青苔还有房檐下垂下的蜘蛛网,平寂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暮色里的石板小巷,蜿蜒着穿过封火墙与屋宇,像一条沧桑的缝隙,渗透着百年的宁静。在烟雨的长日,撑一把伞走过那泛着朦朦胧光的石板路,见证那曾经喧嚣的痕迹,那一页南国小镇关于喧嚣的往事已封闭成记忆。

图片

     中国古典式的枕水而居是一种传统。双溪古镇外,一溪碧水潺潺,青山黛柳间是规划整齐的农田,在芒种时节四处飘散着艾草与粽叶的芳香。一溪水是古镇的灵魂,给古镇增添了几分灵动和生机。溪边时有村妇洗衣、顽童戏水,远处青山一色,晨间薄雾似纱,傍晚夕阳斜照,不远处的城隍庙偶尔传来一阵宿鸟的轻鸣。沿河而伸的双溪老溪古民民黄墙黑瓦,清一色的木构板墙,门户挨着门户,大部分连接屋宇的小道都铺着石板,清幽光亮,平实干净,偶有顽皮的杂草生长在其间。

图片

     古民居的大部分建筑还在持续着自己的使命,但也有一些建筑在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和岁月变迁,人们不适应狭小阴暗和潮湿拥挤的楼房,许多居民选择放弃老屋。经过那些破败的、无人居住的旧屋子,就会惊讶的发现,原来建筑的生命与人的生息是紧密关联的,失去了人声烟火的老屋很快就倾颓败落,那碎成一地的瓦砾和生长在断垣残壁间的凄凄衰草成了它们最后的宿命。走在静谥的街道上,从前那些官署、庙宇,从前那些照壁、悬钟,如今俱沉寂于百年时光的灰尘之下。从前那第一位踏进双溪的县令也不会想到,他曾经精心布置的这一切,会消失在时光的掩埋中。晨烟暮火中,那城隍庙尚在,杂花摇落里人迹罕至。而文庙、灵岩寺和北岩寺,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劫难,如今只余了一些残旧古意任人凭吊。只有春时的劝农桥,因为与世无争的缘故,还能在一溪碧水间看见她老迈的身影。

图片

     千百年来,鱼龙际变的梦想,始终在怂恿着人们,把现世生活的期望寄托在一次次的改变之上。从宋至清,从一个东南小角落里的几户人家一缕香火起,走了八百余年;从清至今,双溪千辛万苦写下筚路蓝缕的辉煌一页,用了二百余年;而如今的双溪,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几户祠堂几处烟火的袅袅青烟中,距离她走进被历史遗忘的角落,想来不用几十载就足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