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亚军:鼠年说鼠

 开心明智 2021-06-12

鼠年说鼠

唐亚军

 “滴滴滴”,手机的提示音响起,正在埋头工作的我,打开微信一瞧,朋友发来的一条颇有趣味的短信映入眼球:“鼠年到,问个好,办事处处顺,生活步步高。祝你鼠年身体健康像硕鼠,聪明灵俐得像鼹鼠,活泼可爱得像松鼠,收获多多像田鼠,事业腾飞像飞鼠,天天快乐像米老鼠!”读罢,我不禁莞尔一笑,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又到了鼠年了。由此,我想到了“老鼠”这个话题。

在我国,老鼠的称呼还真不少,除了耗子的俗称外,还有子神、财神、夜磨子、家鹿、耗虫、李太夫等别称。世界上约有鼠类1700种,我国有170多种,分家栖和野栖两种。《山海经》中有“状如鼠而鸟翼”的寓鸟,有“状如兔而鼠首”的飞鼠等。老鼠虽然不是人类豢养的动物,但它始终与人类同住在一个屋檐下,鼠丁兴旺。在人们的心目中,老鼠是个十分矛盾的东西,既关系密切,又爱恨交加。

很多人都认为,老鼠是一种聪明、机灵的动物。确实,世上动物种类繁多,数不胜数,老鼠不但能进入十二生肖,而且还排行第一,这不得不承认,靠的是老鼠的精明和机智。传说玉皇大帝甄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属相,䛨猫去通知其他十一种动物到天庭开会,排定座次。这十二种动物中,本来根本没有老鼠。老鼠偷听到猫和牛的传话,便先下手为强,它发挥特长,夜间出发,第一个跑到天宫报到。糊涂的玉皇大帝见老鼠应卯,也不辨真伪,当即排在了第一位,而第一个被通知的牛却成了第二。待猫把其他动物一一通知完赶到天庭后,老鼠反而名列榜首。从此,猫鼠就结下了梁子,猫见了老鼠,不仅欲置之于死地,还要生吞活剥,不共戴天。

老鼠的形象也频频见诸于文学作品中,在我的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一则短篇小说《义鼠》,讲述了一只老鼠为抢救同伴而勇斗凶猛大蛇的动人故事:两只老鼠出洞,一只老鼠不幸被蛇吞下,另一只老鼠瞪着眼睛如同花椒粒,非常怒恨,但它只是远远地盯着不敢向前。蛇吃饱了肚子,就蜿蜒地向洞内爬去;刚爬进一半,那只老鼠猛地扑来,狠狠地死咬住蛇的尾部。蛇怒,急忙退出洞来。老鼠本来就非常机灵敏捷,便飞快地跑了。蛇追赶不上,又入洞。老鼠又跑回来和上次一样咬住不放。就这样蛇入鼠咬,蛇出鼠跑,反复进行了好久次,最后,蛇爬出洞来把吞下的死鼠吐在地上,那只老鼠才作罢。它用鼻子嗅着自己的同伴,吱吱叫着悲鸣痛悼。继而,用嘴衔着死鼠去了。

在蒲松龄的笔下,“人人喊打”的老鼠充满了人情味,我想,无论这两只老鼠是亲人还是朋友,但凭这种勇气、智慧和虽死无悔的情义,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老鼠的神话传说很神,关于它的故事也很精彩,但在现实生活中,老鼠毕竟是老鼠,它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触目惊心。古往今来的老百姓对老鼠是非常憎恶的,这从关于老鼠的成语中就能看出来,这些成语大都带有贬义,如贼眉鼠眼、鼠目寸光、胆小如鼠、鼠肚鸡肠等等。人们为什么憎恶老鼠呢?主要是老鼠的危害太多了。首当其冲地就是传播疫病,如中世纪肆虐欧洲的黑死病(鼠疫),这个由老鼠传播的疫病使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悲惨死去。此外经证实的老鼠可传播的疾病还有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伤寒钩端螺旋体病人、沙门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等几十种。老鼠以偷盗为生,据有关方面统计,一只老鼠一年要偷吃掉10多公斤粮食,而糟蹋粮食超过50公斤。老鼠还是臭名昭著的“破坏王”,电缆、电箱、衣物、家具、门窗都是它毁坏的对象;老鼠更是河坝堤防的大敌,千里之堤,常常毁于鼠洞,给人们带来灭顶之灾……为此,新中国成立后,老鼠被列入“四害”之一,不仅如此,世界各国也都千方百计开展灭鼠运动。

新年到来,希望鼠年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运气;祝愿我们工作生活的企业能够永远朝着春天前行,向着幸福奋进;也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