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为啥规定16两为1斤,筷子长度7寸6分?体现了祖先的大智慧

 喵妹说说 2021-06-12

华夏文明的历史历久弥新,即使已经传承了五千多年,但是那些古老的文化却仍旧伴随着华夏子孙的一言一行,我们的骨血就流传着许多的传统文化。但是时代在发展,中华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还剩下的已经是很少一部分了,大多数的传统文化都消失在了时代的更迭中。

因为祖国的强大,中华文化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外国人开始研究和学习我们的各种文化。但很多人往往只学到了皮毛,而并没有深层次的了解到,这些东西内在里表达了些什么含义。就像是最简单的筷子,在中国随处可见,很多外国人也放下了刀叉开始学习使用筷子。

但是它们很多人都不知道筷子的代表意义,首先就是筷子的长度,虽然现代的筷子长度粗细都各有不同,但是最初的筷子是被严格要求长度的,七寸六分一点都不能多也不能少,古时候的筷子都是按照这个长度来制作的,那么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它代表的是人的七情六欲,古人认为人应该直面自己的七情六欲。

再来是筷子的粗细形状,古时候的筷子都是按照一头细圆,一头粗方的模样来制造的,这代表的是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还有使用筷子的姿势每根手指的位置都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它们代表了古人的理念,是华夏人们对人和世界万物的认知。现在知道这些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它们却一直都流传在每一个后人的身上。

除却筷子之外,很多人对我国的度量衡中的斤两的含义也是十分陌生的,首先就是数量的不同,现代社会中,斤两采用的十进制,也就是十两为一斤。但是在古时候可并非如此,斤两是古代常用到的计量单位,不过最初的时候,是十三两为一斤,后来又变成了十六两为一斤,最后沿用到改制之前。

斤两的数量被统一是发生在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之后,当时的天下一统,秦始皇看到各个地区的文字和计量单位的不同,深感这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运转,于是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斤两的数量也是在这个时候被统一的。大秦的丞相李斯将其最终定为十六两一斤。

说到斤两的诞生和互相的关系,就得提到我国第一工匠鲁班,当年鲁班发明了许多的人们生活中会用到的东西,其中也包括了用来称量重量的木杆秤,木杆秤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时至今日菜市场还经常能看到它的出现。据说当年的鲁班是根据星辰中的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来制造了木杆秤。

一杆秤上有十三颗星星也就是十三个刻度。后来李斯又在十三颗星星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颗,代表着“福禄寿”三者,意在警示人们,做买卖绝不可缺斤少两,不然一两少福,二两少禄,三两少寿。古人最是相信这些,自然也会更加的约束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