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普林:藏拙与扬长

 开心明智 2021-06-13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延伸阅读:

何俊良:这个邵东人一肚子传奇!长篇小说接二连三!

藏拙与扬长

宁普林

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要求其夫人出外注意藏拙。拙者,短也。人无万能,各有其长而难免有短。聪明的人善于藏其拙而扬其长。但现在很多人将“长”扬得过甚,往往弄巧成拙,处处露短。

有个教师,热爱书法,出了一本小册子,由“中国诗书画出版社”出版,封面上印上自己的相片和“一代宗师”四个大字,里面是他的书法,其书法艺术达没达到“宗师”级别,我是外行,不敢妄加评论。但其他人看了摇头不止。倒转来封面上,印上梅兰芳的剧照和“一代宗师”四个大字,内有梅兰芳的简介和他的艺术功绩。设计巧妙,两面都是封面。他和梅兰芳平排平座了。

还有一个老先生也将他的诗联选作,印成一本小册子,大约不到十页,书壳边上也印上“一代宗师”,据我所知,他的对联荣登县楹联会刊的都极少而且水平一般般。

像以上两位是出版社捉了他们的“四爷”,还是他们自己要求印上“一代宗师”的,不能肯定,但起码一点他们自己是接受的。

还有个网友要加我为好友,网页上写道:“我是作家某某”;还有些人的名片上印上“一代联家”“书法大师”“著名作家”等等,有的还挂上世界级的大头衔,真是吓死人!

这些人的“扬长”,其实是在揭自己的“短”,你不出这一手,人家不知道你的真实水平,看到你的作品名实不符,立刻在人们心中形成两个概念,一是追求虚名无文德,二是水平不过如此。

有个老文友拿着一张“中华诗词研究院研究员”证给我看,要我申请加入。我问他怎么办理,他说:“填个表,寄一百元钱去,立刻就办来了。”我说:“这个信我也接到的,一百元买一张二指宽两寸长的纸,连壳子都没有,我不办。”他说:“这个名额很有限,全国只办两千人,我是第五号。”我说:“老先生,寄给我县都有几十个人,全国起码几十万张,你那个五号起码几千个五号了,一张证不过一毛钱成本,那是百分之九百的利润,他一举弄几十万,你这一张纸有什么用,你是个老'四爷’。”他哑口无言。

前几年确实每年都要接好多这样的信,都来自北京、广州和香港,说我入了“当代世界名人录”“跨世纪人才库”“世纪著名作家群”等,要求我寄钱去为我办证,参加会议,还要旅游,五花八门。我有自知之明,我的作品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我绝不上当,这是没文化的吃有文化的鬼招。投虚荣心之好,谋贪欲心之财。

还有一个音乐爱好者朋友,见到我很高兴,送了一本《群众最喜爱的歌》给我。很厚,大约登了上千首歌。他说:“里面登了我五首歌。”我说:“我上省刊的歌曲只有两回,你一下就上了五首国家级刊物(其实是冒名的),实在是了不起。”我翻到他的歌曲一看,还是原来的水平,我问他:“你登五首歌花了多少钱,此书多少钱一本?”他说:“每登一首一百元,书是一百二十元一本,有作品的收四十元,我买了五本。”我说:“那你一共花了七百元。按道理采用作者的作品,要付给作者稿酬,哪有要作者花钱买自己作品的道理!”

以上现象先想给自己扬名,作品一旦面世,就“露拙”了,还是花钱买来的“露拙”,太可悲了!

常言“观棋不语真君子”。观棋之人乱主张弄出差错就贻笑大方了。学术上尤其如此,艺术难精,不可随便乱发议论。可偏偏有一些无自知之明的人乱给人家的作品品头论足,自作主张乱改人家作品,将个人的意见强加于人。势必招来一片哗然,大露其拙,给人们心中留下无才损德的不好印象。

我是个蠢直人,爱讲直话。但在学术上我是非常谨慎的,时刻告诫自己“冲动是魔鬼”。以前县楹联学会集体分组选稿时,登多登少从不要求。那年鼠年选春联,我的一副“曾在东京留盛誉;今来华夏驭丰年。”小组没选上,没有刊发。多年后何俊良看到此作,说是好联,这叫“隐嵌”。我说人家不理解就算了。但有些人年年用“子鼠”啊“丑牛”啊,年年嵌名写联,老生常谈,津津乐道,一点都不出新,我觉得联不出新无法表达美好社会和一年胜过一年的春节,于是,我就写出了《我学写春联》的文章,将春联如何创新,拓宽春联创作思路,列举了与春节生活、与自然景色 、与时代步伐、与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与世界风云、与行业实际等十几个方面去构思,还各写了一副联,对读者应该有启发作用。

2015年,邵东诗联界元老杨济宽老先生过世,楹联学会部分人在学会办公室写挽联,我也在写,大家相互交流,发现多数人都只歌功颂德,联中没有挽意。殊不知挽联重在挽,如何将歌功颂德与挽意有机糅合表达出来,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于是,我就写了一篇《我学写挽联》的文章,发表在市、县会刊上,表达了如何抓住死者一生最大的特点来构思他的功绩,抓住挽者和死者的关系来构思如何表达挽意。列举了十几个死者的挽联,应该对创作挽联有所裨益。

以上两文,都是我写自己学习写作的过程,而且结尾简短。《我学写挽联》的结尾是:“由于读书不多,只会写些口水话,其中那些小结语,是我一孔之见,请方家批评指正。”《我学写春联》结尾是:“以上是我放开思路写的部分春联,意在抛砖引玉,欢迎方家赐教。”

我为什么不写《怎样写春联》《怎样写挽联》呢?因为本人的楹联创作水平在全县是中下等水平,无能教人家怎么怎么,再者学术研讨任何个人都无法定论某个概念和规律,文中的楹联作品即使质量差一点,人家也可以原谅,不会“露拙。”

“扬长”,是发挥自己的特长显示在社会上的价值,能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让人家来评议,不是靠自吹和虚假的头衔来张扬。

“藏拙”,就是要谦虚谨慎,不要乱议论、指责别人,“出言缓一刻,比人低一等。”出言前多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使人认可,又不能让自己“露拙”。“比人低一等”,与人家比,不要总认为比人家强,人各有其长,也有其短,要有总比人家低一等的心态。

思来想去,人还是要学会藏拙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