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建新:“垃圾事件”之后垃圾向何处去?

 开心明智 2021-06-13


“垃圾事件”之后垃圾向何处去?

宁建新

    之所以“事”过境迁还写这篇短文,是因为在《杂文报》上读到许多篇关于城管的文章。痛快是痛快,但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没有说到事情的根本。其实,城管只是政府在无能时挥舞的最后的工具。这一事件的责任在政府。而其根本就是垃圾。事件发生后,我们(尤其是垃圾山周围长年累月饱受垃圾之苦的村民)都期待从中央到地方能吸取教训,尽快改革垃圾处理方式。然而,让国人失望的是,迟至今日,政府在这一关孚民生关孚环保的刻不容缓的大事上毫无作为。所以我们忧心忡忡地问:“垃圾事件”之后垃圾向何处去?

   我们姑且把2008年1月7号发生在湖北天门市郊区的城管打死人的事件称为“垃圾事件”。因为此事件罪在城管责在政府,导火线却是垃圾。事件发生后,凶手受到了或轻或重的惩处。死者魏文华的家属也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赔偿。事件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果真圆满了吗?垃圾呢?导致冲突发生的垃圾将走向何方?天门市政府或许会另辟填埋场,或许会给长期被迫享用“垃圾套餐”的垃圾山附近的村民一些补偿。但垃圾的命运仍然是填埋——实际是一倒了事。它们仍将以它们巨大的能量作恶一方——污染空气和地下水。

在一切都实现了现代化的今天,我们的垃圾处理方式却仍然是最原始的填埋。在城市的周边都有一座或几座规模宏大的垃圾山。这是中国独特的风景。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也极不公平的污染转移。清洁了城市却污染了农村,干净了上游的城市却污染了处在下游的城市(因为垃圾山上的污水会流入河道)。那么,国外是怎么处理垃圾的呢?看了几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便知道了人家把垃圾当成了发财的宝。他们将垃圾全部运到了花园式的垃圾处理厂。首先进行分类,将有用的回收,没用的就投进焚化炉焚烧。焚烧产生的热能用来发电,剩下的灰渣就成了磷钾钙含量很高的肥料。就这样,污染消除了。废物变成了宝。

这样好的方法我们为什么不拿来一用?是我们的政府闭关锁国孤陋寡闻?不是。我们的政府每年都要花大量的钱派大量的官员出国考察,这些官员应该不会将眼睛和耳朵都忘在了家里。是我们的国家太穷建不起垃圾处理厂?非也。我们的国家确实不是很富,但我们的政府官员却很富。富到每年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就可以花掉三千多个亿。这笔巨额资金可以建多少座垃圾处理厂?问题的关键是:垃圾处理厂只不过是最基础的设施,建起来也不算政绩。所以哪一届官员都无心过问。还有一大关键是: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山谷没有填上垃圾。我们还没有被污染到“十亿人口十亿癌,还有几亿在徘徊”的地步。最为关键的是:我们的农民环保意识差,或者是生性胆小,听凭政府将污染转嫁到他们头上却不敢吭声。(天门市郊的少数农民有了点环保意识,忍无可忍时胆子也大了点,他们便遭到了如狼似虎的城管的凶残殴打。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假如被殴打致死的是当地参与阻挠倾倒垃圾的村民,那么完全可以给他个妨碍公务罪。他也就死有余辜了。天门市政府怎么就养了一窝瞎眼狼,给市政府捅下这么大的漏子。真是“天理难容!”这是题外话。)

曾经有专家预言:如果沙漠再得不到有效的治理,那么五十年后,首都将被迫迁出北京。大家都以为这不过是杞人忧天。在这里,笔者也来个杞人忧天似的预言:假如垃圾还得不到最无害化的处理,那么,百年之内,当所有的山谷都被垃圾填满,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城管和我们的村民都将被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垃圾彻底埋葬!

当然有人会说:就算垃圾问题真的得到了一劳永逸的无害化处理。恶城管还是会为害一方。试想想:当所有的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都一件一件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政府不就自动抛弃城管这道工具了吗?所以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各级政府都要把垃圾无害化处理列人议事日程。

自注:这是我2008年写的一篇文章,沉睡在文件夹中。今天偶尔找出来,觉得还有点意义。如有不当之处,文责自负,与发表之平台无关。


【作者简介】宁建新。笔名:煎心。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住邵东县简家陇乡高桥村凡家岭组205号。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