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林斯基说:“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好比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自信但不自大,狂放而不狂妄,低调而层次高。至于层次低的人,爱处处显摆,哗众取宠,三脚猫本领也要张牙舞爪,一丁点成绩都要自卖自夸。高下立判的标准,不是出身,不是能力,而是谦逊的风度和姿态。人过了四十,别在朋友圈显摆这三样东西,看似有面子,实则很掉价。现在的人炫富,每逢聊天,必谈自家的车、房,喜欢在朋友圈用不同角度炫耀自己的财力,炫富容易招人眼红,给自己惹来灾祸,出问题是早晚的事情。何女士到4S店给汽车做保养时,工作人员告诉她,她的汽车底盘上有一个疑似GPS的东西。何女士赶紧报警。警方鉴定后,确认是定位装置。通过摸查,警察抓获了四名嫌疑人。让何女士惊讶的是,这次作案的组织人,竟是小学同学胡某。胡某跟警方交代,何女士经常在朋友圈里晒豪宅、豪车以及名牌包包,而自己欠了一屁股债,看得心痒痒,就策划绑架、敲诈何女士。发了财,有人富而不露,有人唯恐天下不知,何女士便是后者。
行走世间,忌锋芒毕露。四处炫耀自己,轻则容易让心怀不轨的人盯上,重则招致大祸。 奋斗到中年,自然能积攒下一定的财富,可钱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而不是拿来炫耀的。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把“人脉”二字挂在嘴边,最喜欢晒出自己有多少微信好友。 这类人发朋友圈,要么是参加了哪个大咖的酒会;要么是和某某名人的合影;或者是和哪位大老板有过一次高谈阔论。
不过,认识人脉不代表拥有人脉,靠近财富,不代表拥有财富。
当年他常常炫耀自己的人脉,爱吹嘘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前国务卿基辛格,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世界名人都是“老朋友”。
也许正因为太执迷于人脉,芮成钢为了前途,便走上了依附权贵的歧途,最后锒铛入狱。而当芮成钢沦为阶下囚时,他那些海外的“老朋友们”却不闻不问,国内昔日的“知己好友”也都不见了踪影。 人脉不是认识了谁,而是在你需要的时候,谁能出现在你身边。四处应酬,结识了各路人马,常常让人陷入一种好友满天下、处处逢源的假象。
现实往往是,靠逢场作戏建立的关系,就等同于空中楼阁,风一吹就散。相反,有那么一种人,他们很少参加饭局酒会,却常常是人们谈论的焦点,他们的优秀是最好的人脉。人到中年,若没有实力却不断吹嘘自己的人脉,只会成为别人的笑谈。有句话说得好: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见过世面的人领略过世界的阔大,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即便成绩斐然,他们仍虚怀若谷。
反倒是无知之人,最喜欢高谈阔论,卖弄学识,宛如井底之蛙,以为目光所及便是世界的全部。
分享一个故事: 在一次作家聚会中,有个穿着华丽的青年男子,捧着自己写的几本小说,在会场内走来走去,宛如四处巡视的将军。 他看到角落处坐着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女子,便跑过去说:你好,我叫弗兰韦尔,写过三十多本小说。 那女子向他点点头,微微一笑。 男子有些恼羞成怒,大声问:请问你写过多少本小说呢? 女子说:我只写过一部。 男子面露不屑,说:哦?哪一部?不知有人听说过没。 女子回答:《飘》。 男子听后,尴尬无比。原来他面前的作家正是世界闻名的格丽特·米切尔。 静水流深,智者无言。有内涵、有智慧的人往往是低调内敛的,他们有才智而不炫耀,有声望而不张扬,有地位而不居高。 成功可以引以为豪,但不必炫耀。 作家冯骥才在书中这样写道: 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人过四十,要看穿虚荣,不必太在意虚名浮象,不去向外界显摆炫耀。 而是低调活好自己,追求内心憧憬的生活,独享一份平和与安静,淡泊豁达,快意人生。 作者:渡兰君,来源:渡兰(ID:dulantea),用美文,做你心灵的摆渡人。文中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