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生:平时模拟考只能考500分,高考估分接近550分,我不敢相信

 轶工坊 2021-06-11

距离高考成绩发布还有较长一段时间,不过多数学生都会等不及在第一时间对自己的高考成绩进行估分。既然是估分,就不能保证百分百准确,有些学生的估分会比最后的实际得分高;有些学生的估分会比最后的实力得分低,但只要差距在合理范围内,都算成功的估分。

基本上每个高考生在估分前,是有一个心理预判的,就是对自己大概能考多少分有一个估计,如果估出的成绩大大超过这个“估计”,或远远低于这个“估计”,都会让高考生感觉不真实。
比如今年的高考生小周,估出的高考成绩出乎意料地好,他说:“我平时模拟考只能考500分上下,高考估分却接近550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小周是理科生,理科估分相对文科估分更接近真实成绩,如果确实是按照老师提供的估分方法进行估分,他估出的分数应该不会与最终成绩相差太远。也就是讲,小舟的高考总分可能真的在550分左右。
高考总分比平时模拟考总分高出50分,肯定属于超常发挥。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出现,有些高考生在做高考试题的过程中感觉特别顺手,加上心态非常好,想不超常发挥都难。

有发挥超常,就有发挥失常,每年高考,都会有一部分高考生认为自己没有考出应有的水平,他们在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刻就预感到“没考好”。这部分同学中有不少人根本就不会去估分,他们选择“听天由命”。
也有一些高考生,估出的分数太低,以至于他们认为自己肯定考不上大学,所以早早就联系复读班了。一些比较热门的复读学校,已经开始接受所谓的“落榜”高考生的预定。部分心急的家长,为了能占据一个名额,提前支付了部分学费或全额学费。
当然,放弃上大学和复读的高考生也不在少数。对这部分高考生而言,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选项,一个需要经历的过程,而未来的路不应该由高考决定。

其实,选择复读也好,没有选择复读也罢,在高考总分没有出来的时候,不应该过早下结论。高考成绩与估分严重不一致的情况又不是没有,另外每年高考的本专科投档线都会有一些变动,同一个地区,去年本科线是480分,今年本科线可能是460分,也可能是500分以上。因此纠结于自己的估分,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反而凭空增添很多烦恼。
可能有人会问,理科考生550分的高考成绩,究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这要分区域看,以去年的高招数据为参考,安徽理科考生,550分是超出一本线35分的成绩,能上省内比较好的一本高校、省外很普通的一本院校或比较好的二本院校;倘若是河南理科考生,550分差不多就是卡一本线,想上省内一本院校都很难。

很明显,高考生究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分数只是参考,关键看排位。比如2021年安徽高考,文科参考考生人数为19.6万人,按照往年录取情况分析,大概前5000人有望进入211/“双一流”大学;文科参考考生人数为23.5万人,约有2万人能进入211/“双一流”大学。等过一些时间高考一分一段表出来,考生直接看自己的成绩排在什么位次,如果文科生排进了全省前5000名,理科生排进了全省前两万名,代表有机会进入“双一流”大学就读,达不到这个排位,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可以不考虑“双一流”高校了。
当然,志愿填得好不好也非常重要,有些学生不在意志愿填报,导致“高分上普通高校”,甚至“高分上不了大学”。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笔者给几点小建议:第一,认真研究高校《招生简章》,坚决不填报自身条件或单科成绩等不达标的院校或专业;第二,注意专业冷热搭配,同一个院校中的6个专业(或其他数量)一定要拉开差距,不能全部是热门专业;第三,审慎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如果对学校的要求较高,请尽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话说回来,距离高考成绩发榜还有好些天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与家人旅行散心,与好友逛街唱歌,或者窝在家里把自己喜欢的电影看个遍。至于烦恼或担忧,就请全部等到高考成绩发榜那天再考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