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裸条借贷”说到职场潜规则

 彤话晓说 2021-06-11


近几天关于女学生“裸条借贷”照片被打包出售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时之间标示着“当代女大学生如何如何”,“现在的女孩子怎样怎样”的哀叹、咒骂性文章铺天盖地,好像以前的女生就多么纯洁无暇,现在的女生就多么不可救药似的。

特别是一些文字,明显带着将新生代一网打尽的势头,用词之尖刻,态度之恶毒,让人不寒而栗。真的当代女生就是不要脸,不知羞耻的,而过去的女生就是白璧无瑕,纯洁无比吗?

其实,在利益面前,哪个时代的人都有让出底线的,也都有坚守底线。只不过,过去的人更隐晦,更藏得深。更由于过去的信息传播渠道少,发生了事情也只是小范围知晓,而大家也乐于低调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现在不同了,信息渠道宽广到村镇山洼,出了点事家里人还没知道全呢,整个村,整个乡,整个市,甚至全中国,甚至于是全世界都晓得的清清楚楚了。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替“裸借”的女生遮丑,这丑遮也遮不住,已经人尽皆知遮有个鬼用。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这样的事关键还在于个人底线的设置,还在于家庭道德教育的培养,还在于学校德育课当前的范化教育的彻底改革。

光是大家口诛笔伐祖国的未来就有希望啦?试想一下,这些姑娘是谁家的?是哪所学校的?她们心态的养成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家教成果,是学校教育结晶,是社会信息传播灌输果实。

从这件事,我想到了这些年也是热热闹闹吵了很久的职场潜规则,似乎一说这个词大家就对潜规则的实施者恨之入骨。而事实上,有多少被潜的对象并没有反抗,甚至得益于潜规则背后隐匿着的好处呢?

早在90年代,我供职于某大型企业,企业中出现的潜规则让人笑掉大牙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潜规则实施者敢于潜,长期潜的背后成因。当时公司里出现的一个奇闻就是,三名被潜规则的女性直接对垒起来,为的就是争取自己稳定的单独被潜位置,坚持不允许出现第四者、第五者。

如此,几个年龄不等,在企业做着管理职位的知性女人上班斗,下班斗,为的就是能够独享一位高层领导单独潜自己的位置。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当时的企业里,似乎有这样的一个共识,女人能够被高层“潜”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更是自己美貌与性感的证明。最重要的是,这些潜规划背后隐藏着的利益,比如说快速晋升的机会,比如说肥缺岗位的获得,比如说年终A类奖金的领取。

当然,并不是所有被潜者都是如此被利益放倒,但其中又有多少人是这样的呢?事实上,多数敢于潜规则的人,都是先试探再下手的。

他们非常清楚,在职场当中硬潜,对于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是得不偿失的,所以他们一般都采取占点小便宜,说点荤段子,吃点嫩豆腐等手段,看看被潜对象的态度,如果你不反抗,不明确拒绝,他们就会回报以一点小好处,意思就是告诉对方,你只要肯让我潜,后面还有更多好处哟。

如此,有些人在这得寸进尺中,被好处所诱惑,一步一步从被动地遭潜,进入到主动被潜的状态。

听朋友讲,他们公司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位副总和三位女同事有关系。其中一位应届生刚分来时,还投诉过这位副总占她便宜,但很快就不提此事,还说当初是误会了人家。

不过,大家心知肚明,看她背起了名牌包包,开起了小海马,出入都跟随着副总,自然背后的利益链条如何运作显而易见。之后有走得近的人问这位姑娘,你不是讨厌那个人占便宜吗?

姑娘回答:我又不想嫁他,反正在企业里混,谁不想获得好的机会呀!各取所需呗。

转这么大一个弯儿,我就是想表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为利益放低底线的人,不是现在女生如何如何,而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她们做了什么,而过去即使有人做了,我们也并不知情。

一位做幼儿教育的朋友讲,有些父母自己做着违背道德的事,却教育孩子“你不能这样做,你不能那样做”,这话说得有意义吗?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行为成长的,你都不自律何以律人!

我们有转着圈儿骂这些年轻人的功夫,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礼仪廉耻都丢了功夫,不如好好想想怎么给孩子们一个相对净化成长的空间。

打开百度图片,多少性、暴力、恐怖的图片,没有分类,没有分级,三岁的孩子也能看到。打开视频网站,恐怖、暴力、色情充斥其中,小学生也能看个淋漓尽致。各种游戏软件,艳情、暴力、阴暗,所能展示的人性阴暗面装载其中,却可以让任何一个孩子下载。

购物网站上,性用品,作弊器材,暴力装备应有尽有,只要付款管你大人小孩照单发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光骂孩子没底线,不要脸有意义吗?能改变什么吗?

更重要的是,我们所谓的成年人,为人父母者,有多少每天钉在麻将桌前赌博,却对孩子说赌博不好。有多少父母找着小三儿,约着炮,教育孩子要做个品德好素质高的人。有多少父母行贿受贿不耻反荣得意洋洋自吹时,教育孩子要做个有羞耻心道德感的人。

如此种种之下,我们能否对于出现问题的孩子一骂了之?是时候反思如何做父母了,是时候反思我们社会传播体系存在哪些即刻要改的问题了。

有网文里看到这样一段话: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首先要家长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深以为然,还想再加上一句:

让孩子成为未来的栋梁

首先要社会传播足够多的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