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跃辉:回家过年

 开心明智 2021-06-13


回家过年

周跃辉

随着鸡年春节的一天天临近,在外漂泊一年的各路游子们,又开始不辞辛苦,乘上各种交通工具,想着扶门而望的慈母、遥相呼唤的亲人,带着全家团圆的念想,朝着念叨了无数遍的家乡,风雨无阻一路前行,万众同心只有一个愿望:回家过年!

记得小时候,父亲工作的煤矿离家虽然不远,但因为家里负担重,为了多赚几元钱的加班工资来养家糊口,每逢春节,父亲总是申请留矿加班。但是不论加班任务再繁忙,父亲总是想方设法提前完成加班任务,争取回家过年。即便加班任务没在过年前完成,他也会在大年三十日晚上赶到家里,抽空与全家人一起吃上一餐欢乐的年夜饭后再赶回矿里加班。所以,每当除夕晚上母亲将香喷喷的年夜饭端上桌时,我们听着邻居们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便有点急不可耐地到门外不停张望,翘首以待父亲的归来。当父亲风尘仆仆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大家欢呼雀跃地与父亲拥坐在一起,全家团聚的幸福顷刻之间便充满了整个屋子。我当时一直不解父亲为何工作再忙,时间再晚,也要赶在那一刻赶回家中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直到自己参加工作后常年离家在外,特别是成了家有了妻子和孩子后,才真正体会到每年春节回家过年的愿望是那样的强烈。

1978年春节,是我离开父母远赴他乡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那时我们都是才十五六岁的孩子,初次离开父母来到煤矿工作,虽然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但一群年轻人在一起,每天嘻嘻哈哈地无忧无虑,大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味道。尽管如此,但随着春节的临近,掩藏在内心深处的那股思乡情结便渐渐表露出来了,一边上着班一边企盼着矿上早点放假。那时煤矿生产抓得紧,一般要到大年廿十八才放假,正月初四就恢复生产,一年到头就放那么五六天假。为了让大家回家过一个愉快的春节,矿上每年都要组织数十辆大卡车,打上帆布雨棚,分区域送接职工回家过春节。那些年纪大些的职工,都老老实实地按着矿里的要求,保勤保产干到放假前的最后一天,然后坐上矿里送人的专车,高高兴兴地回家地过节。我们这些年轻人思乡心切,可就迫不及待地等不到正式放假送人的那一天了。记得放假前一天我们做四点班(下午4点至晚上12点),出井后已是凌晨十二点多钟了,因为从第二天四点班起就全矿放假了,但要第三天早上才正式开始送人回家。这意味着我们要在矿里待一天,才能坐上送人的专车回家过年。几个人一合计后决定不等矿上送人的车子了,提前一天到离矿三十多里的涟源汽车站乘汽车回家过年。可是深更半夜的哪有到涟源的班车呢?不知道是哪个说了句我们连夜走路赶到涟源汽车站去,正好赶上第一班早班车回家。几个年轻人一拍即合说走就走,连夜就往三十多里远的涟源汽车站赶。由于路途不熟悉担心迷路,我们只好沿着涟源火车站至矿区的铁路专用线高一脚低一脚地摸着黑往前赶,大约走了两个小时后还不见涟源县城的灯光,大家怀疑是不是走错路了,便离开铁路沿着公路又往前走了一段,还是不见县城的踪影,只好又上了铁路,并将铁路扳道房一个值夜班的铁路职工喊了醒来,向他打听往涟源县城怎么走。那人深更半夜被我们喊醒来,满脸不高兴的随手一指,我们沿着他手指的方向又走了半个小时后,发现竟然走的是回矿上的路,便一边大呼上当一边又赶忙往回赶。这样,历时近4个小时,我们终于在天亮前精疲力尽地赶到了涟源汽车站,坐上了第一班开往邵阳的长途汽车,比其他矿工提前一天赶到了家里过年。

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来回忆这段少不更事思乡情切的经历,虽然觉得当时有点荒唐,但仔细想来亦在情理之中。几个离家在外的游子,连夜步行三十余里,不惜脚板磨成泡,为的就是能与亲人早一天团聚。这份执着,这份情怀,看似只是孩子们少不更事的恋家行为,体现的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咱们中国人过年的方式虽然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旅游过节、网络购物、微信拜年、互抢红包等新的年俗正在逐步形成,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万家团圆的根本并没变,这也是咱们中国春节让老外们格外关注和称颂的根本所在,也是每年春运万民涌动,人流如潮的动力所在。

回家过年,真好!

                        2017年春节前夕于娄底家中

【作者简介】周跃辉,湖南邵东人。1978年12月参加煤矿工作。在原涟邵矿务局担任过井下采煤工,宣传干事,办公室秘书、副主任、主任,基层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等职务。1983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中国煤炭报》、《湖南工人报》、《涟邵工人报》、《涟邵文艺》、《湘煤集团报》等报刊发表新闻、散文、小说、摄影等作品数百篇。参与编辑有《涟邵文艺》、《家园》、《年轮》、《红色颂歌》、《承脉》、《心声》等涟邵企业文化丛书,2015年12月出版首部个人文学作品专集《燃情岁月》。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