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邵东特产,有着几千年制作历史!

 开心明智 2021-06-12

饼  粑

谭喜爱

每年插晚稻,父亲都会留几分田插糯禾。秋收时,糯谷单独用塑料袋收藏放在谷仓,以备以后包粽子、做糯米酒或做饼粑时随时取用。

饼粑,又名酒药饼,系家乡邵东县特产,有着几千年制作历史。饼粑是传统手工制作,具有开胃健脾,助消化等功效。做饼粑前,先得备好饼药。做饼药,主要成分是糯米粉,再掺和蓼草、橘叶等。蓼草在秋天会开紫色的小花,一簇簇,摇曳生姿,像多情的村姑。母亲割下蓼草,风干,和其他药草配匀,与糯米粉糅合,做成一粒粒饼药。这制作的配方是祖传的,母亲自然纯熟。做好的饼药存放于玻璃器皿中,以备做糯米酒和饼粑是随取随用。

记得大诗人陆游在《农家歌》有云“腰镰卷黄云,踏碓舂白玉”的句子,陆游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这“踏碓舂白玉”,应该就是用碓舂糯米粉吧!每次做饼粑从谷仓里取出一袋糯谷。刚碾的糯米颗粒饱满,莹白如玉。浸泡后,散发着浓郁的田野清香的气息。

做饼粑得选择暮秋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温度适宜。做饼粑的糯米浸泡发软,用筲箕捞出沥干,再用碓舂成糯米粉。踏碓自然是我和姐姐喜欢的功课。

这事我无数次帮母亲干过。我和姐姐把椿凳放在碓石槽木轴中间做扶手,各用一只脚站在踏板上,碓槌一起一落,像小孩子玩跷跷板。“唭箜-------嚓”哪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在老屋弄巷里久久萦绕。

我和姐姐欢快踏碓,稍事休息时,母亲一旁迅速用饭勺把溅落在碓臼外和挤在四周的没砸到的糯米扒到中间。我们又接着有节奏踏响着乡村粗犷的劳动号子。舂好的白玉似的的糯米粉细腻匀称,能用手一捻成团,母亲用饭勺一铲铲掏出,放进脸盆。

端回家,加点水,撒点饼药拌均匀。接着母亲不停揉搓。做饼粑,是门技术活,母亲最拿手。我们姐弟也饶有趣味帮着做,母亲做的一个个匀称,饱满有致。我们做的虽歪歪扭扭,但也十分开心。一个个椭圆扁平状的饼粑做好后,要存放阴凉处一段时间,等饼药药力发作,有浓浓的酒味,饼粑上长出一层白色绒毛,再拿出放在草垫的簸箕里慢慢风干。然后储存在谷仓或者石灰坛子里。

做好的饼粑,可以随时享用。有时用来陪客人,或者赠送城里亲戚。我们全家都喜欢吃饼粑,它老少皆宜,特别适合老人,它可油煎,可蒸食。油煎或蒸前先得把饼粑用水泡软,然后取用。油煎的油腻些,色泽金黄,清香四溢,更有劲道,受年轻人青睐;蒸煮的,松软可口,水嫩圆滑,味道清淡些,适合老年人。小时候,每当走在放学路上,老远就闻到妈妈事先蒸在饭锅里饼粑香,这时,我就会加快脚步,飞奔进屋,揭开鼎锅盖。一股香气弥漫开来,直馋得我口水直流。一口咬下,柔滑爽口,夹杂着浓郁的酒香。几个饼粑下肚,饥饿感顿消。一个饱嗝,全身立马精神抖擞。特别是妈妈那种温柔感暖遍全身。

如今,要吃到地道的家乡饼粑是种奢侈。自从母亲老啦,家里的田地再也没种过水稻,做饼粑也成了悠远的回忆。孩子外出打工,很难尝到这种地道的家乡味道。只能偶尔到街市买些现成的饼粑,这些大多机械做的,总感觉缺乏那种母亲的温度和自己“踏碓舂白玉”的乐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