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生土长文化根 原汁原味百姓情

 柴可飞 2021-06-12

土生土长文化根 原汁原味百姓情

搜狐媒体平台 08-05 09:52

今日20时,2016年武陵山森林漫游季文化旅游活动将在涪陵区武陵山游客中心广场正式启动。

作为启动仪式上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晚,武陵山乡的90余名党员干部和乡民们将为大家呈现一台热烈欢快、具有浓郁民俗文化风情的大型原创歌舞文艺演出——《醉美武陵·多彩记忆》。

这台演出有哪些值得大家期待的节目?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又展现了怎样的地方历史文化?8月3日,记者深入武陵山乡探营。

□直击现场

节目进入联排阶段 各项工作准备就绪

“呃……采一片哟,山间的云霞,用我们的激情,豪放地挥洒,点燃出莽莽林海郁郁苍苍,化着了灿灿银河飞流直下……”当晚9时许,伴随着一阵悠扬的歌声,联排开始。只见演员们穿着颜色鲜艳的演出服装,在舞台上跟随着音乐的节拍,熟练地表演。

据了解,《醉美武陵·多彩记忆》大型原创歌舞文艺演出由涪陵区武陵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涪陵区武陵山乡人民政府承办,涪陵区舞蹈家协会协办。

整台演出的节目全部为原创,分为《序》、《第一篇章:多彩之春》、《第二篇章:绚烂之夏》、《第三篇章:金色之秋》、《第四篇章:温暖之冬》和《尾声》6个部分。包括歌舞《歌儿带你进山来》、男子群舞《大山背篓哥》、童谣《唤阳雀》、宗教舞蹈《祈雨》、原生态表演唱《唱支山歌扔过来》、女子群舞《乖桑桑的糯包谷》、男子群舞《山草鞋》、歌伴舞《乡愁》、男子群舞《巴军.巴军》、歌伴舞《菜香的味》、舞蹈《温暖的火塘》和歌舞《武陵山之歌》共12个节目。

“这台节目从今年4月开始创作编排,目前已经成型,进入了联排阶段,各项工作也已准备就绪,为5日晚的演出做好了充分准备。”《醉美武陵·多彩记忆》大型原创歌舞文艺演出导演冉启蕾说。

□演出解读

涪陵武陵山旅游区拥有峡谷、地缝、森林、花海、田园、民俗、宗教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规划面积213平方公里,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武陵山乡和重庆第一高山花乡大木乡;已建成并开放的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3个国家4A级景区,成功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是重庆大仙女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自今年4月起,武陵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武陵山乡人民政府联合区舞蹈家协会创作编排了《醉美武陵·多彩记忆》大型原创歌舞,进一步推进武陵山旅游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8月3日21时30分,在忙碌的节目联排现场,演出总导演孟少伟为记者揭秘了整台演出的六大“亮点”。

关键词一:原始歌舞

“其实很久以前,我们就想为武陵山打造一台有质量、有特色和能够助推旅游发展的文艺节目了。”孟少伟说,之前焦石民歌大型实景演出由他一手策划,演出了3年,广受好评,这给了他做好这一台节目极大的信心。

“不过,比起焦石民歌大型实景演出,这一台难度更大一些。”孟少伟说,武陵山乡距离焦石镇不远,那么这就给这台演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展现不一样的东西。“两个作品显然不能重复,但可以借鉴,创作、编排一定要巧妙。”孟少伟说。

另一方面,《醉美武陵·多彩记忆》大型原创歌舞文艺演出是武陵山乡配合旅游而打造的一台节目,因此,孟少伟表示,经过团队讨论后,决定以比较原始的歌舞节目来组成整台节目。

关键词二:本土文化

“武陵山脉横贯渝黔等地,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所以如果立意大了,肯定包罗不了。”孟少伟说,因此,他们就将重点落在武陵山乡本身的文化上。

2000多年前的巴国时期、土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一些原生态的村民劳作都成为了孟少伟的取材对象。

孟少伟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例如武陵山乡的苞谷很好吃,他们便策划了《乖桑桑的糯包谷》;武陵山乡的草鞋打得好,就有了《山草鞋》这个节目。“以前武陵山还有巴国的部队,有巴军在这里活动过,所以就有了《巴军.巴军》这个舞蹈。”孟少伟说,他们在创作编排时,着重将记忆中有亮点、有特点的东西提出来,涉及民俗、历史、宗教等,再加入他们的一些创意,编成了这台节目。

关键词三:季节变化

孟少伟介绍,与以往演出节目由报幕员播报不同,《醉美武陵·多彩记忆》大型原创歌舞文艺演出使用的是LED屏切换春、夏、秋、冬四季来推进。

“这既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也是本台节目创新的一部分。”孟少伟说,虽然这台节目没有按照历史脉络来进行推进,但采用季节变化来演绎,从而更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四:原创节目

“整台演出的12个节目全部为原创,展现的是武陵山乡的本土文化,表达的是原汁原味的百姓情。”孟少伟说。

而说起与焦石民歌大型实景演出的区别和联系,孟少伟表示,区别在于焦石民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只是将那些歌曲从老百姓当中搜集起来,然后做一些简单处理。“我们十分尊重原创,因此没有做大的改编,是地地道道、原生态的东西。”孟少伟说,焦石民歌以歌为主,舞蹈及表演为辅。

“而武陵山乡这一台节目就不同了,不仅在技术上提高了,难度也增加了,内容也扩展了。”孟少伟说,两者也有相通之处,即题材都是贴近老百姓、非常接地气的,是本土的文化。

关键词五:经典剧目

说到整台演出的经典剧目,孟少伟哈哈一笑:“要我说,每一个都是。”

孟少伟说,本台演出形式很多,例如歌舞、男子群舞、原生态表演唱等,都十分精彩好看。

而说到最值得大家期待的节目,孟少伟说:“至少有3个,《巴军.巴军》、《乖桑桑的糯包谷》和《山草鞋》。”

孟少伟介绍,《巴军.巴军》这个节目的服饰很吸引眼球。“目前在涪陵,将这样的故事编成舞蹈的几乎没有。”孟少伟说。

而《乖桑桑的糯包谷》表演气势很大,观赏性也强;《打草鞋》使用的道具也很新奇,值得一看。

关键词六:心灵感动

据了解,《醉美武陵·多彩记忆》大型原创歌舞文艺演出的演员们全是武陵山乡的党员干部和乡亲,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70岁左右。

“他们带给我很多感动。”孟少伟说,在几个月的排练时间里,他看到这一群人早上上班,下午和晚上排练,十分辛苦,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打退堂鼓。

“最关键的是他们没有多大基础,几乎都是现学现跳,其中有一个演员要演整整7个节目,是所有演员中参演节目最多的,几十个动作都记下来真的很不容易。”孟少伟说,看到质朴的他们,有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萌芽:以后,如果有机会,就将演出搬到大剧院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武陵山乡还有这么厚重的文化、淳朴的民风、接地气的演出。

“下里巴人的演出也别有一番风韵!”孟少伟说。

□幕后故事

周灿:把动作变成身体本能的一种

3日23时许,男子群舞《大山背篓哥》开始联排。只见演员们身穿马甲、长裤,颈上挂一条白毛巾,背上背一个竹背篓,跟随着音乐节拍,做着各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让人看了都不禁为他们感到吃力。

今年24岁的周灿就是表演该节目的演员之一。孟少伟说,周灿就是那个整台演出中表演节目最多的演员。

“我总共参加了7个节目的表演。”周灿说,这对自己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周灿表示,他是武陵山乡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性质的大型活动。“感到很兴奋,也有点担忧。”周灿说,兴奋是因为自己能为武陵山乡的发展出一份力,担忧是觉得自己要是做不好,会拖了大家的后腿。

“我很喜欢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所以身体协调性和肢体语言还不错。”周灿说,大学时学的是水利工程专业,跟舞蹈“八竿子都打不着”,不过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克服所遇到的困难。

今年4月起,周灿除了平日里的工作,其余时间都一直在不断地练习,加强记忆,做到熟能生巧。“7个节目中有5个都需要跳舞,动作加起来有近100个。”周灿说,对于一个不善于舞蹈、尤其还是男生的人来说,要记住这些动作并不容易。

“开始的时候经常记混,后来反复练习,配合着音乐,就慢慢记下来了,前后差不多用了2个月的时间。”周灿说,他的秘诀就是把舞蹈动作变成身体的一种本能,即听到哪段音乐就知道该做哪个动作。

而让周灿觉得最辛苦的,还是排练《大山背篓哥》这个节目。“不仅背篓很大,还很重。”周灿说,背篓高约1米,背起来时上沿刚好抵到后脑勺。“这支舞展现的是男子气概,需要的力量很强,尤其有很多大开大合的动作,所以后脑勺就经常被背篓打到,会很痛。”周灿说。

周灿表示,排练过程是对心志的一种磨练,即从最开始的兴奋,到后来的沮丧,再到最后的重拾信心,这是一个自我成长和提升的过程。

“有了这次磨练,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觉得很难了。”周灿说。

甘玉兴:把武陵山乡的山歌传唱下去

“丝毛草儿开白花花花儿结,你我都是扯长洋长舍在行家哟喂,天晴落雨同堆耍花花儿结,太阳落土扯长洋长舍各回家哟喂……”3日晚,在武陵山游客服务中心广场上,《醉美武陵·多彩记忆》大型原创歌舞文艺演出正在联排。在候场期间,一位老人唱起了山歌,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这位老人名叫甘玉兴,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武陵山乡人。

“我参加的节目是《唱支山歌扔过来》,唱的都是我们武陵山乡老一辈留下来的山歌。”说起唱山歌,甘玉兴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唱歌,12岁时就能唱很多山歌了。

“大家都知道焦石民歌出名,其实我们武陵山乡的山歌也不逊色。”甘玉兴说,就他所知,武陵山乡的山歌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数量也是上百首。“只是传承至今,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唱了。就我们这里的人,现在会唱的也不超过10个。”甘玉兴说。

此次创作编排了这一台节目,并邀请甘玉兴上台演出,甘玉兴坦言自己最开始还是很担心的。“毕竟唱的人少了,也不经常唱,担心很多歌词自己都记不住了。”甘玉兴说,经过反复思考,最后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没想到一张口,竟然都还记得。我们自己的文化,怎么能忘记。”甘玉兴高兴得哈哈一笑。

面对武陵山乡山歌传唱者越来越少的情况,甘玉兴说,他会一直唱下去,如果有人愿意学,他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教。

“现在我的孙子既是我的听众又是我的学生,别看他今年才6岁,也会唱好多山歌了。”甘玉兴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这些都是我们地地道道的、本土的文化,我们的根在这里,文化在这里,那么我们就有义务将它传承下去。”

说着,甘玉兴又唱了起来:对门娃儿(噻)在(哟)放牛(哟喂),你的牛儿迈(啰儿啰)在害人(啰喂),麦子吃了(噻)几(哟)大坡(哟喂),你黑了回去迈(啰儿啰)要挨打(啰喂)……

□新闻链接

文/记者 罗菲菲 图/记者 何乾健

挖掘更多的本土文化 将它们世代传承下去

今日20时,《醉美武陵·多彩记忆》大型原创歌舞将在武陵山游客中心广场正式上演。通过这台充满武陵山民俗风情的文艺演出,相信大家会对武陵山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里不仅有旖旎的自然景色,还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热情淳朴的好客乡民。

那么,在此基础上,武陵山乡未来的文化走向和发展方向该是怎样的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武陵山乡党委书记庹灿。

“一个景区,如果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没有文化就无法传承,无法延续,无法可持续发展。”庹灿说,在打造好《醉美武陵·多彩记忆》大型原创歌舞的基础上,武陵山乡还计划在平台载体打造上下工夫,如计划在茶园坝社区兴建文化体育中心,综合打造体育、健身、文艺表演中心。

“根据整个武陵山旅游区发展的需要,着力弘扬我们的本土文化,把本土文化更多地展现给大家。”庹灿说,今后,武陵山乡将在进一步挖掘本土文化上下功夫,力求让更多的本土文化让更多人群知晓,从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为武陵山旅游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