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畅觉:65届校友重回母校邵东一中记

 开心明智 2021-06-13

65届校友重回母校

邵东一中记

刘畅觉/文  杨红/图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2017年9月22日,邵东一中1965届毕业的高14班、高15班30余名学子,时隔52年,重聚于母校。

  一进母校的大门,几株郁郁葱葱的香樟参天而立,枝桠纵横,浓阴遮地。昔日那低矮的平房,已为高楼大厦所替代。唯有这几株香樟,在见证着母校的百年沧桑。清风徐来,枝叶拂动,仿佛在欢迎我们这些老年学子的归来。

  1965年的高考,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前夕,大有”山欲雨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一句”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将许多品学兼优的学子拒之于大学校门之外。当然,有许多学子进入高校,之后在各行各业均有建树。

  记忆中的母校,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红砖青瓦,整洁而幽静。中间有一条长廊将平房连结起来,从校门口直贯至最后一栋房子。在房与房之间,有人工湖和假山。更有成群成簇的夹竹桃,绽放着粉红的花。还有白杨和垂柳,将平房掩映其中。在绿草成茵的校园里,有一个用水泥堆成的中国地图,山川河流形似,平原湖泊逼真。一到雨天,江河里便蓄满了水,蜿蜒而下,东流入海。这是地理老师宁桂秋先生和学生们的杰作。在筑“读月湖”时,我们的手脚都被水泥蚀坏。我问宁桂秋先生为何叫“读月湖”,他说,古诗云:静观鱼读月,闲听鸟谈天。

  当年一中的先生们的音容笑貌,如一组快速闪动的电影镜头,一个个掠过我的脑际。我努力地去搜寻那些昔日的恩师们的身影,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却又那么陌生,那么遙远。许多的恩师都已作古,健在的先生们有的也失去了联系。岁月无情地撕裂了我的记忆,莫名的伤感油然而生。

  历史风云,几多变换。52年已悠悠而过,母校卲东一中办学已达112年。作为邵东县的著名资深学府,母校在历年中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据学校领导介绍,母校高考一二本上线人数、600分以上高分人数已连续12年领跑邵阳地区,多项高考指标位居全省前十强。在宣传栏上,我们发现今年高考上线情况和录取名单:二本以上1080人,一本553人,600分以上82人,5人考入清华、北大。我们以母校为骄傲,因母校而自豪。

  我们这次同学聚会,聚会于邵阳龙华宾馆,历时4天,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了却了同学之间的思念和渴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这次回到母校邵东一中,得到了母校领导的热情接待。在座谈会上,张剑辉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介绍了一中的办学沿革、办学思想和历年所取得的成绩。校办王庆永主任介绍了一中校友会在全国各地的联络情况,并邀请我们常回家看看。我们的班主任、88岁的赵华屏老师为大家再上了一堂评价激励课。我们的生物老师、88岁的张腾芳老先生也亲临座谈会······这些,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和亲情。

  百年学府,沧海桑田;人生漫漫,七十未老。母校已跨越了112年的历史,我们这批40后的一中学子永是妈妈的孩子,愿永葆青春之心,相约母校120周年大庆,并祝母校兴旺发达!

座谈会一角

座谈会一角

65届校友参观校园

65届14班班主任赵华屏老师

14班科任教师张腾芳先生(左)与学生握手

校园大门

校园里的老樟树群

【作者简介】刘畅觉,湖南邵东人。已发表作品20余万字。著有《苦楝树》、《浮生若梦》等。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  LTWCHJL1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