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霸题库|文言文专题复习综合检测64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1-06-11

一、重点实词、一词多义辨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注:加横线的是人名】
A.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   被:通“披”

B. 朕欲别除一官   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曩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   闲:空闲
D.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   趣:催促

1.【答案】D  “趣”通“促”。A中的“被”是“受”之意,;联想课文“被八创”。B项“除”在古代与官职等词语联系到一起时,是“授予官职”的意思。C项的“闲”通“娴”,熟习,从句中“少年”一词和后文对他为“吏事”失误的列举判断,这里应是“熟悉、熟习”之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曾:曾经

B.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危险

C.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顾:只是

D.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期待

2.【答案】C    A.曾:竟   B.殆:几乎   D.约定

3.下列选项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而旗尾略不沾湿

C.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 乃记之而去              则有去国怀乡

3.【答案】C  兵器;士兵    A.浅陋,粗鄙  B. 略无:毫无   D.离开

4.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适得其反     

C.适得府君书                D.予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4.【答案】D到,往。    A出嫁    B恰好      C刚才

5. 与“谁得而族灭也”的“族”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大夫之族                       B.族庖月更刀,折也

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D.族秦者秦也,飞天下也

答案:D,族。A类。B众,一般的。C丛聚,集结之处

6.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答案:B,爱惜,吝惜。A喜欢,爱好。C爱慕,欣赏。D,隐蔽,躲藏

7. 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中绘殿阁,类兰若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D.举类迩而见义远

答案:B,种类。A像。C条例。D事例

二、虚词辨析。

8.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烈于猛火。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A.②③     B.①④     C.④⑤    D.③⑥

答案:B,解释为介词。“比”。(2和,同;3从,介词5介词,被6介词,由于)

9.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其”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皆出于此乎? 

B.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C.秦王恐其破璧。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答案:C代词,他。A.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 B.表选择D.代词,自己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近的一项是(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C.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D.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

答案:A用来…的(B…的原因、C所以、D…的原因)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其声呜呜然    

A.①与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也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答案:D ①表示承接关系。就、来②表转折,但,③④指示代词,表示远指。“那些”

三、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

12、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明日,子路行以告。       B.晋侯饮赵盾酒。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参考答案:A 。B饮,动词的使动用法C小,形容词意动用法D尊,形容词使用用法

13、只有一个字有词类活用的现象是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参考答案:D西南,名词用作动词。A完,馆B奇,宾客D老,幼

14、词类活用最多的一项是

A.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B.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今以女妻之

参考答案B。B臣,友。A序C最后一个死D妻

15、下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借书满架。                            B.良庖岁更刀。                         

C.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参考答案:B岁,名作状,每年。ACD满,短,高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16、下列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

A.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B.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C.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D.忧劳可以兴国

参考答案:A。A官,名作动B忿恚,形容词使动C昂,形容是使动D兴,形容词使动

17、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         D.奇货可居

答案:C,意动用法,以……为奇。A零头。B适宜,适合。D珍贵

18、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B.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C.晏子,一节俭力行重于齐。             D.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参考答案:C。A北面,面向北(称臣)B不避,不次于不少于D会计,会面商量

19、划线词语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

A.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B.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D.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

参考答案:D。D殷勤,关切问候A包罗概括;自然稳定太平B军队士兵;品行作为C形体容貌;祭礼的牲畜

20、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是(   C   )

A.秋天漠漠向昏黑  

秋天       古义:秋日的天空。   今义:秋季。

B.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

春秋      古义:年岁、年龄。    今义:春天和秋天。

C.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

D.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   

中国      古义:中原。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2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是(   D   )

A.友人被贬,未别离去,及至河边,已在舟中也。

古义:分别,离去。今义:离别

B.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看。今义:指导

C.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至业

古义:不寻常;今义:副词,很

D.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

2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是(   C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况

B.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古义:分开区别;今义:别离

C.五年三月,朝恩伏法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古义:变小变弱;今义:小而弱

四、偏议复词与特殊句式。

23、以下古文中不包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廉公失权势,门馆有盈虚

B.但欲求死,不负顾利害

C.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D.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选D。

A盈虚,偏虚;B利害,偏利;C作息,偏作;D得失,不是偏义复词

24、以下古文中包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B声析江河,势崩雷电

C杀子屠兄,弑君鸩母

D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选A。

A园圃,偏园。园指种树的地方,圃指种菜的地方。源于《墨子·非攻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参考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25、以下特殊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选B。以“乃”为标志的判断句

A.上使(之)外将兵,省略宾语。    

C.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省略介词。

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动词。

26、以下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B.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C.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选D。

A.我无诈尔,尔无虞我,宾语前置句。    B.唯求敌,宾语前置句。“是”为音节助词。

C.大四海,定语后置句。“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D.民以(之)殷盛,国以(之)富强,省略句。

27、以下特殊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使文王所以见恶于纣者,以其不得人心焉

B.多多益善,何以为我擒

C.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

D.故有备则治人,无备则制于人

选C。

A.以“见”为标志的被动句。    B.“为”表被动。    D.“于”表被动。

五、通假字。

28、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D)

A.昔我先父以身徇国。“徇”通“殉”

B.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亨”通“烹”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

D.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29、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   C   )

A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  “与”通“欤”

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D王长者,不倍德。“倍”通“背”

30、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   A   )

A.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B.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通“翌”

C.群臣百官皆畔     “畔”通“叛”

D.昌宗从旁趣说(说为人名),使速言。“趣”通“促”

31、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  C  )

A.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  “匈”通“胸”

B.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通“譬”

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

D.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锡”通“赐”

32、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   A  )

A.知公之贤,屈意图片礼之,以郡委公。

B.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C.卒起不意  “卒”通“猝”

D,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失”通“屎”

六、断句。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节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A.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B.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C.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D.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答案 B

解析 可抓住关键词“以”“或”“故”,结合动宾结构断句。

图片【参考译文】

廉范,字叔度,是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赵国将军廉颇的后人。汉朝兴起,因为廉氏家族是豪门望族,朝廷把他们从苦陉(地名)迁到杜陵。世世代代都是驻守边境,有的死后埋葬在陇西襄武(地名),所以在杜陵做官。

3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黄干字直卿,福州闵县人。干往见朱熹。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

(节选自《宋史·黄干传》,有删改)

A.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B.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C.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D.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答案 C

解析 “干自见熹”一句中,“熹”做“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可排除A、D两项。“不解衣者二月”是说黄干两个月没有脱衣服,其间不能断开,故可排除B项。

【参考译文】

黄干,字直卿,是福州闽县人。黄干去拜见朱熹。当时天正下大雪,到后朱熹却已经外出,于是黄干在客栈留宿,寝卧和起身都在一张榻上,两个月没有脱衣服,两个月后朱熹才回来。黄干自从见到朱熹后,晚上不再设置床榻(而卧),不再宽衣解带,稍有疲倦就略坐一会儿,有时一靠墙就到了天亮。朱熹告诉别人说:“黄直卿意志坚定,致思刻苦,与他相处,很有好处。”后来,朱熹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黄干。

3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李景让,字后己,赠太尉憕孙也。性方毅有守。拜西川节度使。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以太子少保分司。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一百二》)

A.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B.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C.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D.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四个选项有两处不同,分别是“或谏公”“书闻”。结合内容,“或谏”意思是有人劝他,下文的“廉洁亡素储”的主语是“公”,“或谏公”应断开,故可排除A、B两项。“书闻”是奏章递交朝廷,不能断开,故可排除D项。

【参考译文】

李景让,字后己,是追赠太尉李憕的孙子。生性正直刚毅,有节操。拜授西川节度使。因病请求退休,有人劝他说:“公廉洁没有一点积蓄,不为几个儿子考虑吗?”李景让笑着说:“儿子们难道能饿死吗?”书疏递上,就回到东都。以太子少保在东都任职。后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韦放,字元直,车骑将军睿之子。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其后各产男女,未及成长而率亡,遗嗣孤弱,放常赡恤之。

(节选自《梁书·韦放传》)

A.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B.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C.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D.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答案 C

解析 结合前后文,“弘厚笃实”是一个方面的品德,“轻财好施”是另一个方面的品德,不能分开搭配,故可排除B项。“怀孕”的主语是“侧室”,不是“放”,故可排除A、D两项。

【参考译文】图片

韦放,字元直,是车骑将军韦睿的儿子。韦放性情宽厚诚实,不看重私财,好施舍,和几个弟弟尤其和睦。起初,韦放和吴郡的张率都有妾怀孕,就约下婚姻。后来各生男女,但未等孩子长大成人,张率就死去了,留下的孩子势孤力弱,韦放常接济抚恤他们。

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倪岳,字舜咨,上元人。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诏召国师领占竹于四川,岳力谏,帝不从。

(节选自《明史·倪岳传》)

A.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B.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C.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D.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答案 A

解析 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句中出现的名词较多,如“岳”“文章”“尚书耿裕”“礼文制度”“六年”“裕”“吏部”“尚书”等,可以借助语法知识进行排除。如“敏捷”是形容“文章”的,二者不能断开,故可排除B、D两项。“尚书”是“耿裕”的官职,二者不能断开,故可排除C项。

【参考译文】

倪岳,字舜咨,是上元人。倪岳好学,文思敏捷,广泛综览经世之务。尚书耿裕为人方正,秉持大礼,以至礼文制度都要倪岳决断。六年,耿裕调到吏部,由倪岳代任礼部尚书。孝宗从四川召国师领占竹来京,倪岳极力劝谏,孝宗不听。

3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赵希琯,字君锡,既举进士,调汀州司户。峒寇李元砺方起,汀人震惧,郡会僚佐议守城,希琯下坐无一语,守异之曰不言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曰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夜半,贼数百衔枚突至,希琯严兵以待。贼且至,始命矢石俱下,贼无一免,余党闻风而遁。

(节选自《宋史·赵希琯传》)

A.守异之/曰不言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曰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

B.守异之/曰不言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曰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

C.守异之曰/不言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曰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

D.守异之曰/不言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曰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中,前两个“曰”可看作是断句的标志,其后应断开,故可排除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得无……乎”是固定结构,“希琯”是人名,再结合上下文可知,C项正确。

【参考译文】

赵希琯,字君锡,中进士以后,调任汀州司户。峒寇李元砺正起事,汀州百姓震惊惧怕,州里聚集官吏商议守城,赵希琯坐在末位一言不发。知州感到奇怪,说道:“莫非有什么见解吗?”赵希琯说:“守城不是办法。离城三十里有一座古城,如果调发全部精兵来把守要道,就用不着担心强盗了。”知州就把它交付给赵希琯。半夜,强盗几百人口中衔枚突然来到,赵希琯整兵以待。强盗将要到来,才下令一起往下射箭投石,强盗没有一个逃脱,其余的同党闻风而逃。

3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向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

A.少有志向/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B.少有志向/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C.少有志向/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D.少有志向/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答案 C

解析 注意“一鸟文彩异常”是“梦”的内容,不能断开,故可排除A、B两项。“朱氏”做后句的主语,前面应断开,故可排除D项。

图片参考译文图片

罗含,字君章,是桂阳耒阳人。罗含幼年时成了孤儿,是被叔母朱氏养大的。罗含少年时有大志向,曾经白天睡觉时,梦见一只鸟毛色异常艳丽错杂,飞进自己口中,于是惊醒起来说起这事。叔母朱氏说:“鸟毛色艳丽错杂,预示你以后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从此以后,罗含作文的才思一天比一天进步。

4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帝(指明孝宗)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二,有删改)

A.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B.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C.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D.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答案 C

解析 句中“正”的对象是“衣冠”,不能断开,故可排除B、D两项。“积诚开帝意”是“务”的宾语,不能断开,故可排除A项。

图片参考译文图片

谢迁,字于乔,是余姚人。孝宗为太子时,谢迁已是讲官,到这时,参加日讲,致力于竭诚启发开导皇帝。日讲前天晚上,他必定衣冠整齐地练习背诵;到为皇帝讲解经史时,对词的讲解详细准确,孝宗多次称赞他。

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A.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B.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C.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D.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答案 B

解析 原文标点: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参考译文】图片

李弼,字景和,是辽东襄平人。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任命他为别将,他随从尔朱天光西征,打败赤水蜀。凭借战功升任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食邑五百户。尔朱天光前去洛阳,李弼隶属侯莫陈悦,任大都督,加授通直散骑常侍衔。太昌初年,被任命为清河郡守、恒州大中正。不久又任南秦州刺史。跟随侯莫陈悦征战,多次取得胜利。

4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所在攻战,无不身先士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里。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节选自《周公·李迁哲传》)

A.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B.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C.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D.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10、答案 C

解析 原文标点: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参考译文

李迁哲,字孝彦,是安康人。李迁哲常常率领勇猛之士担任前锋,每次作战,无不身先士卒,共攻占十八州,开拓疆土三千余里。当时信州为蛮族首领向五子王等人所包围,田弘又派李迁哲前去救援。等赶到时,信州已经沦陷。向五子王等人听说李迁哲到了,吓得狼狈逃跑。

七、文化常识。

4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

B.“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解析:选A “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错误,“世宗”是皇帝的庙号。

4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还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

B.童子,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汉代已有,始以荐举为主,后增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

C.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

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解析:选B 根据明清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的,都称作童子。

4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除,指任命官职,如“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职。

B.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D.至顺,是元文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元贞”“延祐”“仁宗”“至正”。

解析:选D “仁宗”是庙号,而非年号。

4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茂才,原作秀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明清两代,秀才是乡试中试者的统称。

B.国子博士,国子监的官员。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

C.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记录的内容甚为广泛,是历代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礼乐,指用礼乐教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指音乐。

解析:选A 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要取得这种资格,必须在学道或童子试中被取录。而乡试中试者应称为举人。

4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解析:选A 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文化常识

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B【解析】“出”是指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49、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考中会试的称为贡士。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

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又称祖庙。古人把宗庙、社稷与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社稷代指国家。

B【解析】B项,根据《荆轲刺秦王》中的“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和“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可知,“变徵”的声调悲凉,“羽”的声调激愤。选项的解释正好相反。

50、下列对《史记选读》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服色:更改服饰器物的颜色。《太史公自序》选文中指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水德(崇尚黑色)改为土德(崇尚黄色)。

B.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君王征调兵将时的凭证。节,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

C.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少牢”,只有羊、豕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古代行军以车为阵。出入之处,仰起两辆车子,使两车的辕相向交接为门,叫做“辕门”。后来也指领兵将领的营门及督抚等官署的外门。

C【解析】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恰恰说反了。

5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古时乘车,站在车的左边担任警卫的人叫作参乘,“乘”是两匹马拉的车。

C.“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到任;“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归田”等。

D.古时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最后一天叫“晦”。

B【解析】B项,“左边”和“两匹马”解释错误,参乘应该是站在车的右边担任卫的人;“乘”是四匹马拉的车。故选B。

52、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荐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时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略有变化。

B.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循环往复,易造成混乱,古人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C.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如《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一郎就是以行第称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就是以为官之地来称呼。

D.“杀青”指写定著作,完成作品。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防虫蛀和便于书写,先把竹简用火烤干叫做杀青。

C【解析】C项,“称韩愈为韩昌黎就是以为官之地来称呼”说法错误,“韩昌黎”是以郡望称人。故选C。

八、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每空3分,共27分)【注:加横线的是人名】

53.契丹深入,民惊扰,争趣杨刘渡,而舟人邀利,不以时济。___________   

54.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___________

55.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___________

56.(勾践)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___________

57.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___________

58.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是,而操此业不辍。___________

59.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0.乖人事,违天时 ___________

【答案】(53-58题全是最近高调上的练习题里面的句子,第7题出自《乌有先生传》,第8题考查学生运用“句式推断法”)

趣:通“趋”,奔向    得无……耶:该不会……吧?    报:回复,答复     赈:救济   

无:无论    过:拜访      无乃……乎:恐怕……吧?   操:从事   乖:违背 

九、文言文阅读(共19分)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授浔州司法参军。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故杀子孙,罪止徒。”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与之皆为榜免。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祠。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至十有三疏。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奉余皆以均亲党。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有删减)

【参考译文】

崔与之,子正子,年纪轻轻就卓越出众有特别的气节,不远数千里到太学游学。绍熙四年考中进士, 广东学子由太学参加科考中第就是从崔与之开始的。被授予司法参军。常平的粮仓很久没有整修了,漏雨泡坏了米,崔与之就拆掉自己住的屋子的瓦去盖粮仓的屋顶。郡守想要将常平的积粮卖掉,崔与之坚持不让,郡守很敬佩他,改变了主意并向朝廷推荐他。调任淮西提刑司检法官。当地有个百姓被富豪拖欠债务为难,斗殴中失手打死了诬陷他的富豪儿子,当地长官想将那个百姓流放。崔与之说:“这个百姓也是仓粹之间做出的事,怎么忍心让他一家都跟着他流放呢?况且在事出有因的情形之下杀死他人子孙的,处罚止于剥夺他的自由。”不久之后被特别授予广西提点刑狱一职,全都巡视了他所管辖之地,到浮海巡视朱崖,丝毫不扰州县,而停留某地裁决事务,奖励淸廉及惩罚贪污,风度神采令人敬畏。朱崖产一种苦橙, 当地百姓有人摘取它的叶子来代替茶,州郡就向百姓征收税,每年五百缗文。琼州的百姓用吉贝纺织做衣服,做这个活的都是女人,服这项劳役有需要一整年的,(女人们)只能抛弃小孩离开老人,百姓尤其感到苦不堪言。崔与之全都张榜免除了(这些苛捐杂税),其他类似的弊政,崔与之停止实施了很多。

朝廷召他为秘书少监,当地军民夹路垂泪挽留。崔与之极力推辞了召命,最后回来了。快过岭州了, 催他赴京的诏书仍不停息,走到池口驻扎时,听说金人打到边境,他就写了奏书说:“现在边关战事不是唯一值得担心的事,只有山东忠义区的问题急需处理,刻不容缓。”前后多次上疏达数千字,常常感叹朝廷(不重视忠义区)在养虎为患。升为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掌管工部任侍郎。没多久,成都统帅董居谊因为贪污纳贿被叛兵所驱赶,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地大乱。崔与之在这时被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一到任就使这些人都顺服了。这之前,军政不立,将帅之间多有不合。崔与之用同心协力为国家着想的大义来告诫他们,于是将帅们团结协作,军政才建立起来。

朝廷召他为礼部尚书,不接受官职,取道回了广东。蜀地的百姓感念他,就铸了他的像放到成都游仙阁里,和张咏、赵忭的塑像放在一起,命名为三贤祠。宋理宗即位后,多次提拔他,他都极力推辞了。皇帝就拿哪些政事应当停止,哪些人才应当重用的事来询问他。崔与之都尽力快速问奏。皇帝每次看完他的奏折都赞叹不已,催他应召就催得更勤了,崔与之请求辞免的奏疏多达十三封。嘉熙三年时,才得以退休, 凭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管理洞筲宫。自己治理乡郡,却不接受官府的俸禄,所有多出的俸禄的都分给了亲属和亲信。死的时候是八十二岁,留下遗书告诫家人不得做法事。后多次追封至南海郡公,赐谥号清献。

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B.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C.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D.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答案】A( “广西提点刑狱”是官名,宜作为一个整体;“至浮海巡朱崖”为动宾结构并列,宜作为一个整体;“而”表顺承,前面要停顿)

6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立太学始于西周,入太学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学”。

B.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与“吏、户、礼、兵、刑”并称为六部。

C.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台(纪念堂),与庙相似,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D.控辞即请求辞免,古人请辞的说法很多,比如乞骸骨、致仕、挂冠、下车等,原因不一定就是年老退休。

【答案】D( “下车”是“到任”的意思)

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与之勤奋学习才华出众,更开创了广东学子从太学取士的先河,在之后的任职中多次被委派到南方地区,造福当地百姓。

B.崔与之认为对仓促间失手将富豪打死的百姓应从轻发落,因为富豪拖欠百姓款项并诬陷百姓在先,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C.崔与之为政宽仁,在广西提点刑狱期间废除了许多不利百姓的政策,深得百姓爱戴,离任时,军民夹道送行,不忍他离开。

D.崔与之一辈子奔波劳累,在政务、军事方面都有建树,殚精竭虑,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直到退休也没真正闲下来。

【答案】B(被打死的是富豪之子,不是富豪)

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琼州的百姓用吉贝纺织做衣服,做这个活的都是女人,服这项劳役有需要一整年的,(女人们) 只能抛弃小孩离开老人,百姓尤其感到苦不堪言。(“衣衾”“期年”“违老”“苦”每译对一处给 1 分,语句顺畅 1 分)

(2)(皇帝)就拿哪些政事应当停止,哪些人才应当重用的事来询问他。崔与之都尽力快速回奏。(“孰”“疾”、“罢行”、“用舍”每译对一处各 1 分,语句顺畅 1 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