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习俗多,既吃粽又饮酒,也别忘了这些广为流传的传说

 今古言堂 2021-06-12

端午节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或许有些人不知道,端午节还另有说法,比如龙舟节、都阳节、端阳节、龙节、重午节、天中节、正阳节等等。端午节的起源来自于古时候人们对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举办“祭龙”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祭龙”活动逐渐演变成端午节。相传在仲夏日这天,天空中的苍龙七宿将会飞升到正南中天,端午这天,龙星既"得中"又"得正",是大吉大利的征兆。端午节的起源不仅蕴含了我国古代的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中华人民世世代代的继承和传播中,将多种民俗融为一体,人们的仪式与活动多种多样,丰富精彩。赛龙舟和吃粽子便是我国端午节最常见的两大习俗,这两大习俗在我国自古以来便不断传承,直至今日依旧在中国乃至世界广为流传。

相关传说

1.屈原

在公元前340年左右,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心怀天下。他在楚国担任大夫时,无时无刻都在为楚国的国家利益设身处地地着想。屈原对内大力主张改革,整顿吏治;对外联合齐国,共同抗衡秦国。但是树大招风,屈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由于侵犯到了楚国旧势力贵族阶级的利益,屈原本人遭到了楚国贵族阶层的报复与打击。他们在楚怀王面前诬陷、抹黑屈原,导致楚怀王对屈原逐渐疏远,并将屈原赶出郢都,流放至边远地区。对此,屈原在《离骚》中写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的千古名句,表达了对诬告自己的小人们的蔑视与不屑。

他在流放期间,心中却始终放不下自己的祖国,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被国君召回,重新为国效力。在楚国的国都被秦军攻破之后,屈原意识到自己已经报国无门,于是在五月初五这天跳进汨罗江自尽。屈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段千古传颂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吃粽子、赛龙舟,以此表达对屈原崇高爱国精神的赞颂,后发展成为了端午节。

2.伍子胥

在我国江浙一带,千百年来都流传着伍子胥的传说。

伍子胥出生于公元前559年,楚国人,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他的父亲伍奢生前是楚平王子建的老师,但是由于遭人谗言,被楚平王下令杀死。伍子胥独自出逃到吴国,一路颠沛流离。幸运的是他结识了吴国的公子光,并且帮助公子光登上了吴国的王位,公子光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即位后,继续重用伍子胥,而伍子胥也用尽自身的才华,全力帮助吴国发展。首先,他建议阖闾先建立都城,在城中设立守备的士卒,充实仓廪的粮食,冶炼兵器锻造盔甲。现如今的苏州城就是当年伍子胥亲自选址并规划建造而成的吴国都城。

吴王阖闾在位期间,伍子胥深得他的信任,忠心耿耿地帮助阖闾发展壮大吴国的国力,向吴王引荐了著名军事家孙武为其操练士兵,伍子胥协同孙武带领吴国军队打败楚国军队,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掘开楚平王的墓地,将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下,以此来报杀父之仇。吴国凭借着伍子胥等人的雄才大略,西破荆楚、北震齐鲁,国力达到巅峰。

在吴王阖闾驾崩后,吴王夫差即位。伍子胥继续辅佐吴王夫差,击败来犯的越国。他极力谏告夫差应该灭亡越国,但是吴王夫差居功自傲,听信伯的谗言,留给越国一丝喘息的机会,并错误地判断伍子胥想要借助齐国的力量推翻吴国的统治,下令让伍子胥自杀。伍子胥在死前悲愤地对宾客说:“在我死后,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悬挂在东城门之上,我想要亲眼看看吴国是怎么灭亡的!”然而吴王夫差在知道这个消息后,龙颜震怒,下令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把伍子胥的尸体用鸱夷革包裹住之后,扔进了钱塘江。

后来,吴国不出所料被越国打败,吴王夫差羞愧难当,认为自己死后在阴间无颜面对伍子胥,于是用白布蒙住自己的双眼之后拔剑自刎。吴国的百姓为了纪念伍子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龙舟竞赛的活动,迎着波涛而上,以此迎接“伍君”。

端午节各地的饮食习俗

粽子

要说端午节最广为人知的习俗,非吃粽子莫属。全国各地的粽子种类繁多,不仅口味各不相同,里面掺杂的馅料和使用的大米的品种更是大相径庭。

黄鳝

端午时节,不只是吃粽子的时候,还是黄鳝的肉最嫩,而且最具营养的时候。黄鳝在中医学里性温,可补脾、肝、肾,具有滋补益气,养精补血等功效

雄黄酒

民间相传,在端午这天可喝雄黄酒解五毒。《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便是在端午节这天,因为误饮下雄黄酒而现出蛇的原形。因此,民间认为雄黄酒可驱毒避灾。

结语:

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的民间传说还有很多。各位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端午的传说或者是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