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挺好:成年人的底气,都是钱给的

 彤话晓说 2021-06-11

太2真人第3篇文章

When I was young,I used to think that mone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now I am old,I know it is.

年轻时我觉得钱是最重要的,现在我老了才发现,的确如此。

——王尔德

早在100多年前,王尔德就道出了金钱的重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做好了觉悟:我很爱钱。

就像《都挺好》中苏明玉谈梦想:我的梦想是躺在一堆钱上数钱。

两年前,有多少人花199元为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务自由之路》买单,最终入了ico的大坑?无论最后谁通往了财务自由之路,通往了谁的财务自由之路,还是谁被割了韭菜,从当时的疯狂程度可见:有多少人极度渴望财务自由啊。

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大家都那么爱钱,这世界到底是怎么了呢?

成年人的底气,都是钱给的。金钱不一定带给我们幸福,但是,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方便。有几个臭钱,了不起啊!还真了不起。

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光鲜亮丽,要房有房,要车有车,甚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面对人事复杂的公司环境和积怨深重的家庭矛盾,她都能一一摆平。

而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苏明玉这么有底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她有钱。

很多人拿苏明玉和樊胜美做比较,在处理家庭矛盾的时候,其实,两人最大的区别是:有钱和没钱。

苏明玉的人设是年薪百万的高管,樊胜美的人设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hr。对于处理家庭纠纷,因为财务的自由程度不同,两人从想法到做法,处理方式自然不同。

也许因为是“苏明玉”,所有才有钱,因为是“樊胜美”,所有才没钱,是人把钱挣了,不是钱成就了人。

但是,这组对比也说明:越是有钱的人越硬气,越硬气的人越有钱。

而现实中,不知道能有几个苏明玉,又有多少樊胜美呢?

有人说中年人的崩溃都是悄无声息的,其实,成年人的崩溃都是从“没钱”开始的。穷和怂,是一对儿孪生兄弟。

如果每月有8000元的房贷,孩子幼儿园费用5000元,妻子又怀了二胎,你还敢想上面的四个老人吗?你还敢失业吗?

金钱,是衡量我们抗风险能力的主要指标。拥有足够的金钱,就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反之,贫穷则意味着抗风险能力,较弱。

如果你去过医院,你就知道,在疾病面前,有多少看似中产的家庭因病致贫,甚至有的病人因为没钱看病,宁愿回家,说好听点是保守治疗,其实就是放弃治疗,回去等死。

因为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医疗费用,不是随便一个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

曾经在一家医院的走廊里,听到兄妹几个准备把病重的老母亲接回家,在商量是今天办出院还是明天办出院。蹲在地上的大哥揉揉眼睛说了一句:咱妈再多住一天,咱们回去的路费就没有了。

他们兄妹几人,在母亲生病的时候,面对30多万医药费,那份无能为力的痛苦情形,让我印象深刻。

所以,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努力挣钱,至少在家人需要的时候,我能用金钱保护他们,给他们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会做生意的。他们精神上信仰上帝,物质上则信仰金钱。

因为他们早就看穿:在危机时刻,只有金钱可以赎回家人的性命和平安。

马太效应反映的社会现象就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强的愈强,弱的愈弱。

有钱的人,就有更多的选择权;没钱的人,就失去了选择权。

其实,我们并不是多爱钱。表面上,我们追求的金钱,本质上,我们追求的是金钱的价值。

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的确,钱不是万能的,但是钱可以解决生活中90%的烦恼;而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成年人的世界里,游戏规则很简单:你的钱,决定了你的底气。

在通往财务自由的道路上,必定艰难险阻。金钱,是通往自由的工具,切不可沦为金钱的奴隶。成了奴隶的人更可悲,还谈什么幸福和自由?!

有钱,才能都挺好。当然,金钱不是衡量人生是否成功、是否幸福的标准,只不过是一个指标而已。

要命的是,这个经济基础决定了你的上层建筑:你的眼界、你的思维、你的习惯、你的行为,甚至你40岁之后的模样,是魅力大叔还是油腻师傅。

出身平民阶层的卢梭,对金钱有刻骨铭心的体验,他说:

“我害怕囊空如洗,所以我吝惜金钱,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祝你成为一个在物质和精神上富裕,且品格高贵的人。

与君共勉。

友情提醒: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啊。

作者:太2真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