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这都是为了家人!真的吗?

 彤话晓说 2021-06-11

重要通知

  • 各位春节活动的获奖朋友,请将您的快递地址发在本公号后台!谢谢

  • “彤话晓说”后续活动将在下个月进行,大家什么好建议,好主意,直接发在本公号任意留言区,让我们一起为了玩得更嗨皮思想大爆炸吧!

  • 好大一波奖品又要挥过来啦!

我这都是为了家人!真的吗?

文:晓彤老师   图:网络

L女士痛不欲生:“我要不是为了孩子,早和他离婚了。可想想,那样孩子就没有爸爸了,会被同学笑话,会自卑,我就不忍心了。”

L女士和丈夫感情破裂三年,几乎遇见就打,碰上就掐,男人发展到一个月回家一次,彼此间咒骂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根本不回避孩子,但婚姻继续维持中。

B先生愤愤然:“如果不是想到家里的老婆孩子,我根本不可能在这个公司继续干下去!工作快二十年了,几次提升都被他们黑幕了,多少次应该给的待遇没得到,真是太窝心了!”

B先生在公司始终是普通一兵,专业技术绝对精通,多年前也曾经有公司试图挖过,但他犹豫不绝最终还是留下了。只是人没走,心思却很反叛,私下经常说公司坏话,永远和上司对着干。

S姑娘无奈状:“我就是怕我爸妈唠叨我,要不然这么烂的公司我才不伺候呢!我不是就迟到了两次嘛,成他话把了,老是挂嘴边。不就是公司组织活动我没参加嘛,可人事也没强调必须去啊!就我们头儿事儿妈,非要在领导面前表现。说真的,我要换家公司,肯定比这儿挣钱多!”

S姑娘通过父亲关系毕业即进入某知名大国企,虽说工资不高,但待遇保障好。过程中她经常和同学比较,感觉自己在这里受约束,别人都比她自在,职位升得快,有些人上学比她差现在工资比她高不少,一直以来她都不忿!但两年了,她并没有辞职。

看看,L女士、B先生、S姑娘,他们似乎都是为了家人而受着委屈,甚至B先生一受就是几十年。他们为了家人的幸福、快乐牺牲着自己,受着各种煎熬也不放弃。是真的吗?

比照一下,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都会有这几位的影子,我们身边有些人也具有这些特征。这样的纠结痛苦却继续演绎着的情况,每天都在上演。

曾经有位粉丝问我:您说那些天天骂公司,恨公司,到处说公司坏话的人,既然这么讨厌公司,为什么不辞职呢?成天在那儿熬着,不是蹂躏自己吗?

在另一个节目现场,一位观众对着宁死不离的女人说:你都跟他没感情了,也知道他在外边和另一个女人生活,为什么就不离婚呢?

好,那我们就来个换位思考,站在这些陷入纠结,却守着纠结不放的人的角度去试想一下。

人们在做决定时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首先会进入自我解释阶段,很多情况下这种自我解释都会让人不舒服,因为真实的内心以及潜意识里想法,需要先自我面对,却自己都面对不了。人们都希望所受委屈获得外部同情,当自我解释都唤不起自己的同情心时,我们便喜欢转变一下,让自己所受委屈更符合社会的同情原则。

怎样才符合社会同情原则呢?为了他人做出自我牺牲,在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中是受赞扬的,特别是在结果会让自己承受折磨或苦难的时候,这样的奉献就更显得可贵可赞了。

好了,做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是为了别人,是为了家庭的幸福,所以我决定接受委屈,痛并坚定地继续下去。这样的自我解释,就会让自己先接受下来,内心产生了平衡。继而,进入向外部表述、申告、解释的阶段,自我平衡了心态,外部解释就会特别的带感。

说了这么多原则、理论,其实核心就是一个——人都需要心理平衡。

L女士通过“为了孩子我才不离婚”取得心理平衡,如果她直面了内心的不愿意放弃,不甘心十几年守护的家解体,内心深处对挽回丈夫的期待,她就失去了内心的平衡。

对于那个铁了心不爱她,不想和她生活下去的男人,她的心在说“我舍不得你”“求你别离开”,可她难以面对自己都不愿意接受的低自尊。

为了平衡内心,她只好将“为了孩子有个完整的家”放在首位,这样她的自尊就保住了,获取外部支持和同情就容易了。

当然,L女士是不会承认这些的,因为一旦承认了,就等于剥开了她以自尊编织的外衣,让她直面自己的懦弱和随时将至的失去。

再看B先生,二十余年坚守,当初那些他认为已经足够的努力,并没有换来他预期的成绩,过程中也不是没有机会换东家,但他都因为既想又想而错失。在他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优柔寡断,不愿意承认当初努力不够的情况下,他用为了妻子、孩子才守着这家没感情、不在乎自己的公司受罪来平衡自我。

如今,B先生不能面对现状,更不能面对当前的自己。因为年龄已经很大,职位又不具备竞争优势,转行、跳槽都是被动的,在本就是风险恐惧性的他面前,唯有继续在这家公司工作才是上选。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人,一边骂着企业,一边赖着不走。

曾经听一位朋友讲,他们公司有位老职工,天天大骂公司,三天两头闹事情,可以说工作几十年,人人讨厌他。可是,每每公司找他谈话时,他就喊:“你们要敢开除我,我就和你们拼了,我干了几十年,你们别想让我走我就走!”

内心对于这份工作的在乎,对失去的恐惧暴露无遗。他无奈的是自己的情绪,因为胆怯和懦弱,他只能守着不喜欢的事熬下去。

最后说说A姑娘,没错,她的工作是父亲托人介绍的,别人眼里的好单位。但是,她并不是没有机会走,如果她愿意,爱她的父亲也不会过于坚持。但是,她为什么只感叹别人自由,却自愿守在牢笼里不离开呢?

在与她进行分析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的疑问,而是帮她核算了一下在这个企业工作和去外部工作在工资总额上的差别,把隐性收入,和企业标签价值也算了进去。不等我算完,S姑娘不好意思地说,她心知肚明。

其实,在内心里,她非常清楚自己现在的工作多么难得,多么稳定。但是,在进入社会比较阶段时,她却难以做到心理平衡,最终用父母做了挡箭牌。她告诉我,她之所以不辞职,也是有担心再找的工作不如这里,到时候再想回来根本不可能了。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在做选择分析时,是能够把方方面面的优势、劣势进行评估,考虑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

只是,评估之后他们做了一个选择,却并不是内心最想要的那个,因为利弊之间并非利大弊小就是所选,还会权衡环境、情感等因素。

这时候,人就失去了心理的平衡,做事就会懒散,多抱怨,做负面比较。最终,为了尽可能平衡内心,人们只好进行一下外归因,这个外归因还要符合社会赞美原则或同情原则。

也就是说,我这样选择了,不是为了我自己,我选择受罪,并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别人。

通过这么一大长串分析,相信大家就都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明明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却喜欢用“为了别人”来装饰。为什么有人明明非常难受,却还要守着那些受罪之源不离开了。

 

其实,什么样的人最强大显而易见,那就是勇于直面内心,敢于接受自己真实的想法,并能够独立去选择,且积极、主动地为这一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的人。

任何心理的不平衡,都来自于既想又想,当我们对于每一个环节都在乎,每一份获得都不想放弃,第一分利益都试图纳入囊中时,就会成为困守在自我心理困境中的囚徒。

晓  彤  老  师

 

专注职场人情绪与压力管理

专业职场能力训练培训讲师

专职职业人群家庭关系辅导

针对家庭情感问题咨询答疑

著有

《职场沟通零缺陷》

《跳槽是个技术活》

CCTV12《夜线》

BTV新闻《有话就说》

BTV青年《谁在说》

专家评论嘉宾I

咨询热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