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国内最长城际铁路海底盾构隧道双线掘进

 laurel.89 2021-06-13


2021-06-09来源:中国铁建作者:张全新 郑莉华

6月5日,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工程第二台泥水平衡盾构机—— “深湾二号”顺利完成始发,标志着国内最长城际铁路海底盾构隧道开始双线掘进,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建设者合影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工程深圳机场至固戍工作井区间隧道,为双洞单线盾构隧道,采用两台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是全线独头掘进距离最长、唯一下穿海域的隧道。本次始发的“深湾二号”盾构机约长123米,开挖直径9.14米,总重约1300吨,将负责深圳机场站至固戍井段左线隧道掘进施工,独头掘进长度达4.5公里,是全线控制性节点工程。

线路示意图

盾构机从深圳机场站始发,沿线将下穿机场航站楼值班宿舍楼,与领航高架桥西侧并行,然后下穿前海西湾海域3.1公里,在海中侧穿在建深中通道,于金湾大道进入陆域。穿越地层主要分为软土地层、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硬岩地层。

“深湾二号”盾构机台车

针对盾构掘进面临的长距离、大埋深、高水压、地质复杂等施工难题,项目部精心组织,强化责任,细排工期,合理优化施工工序,同时创新工作方法,在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

为了适应长距离海底复杂地层掘进,项目成立了盾构专家组,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通过优化刀盘、刀具配置,优化盾尾密封设计,提高盾构机应对高水头压力的密封性能,确保施工安全可控。公司多次进场帮扶,编制《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标准化手册》,为后续泥水平衡盾构标准化施工提供依据。项目部数次邀请内外部专家召开盾构技术专项方案研讨会,为项目盾构关键技术攻克、重大方案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项目智慧中心建设与网格化管理

为进一步提升项目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保障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项目部完善信息化管理,加强智慧工地建设,主要包括人员管理、龙门吊实时监测、环境监测、盾构机监测、视频监控等内容,涵盖了人、机、材、安全、质量等环节,实现项目联动性管理。项目部严格按照业主要求加强“网格化”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立足现场,按照分区、分块、定岗、定人、分工负责的管理原则,建立工区管理、部门监督配合、齐抓共管的“网格化”管理机制。

项目部全景

截至目前,项目部区间右线盾构掘进288米,累计完成管片拼装156环;区间左线完成建仓正式始发,负环拼装完成7环。下一步,项目部将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保障现场施工安全质量,合理安排工期,增加资源配置,加快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确保完成各项安全、质量、效益指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