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专家都会鼓吹,实现财务自由后就不用为钱而工作了。之所以鼓吹着财务自由,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好逸恶劳的人性。 但对于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财务自由注定是无法实现的。 什么是财务自由? 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如何改变自己? 财务自由是个人的被动收入等于或者超过日常开支,注意是被动收入,而非主动收入。
财务自由的意义——不用为钱做不喜欢的事、心情愉悦、有一定的风险保障。 财务自由的本质是剥削,通过美化包装成所谓的“财务自由”! 最新胡润报告指出,2021财务自由的门槛,一线城市最低需要1900万。 什么是被动收入? 这种不劳动的被动收入,是通过压榨别人的劳动付出或者剥夺他人的钱财来获得的,也就是剥削,也是资本主义。 资本是现代社会财富增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因为资本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但同时也给发展中社会带来危害。 例如:好逸恶劳,道德沦陷、社会阶层分化。 财务自由听起来似乎人畜无害,当所有人都想不劳而获时,可想而知社会是什么样子? 通过调查发现人们财务自由后最想做的事有: 1. 买各种奢侈品 2. 买各种豪宅 3. 全球旅游 4. 养花遛狗、打麻将等 以消费为主的心理现象,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风和场景,中国的社会将是什么样子? 人性是懒惰的,人对财务自由的追求其实是好逸恶劳的一种投射,当人们实现财务自由后,更多的享受,寻找快乐,逃避痛苦,不再为社会创造价值。 游戏堪称现代鸦片,盲盒堪称隐形赌博彩票,短视频平台和毒品有何区别? 人们逐渐被上瘾性的精神毒品所控制,无时无刻不沉浸在精神的愉悦感里。 世界各地的游戏公司、盲盒公司、短视频公司,大多数的市值表现很好,因为很赚钱。 上瘾性行为,控制了人们的思想,资本在背后不断地收割。 资本是跟着钱走的,要求资本发挥道德作用,不太现实,但长此以往,中国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吗? 和资本主义有何区别? 所谓的被动收入主要就来自资本的收益,如果整个社会都更看重资本收益而贬低劳动收入,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当有钱人占据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当股市沦为纯粹的资本游戏、当无良企业和资本沆瀣一气收割广大股民的财富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将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还感受不到,资本主义带来的危害,那说明你已经踏入了剥削者的行列。 如果你是还没有房产的人,你可能会清晰地感知到。 在深圳,10年前通过买房、炒房的人,现在至少身价几千万了,他们并未给社会创造实际的价值,却实现了财富自由。 带来的危害是全国性的来深炒房,刚需的买不起,投资客手握多套房产,倒腾一番,价格翻了几倍,实现被动收入和财富自由。 而广大的中基层民众,工作一辈子,为社会创造了无数的社会价值,最后换来的可能只是一套房子,甚至很多人到死也买不起房子,或背着房贷,他们的子女一出生就成了负二代! 弱弱地问一声,这社会怎么了?
劳动性收入远远低于财产多的人的被动收入,劳动的意义还有多大?长此以往,当人们都看清现实了,后果将有多严重? 如果回归原始社会,找个地儿,搭个棚就是家,人们至少不会为住房发愁,也不会为找个住的地儿辛苦一辈子吧? 贫富分化的严重性,到了不得不遏制的态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后果是,富人富可敌国,普通民众就快民不聊生了。 新冠状病毒的到来,使全球经济负增长,而广大富豪们却逆势增长160%以上。 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你努力还有什么用? 你再怎么努力也不如有个好爹,有个好出生;因为富有的那批人不是因为努力劳动获得的,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富有或者有富有的圈子和阶层。 人生而平等,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然而现实给了你一记响亮的耳光,事实是:人生而不平等! 10%的人掌握了90%的财富,基层的55%以上的人财富几乎等于零。 资本不会给你劳动致富和通过勤奋就获得成功的机会,哪怕你高学历、高智商想混到上流社会机会也微乎其微,资本只会不停的压榨和剥削人们。 大部分注定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财务自由,如何改变自己,让生活可以不那么痛苦! 1. 控制物欲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物质欲望的本质是享受,换取精神上的某种愉悦感,而当物质享受过了某个临界点,就是空虚。 通过控制我们日常开支的欲望,来降低对资产的要求,达到一种财务自由的初级平衡。 2.培养精神境界 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会导致精神空虚,很多大亨或者知名人士最后锒铛入狱,多数是因为缺乏精神追求,内心世界空虚。 比如袁隆平院士经常在田间拉小提琴,精神世界充实、愉悦,人生幸福! 3.培养自己专长和技能 既然我们无法实现财务自由,就必须要具备抗风险能力。 培养自己的专长和技能,在某一领域生根发芽就显得特别重要。 虽不能财务自由,但却可衣食无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