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破除思维的藩篱

 正心正举 2021-06-12

文丨贾文慧 · 主播丨小夜


内观己心

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另辟蹊径解决问题的人。他们并不拘泥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反而能从不同的方面着眼,解决一般经验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

那么大部分人为什么很难向这些人一样,用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思维外面建立了一堵墙,将自己的思维框在了限定的范围内,这堵墙就是我们日积月累的经验,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也叫做习惯性思维。

在习惯性思维的限制下,我们很难改变已经建立的思维模式,经常陷入思维的藩篱中而不自知。

举个例子,杯子可以用来喝水,在吸管还没有发明的时候,如果按照习惯性的思维来思考“如何喝到水”这个问题,我们或许会对杯子的颜色、形状进行改进,可我们永远也无法发明吸管。

只有拆除思维的藩篱,把思维扩展到杯子以外的地方,才能独具匠心地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启迪多元思维

多维度看待习惯性思维

习惯性思维的优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必要,习惯性思维也是一样。习惯性思维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青睐”,自然有它独到的优势和存在的必要。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问题时,都会寻找新问题与以往解决过的问题的相似点、共同点,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解决目前的问题。毫无疑问,这些经验能够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省去反复地摸索和实验的步骤,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在很多工作中,这种定势思维是非常高效的,就像卖油翁的那句“唯手熟尔”一样。然而,长此以往,我们的经验积累的越多,知识掌握的越多,就会越依赖这样的思维方式。这就造成了思维的固化,思维定势的缺点也因此显现出来。

习惯性思维的缺点:思维固化

当遇到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习惯性思维就会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经验限制了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我们已经习惯了从某一个固定的角度切入问题,或者默认某些问题的条件不可更改,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的会走弯路,甚至走进死胡同。

举个例子,你面前的桌子上有三个颜色的球,从左到右分别是红色、白色、蓝色,如何用最简便的方式让他们的顺序变成从左到右分别是蓝色、白色、红色。

答案是走到桌子的对面。

如果我们的思维被限制在了桌子的球上,我们自然只能从球上做文章。如果题目规定不能移动球的位置,我们就会毫无办法。同样的,如果我们只关注事情的一个切入角度,看问题自然就是固化的,当这条途径失败,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

正心正举

如何突破习惯性思维

拆除思维的藩篱

既然已经了解到习惯性思维的优缺点,我们就要学会突破习惯性思维,在该“习惯”的时候利用它,在该“灵活”的时候不受制于它,那么怎样才能 突破习惯性思维,拆除思维的藩篱?

回到开头的那个例子。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喝到水”,杯子只是喝到水的一种媒介,一种途径。然而如果我们把喝水和杯子划上等号,就相当于用杯子掩盖了问题的本质,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制造杯子,制造什么样的杯子。

之所以我们的思维被局限在了杯子上,是因为我们没有认清问题的本质。想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要求我们从问题的目的入手更深入去思考问题。

如果提到养老行业你能想到什么?养老院?如果探究养老行业的终极目的,你能想到什么?高瓴资本的答案是陪伴。这就是高瓴资本快人一步布局宠物行业的思维方式——从问题的目的入手,认清本质。

那么,想要更接近问题的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依靠经验不要依赖经验

人类对于经验有着天然的依赖,因为经验总能够给人安全感。但是经验有的时候恰恰让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依赖经验需要我们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拒绝万事“稳”字当头的想法。

爱迪生发明新式蓄电池之前,传统的电池是铅酸电池,这种电池寿命很短,需要经常更换。如果爱迪生笃信经验,就无法发明出新式的以镍、铁和碱性溶液为原材料的蓄电池。

因此要想破除限制思维的条框,就要有不破不立,重头再来的勇气。这世界上的每一份成功,背后都有无数次的失败。

只有具备了不断试错的勇气,才能摆脱经验对我们的束缚,不断地探索问题的最优解,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睡觉,得过且过的被潮流抛弃。

  • 尝试新事物,突破习惯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必然受到周围环境还有接触人群的影响,如果经常处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人际圈里,思维就会受到限制,我们只有从多角度的探究问题,才能更加接近问题的本质。

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思维不同,艺术生和体育生的思维方式不同,不同的经历沉淀出的是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多认识各行各业的人,和他们交谈会为我们开启一盏盏新的窗户,带来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方向,提升思维的宽度。

读书也是一样,书是先哲思想的结晶,读书犹如和他们进行思想层面上的对话,能够给我们的思考带来启迪,让我们更极深刻的认识问题,跳出问题之外,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深度。

不断拓展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才能更容易地接近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根本。

  • 培养思考的习惯

同时,如果想要培养自己多角度切入问题,探寻问题本质的能力,也少不了反复的练习。即使是习惯性思维能够解决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多问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本质目的是什么?从这个目的出发是不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手解决?

就像运动员,即使掌握了发力的技巧,规范的动作,如果没有常年累月的练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得其要。

因此在具备探寻问题本质的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思维,将学习到的东西不断内化,最终才能做到用多元化的思维看待问题,看清本质,真正破除思维的藩篱。

正心正举

健康与发展公益讲堂开讲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