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知之明

 nizijun 2021-06-11


    作者:王继怀 

   我们曾遇过这样的人,他待人热情,为人友善,但所到之处爱夸夸其谈,指指点点,自以为煞费苦心在帮助别人、指导别人,却不知他的所作所为是在过度干涉别人,别人并不喜欢。

  我曾有位朋友就是这样的人。邻居家正在装修,朋友跑到邻居家,对装修风格进行一番评价,指责这,批评那。开头几次,邻居认为朋友也是出于好心提建议,也怕影响邻里之间的关系,于是对朋友的指责也就忍了。但看到他老是指指点点并没有停止的意思,邻居实在忍无可忍了,说:“请你弄清楚,这是我家,是我在装修自己的房子,不是你家装修,麻烦你不要再指指点点。”邻居的话令朋友很吃惊,他自以为是出于好心,是在帮助邻居,没想到竟让邻居不高兴了。他忘了,他是在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他人。

  在生活中,也许我们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朋友相邀聚餐,有人只是作陪,却摆不正位置,在餐桌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喧宾夺主,出尽风头,让主角变成陪衬,弄得场面十分尴尬,而他自己还不知,美其名曰调节气氛,让人下次也不敢邀请他。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苦不自知。自知不仅是生活智慧,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在想,朋友之所以一片好心却让人讨厌,就是不懂得自知。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自知?我认为首先要懂得说话做事前在心里问问自己:“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这么说恰当吗?”说话要三思才说,做事还要懂适可而止。就如那位朋友,如果能在说话做事前,先在心里问问自己,摆清自己的位置,或许就不会对邻居家的装修风格三番五次地指责,毕竟那不是自己的家,要懂得尊重别人的审美。

  自知是精神境界,也是成长进步的精神力量。一个懂得自知的人,自然也就会明白自己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板,哪些是需要继续发扬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同理,在说话做事时,也就会明白什么话可说,什么事可做,该怎么说怎么做,也就不会自以为一片苦心到头来却费力不讨好,不但没收到预想的效果,而且还让人不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