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赵云一生不受刘备重用

 历史烟云阁 2021-06-11

喜欢看三国的朋友对赵云一定不会陌生,在演义中他被描绘成忠肝义胆、勇武过人、品行端正的完美形象,但就是这样一位堪称完美的武将,一生追随刘备却得不到重用,甚至连地位和封赏都没他的份。这个问题深深困扰着每一个三国爱好者,尤其是喜爱赵云的粉丝们。

      在蜀汉的一众重要武将中,关羽、张飞无需多说,赵云是最早跟随刘备的。但随着刘备入川蜀、收汉中,黄忠、马超、魏延、李严等后来居上,赵云在刘备去世之时仅仅是个翊军将军,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杂号将军。不仅如此,他既没有像马超、魏延都督一方,也没有马超假节之权,甚至托孤时都轮不上他,给了资历要比他小很多的李严。刘备如此“冷落”赵云,也难怪现在阴谋论盛行之下,都怀疑刘备跟赵云之间有矛盾,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三国时代,地方大族不但是影响社会的主流力量,还是诸侯内部实力派的根基。家业有多大,钱粮部曲有多少,就决定你在这个势力内有多少分量和地位,如果某人出自某个实力家族,或者有部曲私兵,陈寿一般会重点记载。糜竺在蜀汉集团内基本无所作为,观其履历就没有立传的资格,但就是这个打酱油的角色,却能得到比诸葛亮还高的待遇,只因为糜竺在刘备惶惶于海西之时,散尽家财力挺刘备渡过难关。在这一点上,赵云孑然一身,没有家族背景,甚至还不如带部曲投靠刘备的魏延。

       没有家族背景也不代表就没有升迁机会,靠立功一样可以获得不错的地位。我们现在对赵云的印象主要来源于《三国演义》和《云别传》,《三国演义》是小说自不用说,而《云别传》只是作为补阙《三国志》的存在,可以丰富赵云的形象,但并不能作为信史。如果只看《三国志》的话,就会明白陈寿惜字如金,不是重要的人和不重要的事,他是不会记载的,而《三国志》中赵云的传记只有三百来字,履历可谓平淡,除了当阳救主,再无亮点。

      入川之战,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三军”,魏延“数有战功”,李严直接献出绵竹投降刘备,马超吓降刘璋。赵云仅仅率领一支偏师,沿着长江一路扫荡至成都,没有什么关键战功。汉中之战,黄忠阵斩夏侯渊立下大功,马超策反氐人牵制曹洪,李严平定叛乱稳固后方,连吴兰、雷同、高翔、陈式等一众酱油角色皆有记载,唯独不见赵云出现。

       蜀汉集团内部成分也颇为复杂,分为益州派、东州派、荆州派。刘备托孤时,老一辈的创业武将基本死伤殆尽,论资排辈怎么地也该轮到赵云了。但是在托孤大臣已经有诸葛亮的情况下,为了稳定本地势力,只能再一次舍弃赵云,选择了东州派出身的李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