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娅莲:淑女窈窕,君怎求之? /学习写作的成长篇

 开心明智 2021-06-13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 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淑女窈窕,君怎求之?

/学习写作的成长篇

李娅莲 

自三月底进入初中静语文名师工作室以来,写作是我们名师工作室的一个主题。经历了开班,学习,听课以及研讨等许多个步骤。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我都有涂鸦的冲动。可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都是佼佼者。每次我都会觉得手慢了,笔拙了,在我的文章还未问世时,名师工作室的专栏里相关的佳作已跃然于微信。看着那优美的文采,完整的布局,独到的见解,让我自己都羞于阅读自己未成形的文稿。在多次的品读名师作品过程中,同时我也会将自己那种“小”我的文稿揉成纸团,弃于垃圾桶里。

在我看来,同一刊头,不能出现类似或雷同的作品。别人的优秀文章已经很好的表达了我写的文稿之内容,甚至其他很多方面还优于自己,那么我的涂鸦已经没有了位置,我只能让它跳入垃圾桶。可是,在每一次的听课、研讨等活动中,我该怎样抓住我要的写作素材,让文章有自己的新意,有吸引读者眼球的独到之面呢?在我没有找到答案之前,每次的学习后,我都只是静静的阅着微信专栏里老师们的佳作。同时仍在沉思着我若动笔,又该怎样去写呢?可一切仍在迷茫中。

六月十八日是我们工作室里两周一开学习课的惯例时间。一大早罗红英老师就在微信群里和大家招呼着,她是我们当天的主将名师。那天的我一直忙,只能偶尔在群里发一两句言,瞄一两眼他们的对话内容,。直到晚上九点,我才闲下来,我在qq群里好不容易爬到罗老师开课的第一个对话框:

-------抓住写作灵魂寻素材

今天我们就来学,如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如何抓住景物或事件灵魂,来进行素材加工和整合。

一、滴水藏海

          

          

          

我一口气将所有的内容都读完,原来一直纠结在我内心的那个'寻找素材写文章’的问题开始有了些许眉目。正如罗老师所列举的那一副《桃花流水》的画,一般的人将会怎样构思,通过怎样的画面去表现主题呢?估计很多的人第一感觉就是一条溪流,两岸桃花仙境,水面上的花瓣随着溪流一直向前。或许还在花瓣下面画上几条嬉戏的小鱼儿。读完文章当中对齐白石画面的描述:画了水中几只蝌蚪,其中一只衔着一瓣桃花。只寥寥数笔就点缀出大地回春,春色满园的意境。这也让我想起一则典故:宋朝时候画院招考,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中选的那副画面情况是:夕阳西下,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画题中的“踏花、归去、马蹄”都是具体事物,容易用图形表现,所以一般人都会在这表面上下功夫。而题中的重点在香字上。香是一种感觉,怎样将视觉和嗅觉上通感,唯有蝴蝶的追逐才能让人浮想联翩。即便马蹄踏花瓣,也未必能及得上。好一只蝌蚪,好一群蝴蝶,以小见大,以点衬面的手法竟然能如此深刻地抓住画面的灵魂。那么我们怎样运用身边的平常素材,来抓住写作的灵魂呢?正如罗老师说的,身边的素材比比皆是,只是我们该怎样抓住其灵魂才是文章优秀与否的关键所在。罗老师的导练分析让心更添一丝涟漪。在细读老师例举的《我们的灵魂舒坦吗》例文后,我心里开始有了方向。那种简单平常的师生借书对话的生活小事,在作者的笔下,通过哲理提升后变得那样的富有深意,让人回味。还真的不是只有三到四层写作功底的我们能够挖掘出来的,唯有通过阅读,思考,写作,修改;再阅读,再思考,再写作,再修改。在这个看似一个无限循环其实质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才能使我们的功力得以增加,使我们的睿智得以提升、使我们的心境得以开阔。同时,我们的写作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水到渠成。 

低头想想:我们生活中,很多凡人小事,普通场景,都蕴含深刻,只是我们没有深思,没有挖掘而已。正如罗老师在QQ学习中提到的:文章构思立意的高下,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写作的眼光与见识。我们要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识,就需要多角度观察,多层面去挖掘,只有不断地去变化视角观察,不断变换层面解剖,形成的结论才能够超越平常的感知,才能有自己的立足之点。但愿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我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作者简介】李娅莲,秉承着父辈为我取名时的想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我,唯有淡泊名利,才能宁静致远。唯有书海里徜徉,世界才能多姿多彩。所谓:书山有路“静”引领,学海无涯“尘”追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