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强供应链的韧性会不会增加成本?怎么解决?

 卢山说精进 2021-06-13

左手职场.右手采购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

2021年5月24日

这是2021年第026篇原创文章

总第415篇原创文章

全文1977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在第11届供应链/采购/制造创新峰会2021全体大会(5月13日)上午的圆桌论坛中,如何增强供应链韧性以及它所带来的潜在的影响成为热点话题。

主持人:John Song,科尔尼全球合伙人

嘉宾:Junkai Jiang,爱国者集团CEO

嘉宾:Jeff Zhou,中兴通讯全球供应链副总裁

嘉宾:Eugene Jin,西门子全球价值采购亚太办负责人&首席采购官

嘉宾:Jack Lv,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转型和项目负责人

主持人John Song

刚才各位嘉宾探讨了打造供应链韧性所做的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冗余备份、解耦、组织上的调整以及在采购过程中做预判。

而采取这些措施,会不会对我们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带来影响?会不会导致我们的供应链成本上升以及从中长期来看,大家怎么样去逐渐的解决这个问题?

嘉宾:Jeff Zhou

如果要去做一些冗余,做一些备份,那必然会带来库存的成本,包括采购成本都会有所增加。

但是我觉得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讲,短期内,成本还不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我感觉更多是在这个,比如当前我们遇到的芯片的交期的紧张。那可能更多是我的客户所期望的交期与适当的成本提升之间的一个平衡。我觉得这个影响在中短期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头部企业可能会有更多的优势。他们在价格方面,资源的协调方面会有很大的优势。中小企业怎么能够拿到货,或者说以合理的价格拿到货,现在应该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但是头部企业也有头部企业的风险,就是长期的风险,特别是你去做这个冗余,做安全备份的时候,你怎么考虑你的未来是不是有可能会呆滞?这个对大企业来说往往也是非常致命的影响,因为据我所知,现在国内特别是在消费电子这一块,几家都在去争,其实也有这种潜在的风险,万一市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情况下,这个库存反过来是一个双刃剑。

嘉宾:Junkai Jiang

韧性产业链的搭建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但是这个就是你的成本冗余究竟有多少的一个问题。其实它是一个企业在计算成本和利润里面的一个关键的参数。

原来这个参数我们可能设计的是10%,当有了疫情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10%不对,我们可能调整到15%。调整15%之后呢,我们还是在成本可控范围之内,我们最担心的不是这个,最担心的是那种突然间降临的一种问题。好比说在疫情期间这个区域封了,任何车都通不了,就是你没有办法,哪怕你自己库里的东西也拉不过来。

这就是所谓的无法预测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搭建的时候,其实对于成本来说只要在可控范围内,10%还是15%,它是经济的一个必然。

但是对于不可控的东西,对于这种风险的防范和解决能力是关键。如果不是不可抗力,都是可以过去这个坎的。所以说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供应链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企业去应对,并不会觉得成本就增加了,对我们来说是致命的,没有!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对各种各样的风险能及时的预判,预判能力形成了,这就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了。

嘉宾:Eugene Jin

我跟各位嘉宾稍有不一样的观点。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还是取决于你的竞争程度跟你的技术,你的产品在这个链上所独占的程度有关系。

为什么这么来讲呢,如果你在这个链条上是有话语权的,你可以转嫁给客户的,而客户也是没有办法的。那往往是没有影响的。

可能大家思维可以扩展一点,你不完全按照产品来去讲这个事情,如果你讲一个解决方案或者说你做一个项目,项目本身那在不同的点它是可以被锁定风险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在里面大鱼跟小鱼的表现就不一样。如果你是一条大鱼你有话语权,你甚至能撼动市场,那么一般的大企业会做一个东西,大家都知道的叫期货对冲(Hedging)。那你的对手没有做期货对冲(Hedging)或者他不能做期货对冲(Hedging),你做了,你只要不涨价,是不是份额能锁定,同时你没有增加成本?

所以我认为应该一分为二的来讲这个事情。有的是,有的不是。就看你在中间所处的位置,转嫁的程度。而我们往往采取的就是观察——到底对手转嫁给客户没有?如果对手也转了,那我转是不是转的比他少?这是从价格在同涨的情况下。第二种是不同涨,刚才的期货是因为在跌的时候你没有反映出你期货占到的便宜,当在涨的时候一定占到便宜了,特别是去年到现在。我相信做期货的公司大家都很开心吧?!

嘉宾:Jack Lv

我综合了大家的观点,总结了三点。

第一、韧性的打造,从企业生死存亡的角度看,不是个成本的问题,因为它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说没有韧性,即使成本做得再好,如果生意中断了也就谈不了利润了。

第二、其实所谓的成本高与低,是把它放在你的行业里和竞争对手比。即使我的成本高了,只要比竞争对手做得好,我的成本就是低的。

第三点、短期内成本会升高。后面的话还是可以通过一些不断的持续优化,包括周边配套的发展有所降低。中国现在慢慢的从低成本劳动力向高成本劳动力过渡,对于硬件制造行业来说,肯定会往东南亚转移或者是一些低成本国家转移,这是必然的。

但是整个配套其实并没有跟上,比如说印度,墨西哥,他们的供应链配套没有跟上,短期内成本会上升。比如说我们一台笔记本从中国拿出去,整体成本要高10美金右。需要不断改善成本。



好了,我写完了。

喜欢的朋友“在看”祝大家越来越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