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股中国天化工集团更名“信阳毛尖”,这是信阳毛尖之“幸运”还是“命尽”?

 说茶 2021-06-11

中天化5次业务尝试失败,2018年押宝

「信阳毛尖」

今年1月,中国天化工发布公告,其全资附属企业提出拟收购信阳毛尖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代价为8580万港元,将由该公司完成后以发行代价股份的方式偿付。完成收购后,中国天化工(00362)将改名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7月13日,中国天化工董事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茶业务将成为集团未来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之一,因此建议将该公司现有名称更改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据了解,中国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煤相关化工及生物化工原材料制造及供应商。过去数年集团受化工市场低迷的影响,在业务发展方面做过诸多尝试:

2013年曾计划与黑龙江黑河市合作投资经营煤矿,同年因搬迁生产设施还有意引内房发展商共同发展房地产项目;

2014年计划收购邮轮业务,不过其后告吹;

2015年组合营投资生物能电厂;

2016年发新股收购牡丹江物流中心股权,其后失效;

2017年6月还收购了公共设施建设业务......

而这一次开展新业务似乎比以往每一次都郑重其事一些,直接将公司更名。

信阳毛尖集团的没落致「信阳毛尖」

公共品牌形象受损

中天化所收购的河南信阳毛尖集团前身为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成立于1989年,在20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的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涉农上市后备企业,集团旗下“龙潭”牌商标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龙潭”信阳毛尖屡获国际和全国大奖。

2012年,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正式更名为河南信阳毛尖集团,董事长陈世强欲打造全国第一家以地名商标注名企业名称的上市公司。当时,曾一度引发争议,以信阳市文新、九华山、蓝天三家为首的信阳茶企曾在八天时间内,连续两次联名向当地多个职能部门提交“关于信阳毛尖名称使用事宜的请示报告”。其内容直指五云涉嫌以企业注册名称变更的方式,独占“信阳毛尖”公共品牌资源。但在此前的“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专家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信阳需要,五云达标,龙头带动”的方式良好。”更名后的信阳毛尖集团的确创下了不菲的成绩,至2013年公司下辖10个分公司,368家专卖店、会所,其中斥资2000万元在茶山内建设龙潭会所。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769家合作代理商,260家加盟专卖店。但很快,这种管理模式就出了问题。

2017年一年的时间内,信阳毛尖集团被媒体大量曝光......《信阳毛尖集团深陷债务泥潭 已连续27次被告上法庭》、《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上严重失信债务人名单(国家级)》、《国家发改委公布首批300涉金融黑名单企业 信阳毛尖集团上榜》......

在信阳毛尖集团没落的同时,对“信阳毛尖”区域公共品牌也造成了巨大创伤。

“信阳毛尖”商标,是2003年信阳市茶叶协会受信阳市政府委托注册的,属于公益商标,可授权符合条件的单位使用。信阳毛尖的品牌排名从2010年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四名攀升到2018年的第二名,其中连续3年第四名、连续两年第三名、连续三年第二名;品牌价值从201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的31.7亿元攀升到2018年的63.52亿元,增长了31.82亿元。

区域公共品牌是我国农产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战略。政府大力扶持区域茶叶公共品牌建设,鼓励茶企抱团发展,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力量聚拢,与大市场、大营销对接,成功打造了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等知名品牌,带动着区域内企业的快速发展,整个产业也逐步形成规模竞争优势。

区域品牌最大的风险是“品牌株连”,一旦其中某家企业出了问题,消费者会因无法对集群内的企业进行辨别,从而失去品牌信任感,更别说是引领品牌发展的龙头企业。就全国而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商标纠纷在近年来可谓是层出不穷,例如“祁门红茶”地理标志商标案、“六堡茶”商标案……如何理清这些品牌发展中的绊脚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信阳毛尖港股上市,将带来产业新变化

根据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的采访表示,目前信阳毛尖集团只是上市公司的产品供应商,未来还将逐步注入上市公司。中天化要通过在网上销售渠道和海外渠道打开信阳毛尖的市场局面,把国内外市场打开,提升信阳毛尖集团造血能力,最终盘活信阳毛尖的资产,实现信阳毛尖上市,原有的渠道和市场依然由信阳毛尖集团本身来管理。

而近期,港股成为全球企业选择上市的“首选”板块,越来越多的企业赴港上市,其中包括许多明星企业,如小米、美团点评、同程艺龙、映客、宝宝树、沪江教育等。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4日,港股共新增103家上市公司。在2018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已冲至全球首位,其中共200家企业向港交所提交了申报稿,相比去年的121家,同比增长65.29%。

但目前,茶产业在港股上的情况却不尽乐观。“龙润茶”2017年6月15日因待发核数师就若干附属公司账目记录不适当相关审核公告而停牌,停牌时成交额为1.24亿港元;坪山茶叶在举债收购至遭遇清盘危机后已经更名为“区块链集团”,彼时成交额为1.34亿港元;截止至7月16日,“天福”成交额11999万人民币。

对于信阳毛尖此次的上市,许多信阳当地人表示自己的不认同:一家香港注册的化工企业转为名茶品牌,无疑是对“信阳毛尖”整体品牌的巨大伤害;其次,这次更名无疑会给港股投资者造成概念混淆,让投资者误以为该企业独占“信阳毛尖”公共品牌资源;最后,正因为信阳毛尖集团此前存在资金链问题,所以其通过港股上市寻求走出泥潭,是否更可能在资本市场出现“竭泽而渔”的不理智行为呢?

入驻港股是否会造成信阳毛尖区域公共品牌形象受损?还是会成为其产业发展的一个机遇?还要靠时间去证明。

撰文 / 余洁云

编辑 / 曹 杨

责编 / 萧 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