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事重提】王恒卿:穷人靠奏浆 富人靠烧香

 开心明智 2021-06-13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穷人靠奏浆 富人靠烧香

王恒卿

穷人靠奏浆、富人靠烧香。从前,我们这地方的广大百姓都会说这句谚语。

说起“奏浆”一词,很可能6070后的人都不知其详了。而且,5060前的人也大多早已淡忘了,但我这个50前的老朽却还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那是因为自我记事时开始,到20几岁结婚生子前,一直在饱受“奏浆”之害!

那时广大老百姓家里不仅生活拮据,而且家里人口众多。在青黄不接的荒时暴月,吃了上顿没下顿,穿衣服也是哥哥姐姐穿了弟弟妹妹接着穿,在一个家庭里,只有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才能享受到穿新衣服的特权,后面的弟妹们都只能穿前一个穿过的旧衣服,既使是前面的哥哥姐姐穿破了,也还要一补再补。而且穿的都是自家织的土布衣服,还包括床上盖的被褥,都得奏浆。 妈妈们为了让衣服能耐穿、被褥耐用,就得依赖“奏浆”了。

“奏浆”的办法有多种,一是在煮饭时从饭鼎罐中提取米汤来做浆。我们以前吃的都是糙米(即将稻谷碓出米后未经深加工的米)饭,没有煤,煮饭都用柴火,而且糙米饭较难煮,在灶上将饭煮开(水达到百多度)后还要再泡上10来分钟,用这种方法取浆。但必须在煮饭时多放点水,待到将米充分泡花后,提岀多余的米汤来做浆。

每次洗了衣服后,先将衣服晾到半干,然后再放到米汤里浆一下后再晒干。二是取适量的米磨成粉,然后将米粉加适量的水掺和在一起煮熟后做浆,用这种方法做浆是因为家里吃饭的人少,在少量的饭里提不出多少浆来,除非是需要浆的衣服也很少。三是用小麦粉和红茹粉都可以做浆。在做浆时,须根据衣服的多少而定,如衣服多,就要多用点原料,但如衣服少了就不要把浆做得太多,否则就是浪费了粮食。

这样,每洗一次衣服都要奏一次浆。为什么要做浆呢?因为浆后的衣服、被褥一是下次容易洗去污垢,只要轻轻一搓就能洗干净,这样就可避免用过多的洗衣液,二是可以延长衣服、被褥的寿命。

那时,就是用洗衣液也是件麻烦事儿。因为买不起洋肥皂,(解放前我们国家还不会制造肥皂,从洋人那里进口的东西都得在名字前面加个“洋”字,比如“洋火”(火柴)、“洋灰”(水泥)等等。平民百姓用的洗衣液也是用土办法做的。一是从稻草中提取,就是将稻草加水熬成简易的碱水来做洗衣液,或用稻草烧成灰后,再用开水将草灰泡出(碱水)洗衣液来;二是用羊油去污。

不过,通过浆后的衣服和被褥,穿盖在身上,会像粗糙的沙纸一样磨烂人的皮肤。特别是在冬天,穿盖上那种衣被是非常痛苦的事儿,但穷人为了省钱,就只能选择让皮肉受苦了!所以,穷人靠奏浆这句民谚里面,不知暗藏着多少辛酸和痛苦啊!

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贫民百姓还有些人需要继续奏浆。只有到共产党领导,人民的生活普遍有了好转之后,广大人民群众才像送瘟神一样,彻底将那门子坑人之艺送到东洋大海里去了。今日重题此事,真的对不住!又暴出了一些老人们的伤疤,在此致以深深的歉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