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土为安,落叶归根,这部国产片道出了真实原因

 抽屉电影 2021-06-12

赵本山曾经主演过一部电影《落叶归根》,影片描述的是一种现象或者说是一种文化传统,一个客死他乡的人,总是想要将尸首带回家乡埋葬。国人传统的观念就是如此,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没有人想要客死他乡,更没有人想要远离他的土地,去到别的地方。为什么国人都有如此的观念?这可能源于我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乡土文化。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说的就是这种乡土文化。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是一部农村故事题材为主的剧情片,本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在目睹了自己的好友们逐渐老去,但却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丧葬方面只能被拉去火葬场,而不能被传统的土葬掩埋。因为这件事情,老人开始有了心事。他认为所有与火相关的都是虚无的,最终都会化成烟雾灰飞烟灭。而土葬却能让自己留存在这片土地上。老人持着这个观点,发生了一些故事。

本片中的老人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不想被火化的老人,更是千百万个农村老人的真实写照。本片根植于农村老人现状问题,通过老人与自己的孙辈亲热,和自己的儿子辈疏离,以及自己在年事已高的时偶面对的周围人的的反应结合起来,共同勾勒出一派荒诞的气象。

为什么说是荒诞,看看本片的大环境。农村老人逐渐的成为了一个聚集性团体。他们在丧失了劳动能力之后,颇感凄凉。之前壮年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考虑过退下来后的生活,然而当时间逐渐的朝前走着,没有几个老人可以挡住它的步伐。老人们越聚越多,逐渐的形成了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是与农村的大环境分不开的。

老人们群聚,为什么群聚,因为年轻人们普遍与自己的父辈有了疏离,年轻人们的生活节奏老人们跟不上,年轻人们的生活观念与老人相悖。因此,在本片所有的父辈与子辈相处的场面中,明显有着隔阂存在,两代人之间的交流远远少于爷孙两代人。

为什么与自己的孩子没话说,原因在于孩子们秉持的观点是金钱至上,经济利益至上,个人利益至上。在这三种利益中,唯独忘了平衡原本的生态利益。而这里所说的生态,并不仅仅是居住的村庄的周围环境,更是一种文化信仰。在物质文明形成的新的信仰的催化之下,年轻人很快的接受了新的文化,新的社会形态,然而老人却不那么容易接受,火葬不过是一种文化对立,这种对立之下,更多的是老一辈的人的观点与新一代人的观点之间的碰撞。然而在本片中,这种碰撞的结果却是无力的。

年轻人更加现实,更加不愿意考虑太多别的因素,所以,没有一个年轻人愿意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自己的父辈。即使是比较亲近的女儿,也不愿意接手父亲这个“烫手的山芋”,在被时代抛弃了之后,老人们没有了往日的荣光,因为和自己的子女基本上相处不下去,他们也被子女们默认的抛给了“自由”,这种村头的聚集地,更像是一群孤独的人的狂欢节,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找到自己,即使是默默坐着不说话,他们也能有一种归属感。

片中的老马更是这种归属感的一个集合体,老马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相比于别的老人,至少还有手艺傍身,在现代化逐渐发展的农村,老马的这身手艺也逐渐地没有了太大的价值了,火葬被推行,土葬的关键—棺材,竟成为了一种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老马在同辈人眼中是比较自在的,然而在自己的世界里,老马依旧是孤独的。孤独的是他的手艺逐渐的无用武之地,孤独的还是他被越来越近的死亡压迫的喘不过气,就连最后的小小的愿望也终将成为泡影。老曹的今天,就会是自己的明天,这种恐惧使得老马忧心忡忡不能自已。

这就是两代人之间的差异,儿孙辈并不在意火葬还是土葬,原因很简单,他们对于这片土地并没有老马那样的热情,而且他们远没有到可以去考虑死亡的年纪,老马却不行,身体机能的衰退让他日益觉得生存的压力不断地来袭,儿女们对他的态度也使得老马觉得靠不上。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来自己的烦心事却没有人能开解,老马感觉到的是一种悲凉。

以上,本片最后的荒诞的一幕最终发生的原因很明显了。没有人会去在意一个即将不久于人世的人究竟生活会怎样?他们曾经奋斗过,他们如今被遗忘,即使连最小的愿望在时代的面前也终将灰飞烟灭。因此,他们只能用这样荒诞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入土为安,落叶归根,从哪来到哪去,这就是原因。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