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安康!生活还得一天一天,细致温暖地过

 芸淡风倾 2021-06-11

小冒坚持原创的708天 

这是我以前写的文。我整个六月都是杀人行程,各种deadline的逼迫,偏偏身体也不太舒服,所以,佛系更新。

健康最重要,心态平和,才能把那些猪队友熬走~~~

逢年“过”节。尤其是传统节日,其实过的就是老人和小孩。

说实话,这些年,虽然大家都在强调仪式感,但是过节的味道反而逐渐转淡。

毕竟大家都在追求高效,快速,便捷,和休闲。能花钱解决,为什么要费时费力,亲历亲为?年夜饭都可以出门餐馆外包,何况其他传统节日?

我们整个家族已经没有年幼到,还会因为节日热闹气氛,而欢呼雀跃的小孩了。

而全家最重视节日氛围,最有仪式感的就是我姥姥。

就拿这个端午节来说,我们家除了所有人在家聚餐外,一定不能少的就是亲自包粽子,煮鸡蛋,做八宝饭。

我姥姥已经80多岁了,依然奋战在一线,有条不紊地开展计划:

提前一周买粽子叶,提前三天买糯米,提前一天发动人手开始制作,过节当天一定要有丰盛的一顿饭,一家人整整齐齐,吃饱后,还要将准备好的所有东西,挨家分出去。自己忙碌了几天,几乎不留。

不止端午节如此,乞巧节,做巧果;正月做花式馍馍,卤制品;过年好几顿现包饺子;经常还要自制油炸麻叶和油果。

那份心力,是我们年轻一辈永远都没有的。

我曾经劝阻过姥姥:年事已大,岁月不饶人,何况曾经经历过三次大手术,咱们想要什么都可以买得到,不需要这么辛苦麻烦。

我原以为,老一辈人节俭惯了,不愿意破费。但是姥姥坚持认为,只有自己做的,才有家的味道,才有节日的氛围。

要说姥姥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的那个味道,但每次看她张罗很久,最后的劳动成果几乎全部都给家家户户分掉,自己没有留下太多。每次看姥姥目送大家,大包小包离开的欣慰笑容,突然明白了,

过节,就是要一家人整整齐齐,团团圆圆,一起劳作,一起聊天,一起分享美食和欢乐。

过节,也是要无私地拿出自己的东西,和左邻右舍一起分享。

过节,为什么是过老人和小孩?

小孩,可以增添更多节日的喜庆,我们成年人不具备的单纯快乐;而老人,则是家庭的主心骨,有老人,有妈妈在,才叫回家团圆。

当大家都在感叹着“时间都去哪了”的时候,我偶尔会想起叽叽喳喳,帮着各处打下手,实则在添乱的小时候,后来读书时,厌倦了家中生活的日复一日,恨不得快点长大,精力充沛地憧憬未来。现在确实恍惚间时光飞逝,物是人非,弹指一瞬间,不知道自己留下来什么,做出了什么。

经常找着借口,不愿意回家,不愿意回去帮忙枯燥繁琐的过节准备,不愿意复杂,麻烦,精美的粽子应有尽有,觉得外面的一切都好。

然而,所谓的节省心力,节约时间,有时想想,不过是为了大家快速进入茶余饭后,各奔东西,各自抱着手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

不知道真正节约了什么,便捷了什么,又放弃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所谓的仪式感,不是注重精致的食物,而是用心的过程。

亲手精心准备的过程,哪怕最后不那么完美,但是你可以体会到一种接了生活地气的踏实。

内心丰富,热爱生活。一家人,有沟通有互动,让每一个特殊节日里欢聚一堂的美好时光,成为美好回忆,才能抵抗住日复一日的平淡岁月里的相似性。


想起小时候,就算久远而模糊,可是值得记忆的事情仿佛那么多,题目《一件难忘的事》的老生常谈的作文,总有那么多的话题可写。

成年人的世界里,事情越来越多,纪念越来越少;生存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少;记忆越来越多,回忆越来越少。自我越来越多,沟通越来越少。

自从姥爷去世以后,过节仿佛少了些什么,虽然主心骨还在,主要工作班子也还在。

姥姥总是念叨着,希望以后她不在,我们依然可以坚持操办这一切。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还有很多个以后,但最后的离别从不会告诉你这是最后一次。

当我第一次读到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就非常有共鸣:

很多时候,人不是活一辈子,也不是活几年几个月,而就是活那么几个瞬间。

所以逢年过节,我再怎么样忙碌,也一定要回家去坚持这个过节的传统程序。现在的节日虽然属于年轻人的花样噱头多,可是感觉质朴的传统的东西还在,只要我们愿意流传下去。

还会想起小时候,姥姥姥爷曾经跟我说的,“时间都是要一天一天过去的”。

对,生活就是应该,一天一天,认真细致温暖地过。

作者:小冒,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账号“芸淡风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