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为什么让孩子爱上跑步,这事这么难?

 彤话晓说 2021-06-11

“你是什么变的?来气我的是吗?”

“都胖成猪了还不锻炼,我陪你不是欠你的,是你太难看了!”

“当你妈我都觉得丢人!你跑不跑?”

一直数落,一直一直数落。

“你太吵了!我回家了!”

母女跑步温情画面,被喷溅的口水数落成一场对决。妈妈气得发抖,女儿估计回家也是一肚子委屈。

花园里和谐的秋夜,一时间燃得人心躁。

内心独白:冲过去给这老妈一顿老拳,让她知道这样很烦人,想跑都跑不动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破坏性的批评,是使人陷入消极的重要原因。

作为母亲,想培养积极健康的娃,下班累成狗,还得下楼陪跑。其志可嘉,其情可悯,其行为可恶!

随着口水的增加,母亲怨气暴涨,孩子对抗情绪生长。

你的努力,你的付出,被无效的口水抵消,到底是谁导致了努力不见效果?

为什么就是有些父母,特别热爱贬低自己的孩子,好像把他们说差劲了,说没用了,特别有快感。

有的父母说起自己的孩子,损人贬人的词跟雨季的尼加拉瓜瀑布似的,平时也没见那么能言善辩,就跟自己孩子较劲时,水平丑样暴涨。

男孩刚伸手,老母就叫唤:“你瞧你,你瞧你,干什么成?一盆底儿水就洗,衣服能揉巴干净吗?你给我一边儿去!”

心疼妈妈,想自己的内衣自己洗,这下废了,别说自己的,谁的也不管了。理由极其充分:我是废物点心,洗不好。

一个没用的娃制造过程,于无声处,看着,听着,不以为然,等到发现问题时,他都长成个没用的成人了。

住平房时见过爷儿俩修窗户,儿子帮老爸扶梯子,还没摸着呢,老爸就嚷嚷:“你给我小心点,一天到晚晕晕乎乎的,再摔着我。”

老爸果然被摔着了。

不是他能掐会算,是儿子吓得惊慌失措手脚不听话。但结局是,老爸爬起来就是一大耳刮子,贬儿子的脏话酣畅淋漓,你断想不到他外号叫“老蔫巴”。

后来,这对父子的情况让人毫不意外,儿子工作能力差,做事反应慢。

九十年代第一批被下岗,之后做了好多工作都不行,最终跟偏瘫后的父亲住在一起靠老爸养老金活着。

你看不上他,他多半是会活成你瞧不上的样子。

太少青少年会觉悟,你骂得越狠,我立志越狠!

在孩子的心理世界中,你学习骂得狠,我就是给你学呢,我报复的手段就不努力不好好学;你运动骂得狠,我就不运动给你看,我报复的结果就是活成个蠢笨模样。

我们都走过童年,有多少人能在那个时候,被暴躁辱骂训练明白:

自己的成绩是自己的,影响自己的未来?
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破坏自己的健康?

孩子们从父母影子里走出,是一个跨越十几年的过程,他们更容易相信自己的,既是父母的,破坏自己的形象,就是破坏父母的感受。

虽然,青春期他们努力挣扎出一个独立自我,但在控制式教育环境中,这个过程可能被延长,甚至有些家庭中被无限延长,终老不变。

真诚地帮助他们,不是骂可以实现的,纵然骂出个成绩优异、身材出众的孩子,也可能收获他们极不健康的内心。

真正的帮助是鼓励与惩戒并行,鼓励与批评同步,在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感知的范围内,给予他们积极的建议,有效的执导。

好想告诉那个陪跑妈妈,既然已经陪跑了,就和她一起把跑步变成亲子幸福时刻,说些快乐的事,讲些有趣的事。

让她喜欢上与妈妈夜跑,比让她满脑子跑步就是挨骂更有价值,甚至会超乎健康身体的作用,在心灵上也帮助她找到更积极的自我。

文:晓彤
图:网络

—— E N D ——
如果你觉得好看,请帮我点在看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