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陈忠实《好好活着》:对平凡世间的温暖感怀

 山间溪流阅览室 2021-06-13

——读陈忠实《好好活着》

□刘小兵

陈忠实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曾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白鹿原》之后,他将写作重心转移到散文创作上,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创作了一篇篇直抵人心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集《好好活着》(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2月出版),字字透着真情,厚重朴实、澄澈旷达的文风透着希望与深情。

陈忠实出身贫寒,磨难和坎坷让他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让他对知识充满了无穷的渴望。他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阅览着社会这本大书,窥探着斑驳世相,感悟着人情冷暖,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在《第一次投稿》中,他满怀感激地记录了车老师对自己写作的悉心教导,热情讴歌了人与人之间的坦诚交往、悉心关怀和无私奉献。最初,陈忠实因车老师质疑自己的两首小诗而心生芥蒂,然而随着对陈忠实了解的加深,车老师不仅给他的一篇习作打了满分,还将他的另一篇作文投寄给了《延河》杂志。人生中有许多第一次,车老师一腔爱才惜才的提携之情,点亮了陈忠实的从文之心,也让他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回首往昔,陈忠实得到过众多良师益友的教诲和指点,这为他的文学书写提供了丰厚的情感养料。同样是写恩师,在《晶莹的泪滴》中,陈忠实则以舒缓的笔调,记叙了另一位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故事。由于家境贫寒,陈忠实遵父命,到教务处办理休学一年的手续,心地善良的女教师知晓缘由后,一再叮嘱陈忠实:“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简短的叮咛,映衬出老师对学生的不舍与关怀。而陈忠实对这位老师情感上的细腻捕捉,也极为动人。他写道:“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睫毛上滑落下来,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一个关爱学生的慈师形象跃然纸上。

除了讲述生命成长中的温馨故事,书中,陈忠实还以雅逸的诗心,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并深情回顾了当年在原下写作《白鹿原》时的感受。《又见鹭鸶》是他对故乡人民保护自然生态的赞许。在河滩上散步,陈忠实发现了近20年难得一见的鹭鸶,不禁感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而在《原下的日子》里,陈忠实则以曼妙的文笔描绘了灞原之美,“桃花开了,原坡上和河川里,这儿那儿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杏花接着开了,那儿这儿又变幻出似走似住的粉白的云”。就是在这片“桃花源”中,陈忠实把心贴在故乡的山山岭岭,倾听着大地的心跳,感受着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写下了传世之作《白鹿原》。对这段幽居原下的时光,陈忠实充满了无限感激:“在原下这两年,是近八年以来写作字数最多的年份,且不说优劣。我愈加固执一点,在原下进入写作,便进入我生命运动的最佳气场。”

如今,陈忠实先生已驾鹤西去,但书中那些忆往事、聊友谊、谈生活、话人生的通透豁达的文字,仍时刻诠释着先生对人间世事的深刻感悟,为在人生旅途中辛苦奔波的人们带去勇气与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