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兰芳:韶关丹霞山行记

 开心明智 2021-06-12

韶关丹霞山行记

杨兰芳

十二月下旬,邵东市作协组织会员到广东韶关丹霞风景区开展采风活动,历时三天。我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感到特别兴趣和激动。我们一行四十余人于十二月二十七日上午一点左右从邵东乘旅游大巴出发,途经衡阳、郴州奔向韶关。七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景区附近宾馆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入住,休息,期待第二天的美景。

锦江――水上丹霞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乘大巴车进入景区,一下车,跳入眼帘的是四周的群山,特别注目的是那陡峭呈深红色的山体,山脚和山顶均覆盖绿色植被,那是山的裙裾和帽子。

跟着导游转过一道弯,来到锦江边,对岸有一座奇异的山,像一个少女仰卧在天地间,可以清晰地看见她秀丽的脸,高耸的胸脯,飘逸的秀发,她的长发一直伸进江水里,活生生一幅少女江边浣发图。绵江宽约三十余米,水平如镜,缓缓地流淌在群山之间。跨过桥,来到西岸的游船码头,太阳刚好爬上东山头,射出万道霞光,把西岸的房子,游人都染成了金色。十几艘游船静静地泊在码头,好像还沉睡在昨夜梦里没里醒来。一艘游船突然发动了,突突突地吼,迅速打破这清晨的宁静,一股青烟从船尾升起,一边上升一边扩散,一会儿功夫就消散在空气里,看不见了。

我们上了游船,游船载着我们逆流而上。码头往上数百米,两岸是成片的翠竹,偶尔看到村姑在岸边洗衣服,傍边栓着一两艘小木船,景与人倒映在江面上,游船驶过,江面上荡起层层波浪,小木船轻轻地摇晃起来,岸上景与人在水中的倒影也轻轻地摇晃起来。远处群山如一群象,正往江边缓缓走来,是来江边喝水,还是涉江而过?船继续前行,两岸的山势突然高耸起来,悬崖峭壁,直冲云霄,鬼斧神工,那气势震撼人心。水中礁屿或藏或露,偶尔看见一两只水鸟在水草间悠闲地梳理羽毛,对着明镜似的水面照自己的倩影。复前行,两岸群峰叠翠,一路风景无数,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游完锦江,我们还参观的阳元石,阳元石是一根高二十八米,直经七米的圆形石柱,矗立在对面的山腰上,擎天大柱,形状极像男根,它以那样原始地,粗野地方式呈现,丝毫不害羞,我叹服大自然的神奇。

丹霞山――红石公园

下午一点多,大巴车把我们送到丹霞山脚下。丹霞山海拔才四百多米,比我家乡九龙岭矮了二百多米,当一些人提议乘缆车上山,我心理还暗暗发笑,心想这点高度用得着乘缆车吗?大部分人跟着市作协主席唐志平坐缆车上山,我和十几个人跟着市文联主席李春龙徒步上山。

我们沿着石梯一级级往上走,开始感觉还挺轻松,慢慢地感觉腿特别吃力,气喘吁吁,额头开始冒汗。走到摩岸石刻时,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岩壁上刻着许多红色的大大小小的字,苍劲而有力。抚栏下视,草木丰茂,抬头仰望,赤壁丹崖。再往上,是别传禅寺,别传禅寺相传建于清代,历史悠久,其山门险要,为丹霞第一关隘,我们十余人在山门口陡峭的石梯上排成竖一字,张开双手,做蜈蚣状,拍照留念。寺内青烟袅袅,人流如织,香火旺盛,我们并没有在此停留,继续上行。

笔名“施家坝鱼翁”——市法院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刘清辉,他手持竹杖,裤腿挽过膝盖,毫不惧怕艰难险阻,一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样子。他放声唱起歌来,声音粗旷嘹亮,我们都被他感染了,也跟着唱和起来,歌曲内容土气,吐词用的是家乡的方言,在岭南这片土地上,估计没有人能听懂,但却别有一般味道,引来了无数的目光。

丹梯铁索应该是上山最难走的一段路,在近乎九十度的峭壁上开凿出并排两条石梯,一上一下,一条石梯窄得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整个石壁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植被,让人望而生畏。我有恐高症,不敢迈步,有点后悔当初不选择坐索道上车,但老的少的都上去了,我一个七尺男子汉,颜面何存?只好硬着头皮往上爬,我左手抱着外套,右手抓住铁链,一步一步慢慢往上爬,像一只贴在石壁上的壁虎,头顶是前一个人的脚,我脚下又是另一个人的头,腿发软,心直跳,眼睛不敢往下看,因为脚下是万丈深渊,好不容易爬上去,心还久久不能平静,高兴的是我战胜了恐惧,战胜了自己。

终于到了山顶――长老峰,站在山顶向东俯视,绵江像一条青玉带,顺着山势弯弯绕绕,江面上白色的游船,就像是绣在玉带上的小花朵。那些山峦,房屋都变成了矮子,此情此景让我想起杜甫的两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向西远眺,太阳斜挂在西天,天空一片蔚蓝,白云鱼鳞般铺开,天底下群峰林立,层峦叠翠,山河大地清清朗朗,蔚为壮观。山风吹来,顿觉神清气爽,心旷人怡。

在山顶稍作停留,我们便从山的背面下山了。快到山脚处,看见几个人围着一个木制平台,或立或坐,都拿着手机在拍什么东西,我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围观一只小松鼠,小松鼠和老鼠一般大小,眼睛小却闪着狡黠的光,倏地窜过来,又倏地跑远,非常的机灵。游人投放一些食物在平台上,小松鼠跑过来叼那些食物,但它又怕人,它善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着一招,快来快去,让你抓不到它。其间我看见它叼着食物飞身上树,钻进树杈中间一个木制盒子里,那应该是人类为它安的家,人与野生动物、与自然这样和谐共存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走到山谷底,跨过一条山涧,再走一小段路就见到了传说中的阴元石,那阴元石极像女人的私处,和山那边的阳元石遥相呼应,我再一次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我脱离人群,一个人顺着山涧往翔龙湖方向走,起初,抬头还能看见长老峰,柔和的阳光照在山顶的上,但它却没法照进这幽深的谷底,我又想起杜甫《望岳》中的另两句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山当阳的一面阳光普照,背阳的一面却是阴暗幽深。林子越来越密,有的地方遮天蔽日。涧水很窄,不过一二米宽,我想冬天里它应该是瘦了,夏天肯定不是这个样子。山涧两边,草木密集,最下面是草,上面是灌木,再上面是竹子和高大的乔木,层次分明。突然看见一只长嘴鸟在涧边觅食,来回走动,犹如闲庭信步,面对一个陌生人的突然闯入,它竞丝毫不当回事,也许是它根本没发现我,我不想惊扰它,放轻脚步,悄悄地绕过,来时没和它打招呼,去时也不必隆重告别。平时在工作及各种杂事中忙碌,生活节奏飞快,心情有时候会莫名的烦恼,身心疲惫。今天,在这荒野之间,我就是我,不必为工作而忙,不必为人情世故所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狠狠的吼几声,声音在山谷间久久回荡。生活本应该就张有驰,这样才不至于太累,才有勇气和力量一路向前。

走出山门,我感觉一身轻松。

南华寺――千年古寺

二十九日上午,我们去参观南华寺。南华寺位于韶关曲江区马坝镇于东南七公里的曹溪之畔,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宗祥法”的发源地,始建于南北朝,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上午九点多,我们就到了南华寺大门口。天气非常好,阳光普照,气候宜人。寺院依山而建,古朴,幽深,神秘。寺院前是宽阔的广场,视野开阔。站在大门前,只见大门上方屋檐下有块横匾额,上面写着“曹溪”两个金色大字,大门正上方墙壁上还有一块长方形匾,分两列写着“勅赐南华禅寺”,蓝底金字,门两旁还挂着一幅对联“庾岭继东山法脉,曹溪开洙泗禅门”对联说的是唐时六祖慧能从湖北黄梅东山寺五祖弘忍处得法南归,在此大倡禅宗顿教之事,“洙泗”即洙水和泗水,乃春秋时孔子聚徒讲学之地,这里借孔子对儒家的贡献来比拟六祖于禅宗的功绩。

走进寺院,院内环境幽静,古朴典雅,建筑雄伟壮观。我从一个摆香烛的桌上拿了三根香,沿着寺院中轴线,经五香亭、宝林道场、天王殿,大雄宝殿,灵照塔,六祖殿,一路往里走,殿内的佛像、浮雕、壁画十分精湛,让人叹为观止。我一路虔诚,即使不跪拜,也以一颗虔诚的心向诸位菩萨、禅宗大师问好。院内的一棵菩提树吸引住我的目光,经常听说菩提树,见到它但还是第一次,这棵菩提树枝繁叶茂,树干粗壮,相传它是印度高僧智药三藏从西域来带,亲自栽种在南华寺前院,后经六祖惠能精心培植,并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它长青不衰,象征着佛光普照。

六祖殿内供奉着三尊禅宗大师的真身像,分别是六祖慧能禅师,憨山大师,丹田大师。三位大师当中,我对六祖慧能禅师了解相对多一些,他的一首非常有名的偈我清楚的记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些大师,都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悟性,希望在此能沾一点他们身上的灵气。

后院,古木参天,阳光照进来,可以清晰地看见一束束光柱,地上光影斑驳。九龙泉就在后院一角,前去洗手的人排起了长龙,听说用龙泉水洗洗手,预示着即将行好运。人太多,我没有去体验那清凉泉水,但我能清楚地听到内心的声音:抛去杂念与浮躁,静下心来,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平淡的生活,快乐的生活。

离开南华寺,已是中午十二点多,此刻,阳光正好。

吃过中饭,我们便启程返回,此次丹霞采风之旅圆满结束。对于我来说,收获满满,欣赏到了美景,启迪了思想,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对于一个在写作路上的生手来说,将会有多大的帮助!

(本文作者系邵东市信访局驻长沙办事处干部,邵东市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