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玉庭丨丝绳捆粽意味着什么

 金秋文学 2021-06-11

丝绳捆粽意味着什么

作者:张玉庭

端午节到了,又要赛龙舟、吃粽子了。

这是个古老的习俗,是为了记念屈原的。最常见的传说曾这样认定:屈原丹心耿耿,曾为抵抗强秦而竭思尽力,可他偏偏遭到了投降派的嫉妒与迫害,眼看山河破碎无力还天,便在五月五日愤而投江――消息传开,人们担心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就包了许多粽子投于江中,由于鱼虾归龙王管辖,人们还驾起龙舟飞驰而来以示传达龙王的旨意,于是世代相传,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五月五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

可是,天真的孩子们常会就此提问:直接投食物进水中,鱼吃起来才更方便,为什么非要做成粽子呢?

这的确是个极有份量的提问,那么,该怎么回答呢?

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屈原是被害身亡的。为了逃避追杀,屈原曾坐快船飞驰于汩罗江上,可是月黑风高,他还是被抓住并被装进麻袋扔进水中,亲眼目睹了这一事实的人们碍于高压恐怖不便明说,便用赛龙舟来隐喻那追杀竞渡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害的悲惨命运--洁白的糯米表示屈原的肉体,粽叶代表装他的麻袋,丝线代表捆绑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中则是要再现这个令人惊心动魄的谋杀场面--平心而论,这么解说的确惊心动魄且令人信服,因为它更能体现屈原那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投降派们的凶狠残暴。

当然了,当家长给孩子讲述上述情景时,一定要绘声绘色,融入自己的深深的情。一定要通些故事告诉孩子们,最伟大的爱国者才最最顶天立地,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文/张玉庭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张玉庭,执教于高校中文系,《读者》杂志签约作家,著有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爱情四重奏》,刊首语集《青春女神嫁给了谁》,文艺随笔集《美与趣》、《理与趣》、《情与趣》、《雅与趣》、《书中的红豆》、《点击智慧》,爱情美文集《醋溜男女》、《爱情麻辣烫》,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会开花的故事》,童话集《男孩帅帅和老鹰秃秃》。主编小作家丛书《小荷才露尖尖角》、《看我七十二变》、《梦,从这里起飞》、《神奇的童话树》等。有大量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如各种年选、双年选和不同版本的小小说精品集、语文教材、教辅用书、中考试卷等。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