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变焦比旅行镜头

 强哥的书屋 2021-06-13

无论城市街、乡村田间,还是在世界的另一边探险,一大包不同用途的镜头都会带来行动上的各种不便。

如果你是那种特别喜欢长距离徒步的摄影师,一支大变焦比的旅行镜头能够大幅缩减你的镜头配置。现在,一支旅行镜头就可以涵盖从超广角到超长焦的焦距范围。此外,这种瞬间切换焦距的体验也是其他镜头无法给予的(尤其对比定焦镜头),毫无疑问这样的特性可以大幅提高使用者的拍摄效率,让摄影师既可以将整个场景纳入照片,同时又不会错过那些细节中的精彩。

對于可换镜头系统而言,“一机一镜”的配置听起来就很违背“换镜头原则”。事实上,当人们将拍摄某种题材的专用镜头和旅行镜头进行对比时,的确可以发现旅行镜头的种种劣势。通常为了实现大变焦比,镜头在光学素质上都会有所妥协,此外光圈也明显偏小,尤其是长焦端的光圈。好在,随着光学设计与镜头制造技术的提升,旅行镜头的劣势得到了大幅度的弥补,机内校正功能对于畸变、横向色差、暗角等光学缺陷都能作出较好的纠正。同时防抖系统的引入也一定程度缓解了光圈小的弊端。如今市面上能看到很多综合素质十分优秀的旅行镜头,接下来会进行详细介绍。

佳能RF 24-240mmf/4-6.3 IS USM

参考价格:约3950元

佳能R系列机身的优质选择

市面上大多数的大变焦比镜头是为APS-C或者更小画幅的系统设计的,而这支24-240mm是一支全画幅镜头。此前,佳能在EF系统中曾经推出过一支28-300mm f/3.5-5.6L IS USM镜头,这支定位高端的L系列镜头,重量达到了惊人1670g,相比之下,这支24-240mm镜头仅有750g。镜头的先进特性包括使用了高速且安静的Nano USM自动对焦系统,配备能抵消约5挡振动的光学防抖系统以及可自定义功能的控制环(默认情况下作为对焦环使用,在自动对焦情况下可设置为其他功能)。

性能表现

锐度表现非常出色,无校正时,一些焦段会出现色散和畸变问题,不过校正后都不是问题,这支镜头的成像品质在同类产品中十分抢眼。

总结

RF 24-240mm能够提供非常优秀的成像品质,前提是开启机内校正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这支镜头不具备全天候特性,遮光罩也需要另外购买。

富士18-135mm f/3.5-5.6WR LM R OIS

参考价格:约4000元

旅行专属的高端镜头

这支镜头处处体现出为旅行而生的理念,虽然紧凑但做工毫不妥协,并具备一定程度的密封性。这支镜头7.5倍的变焦比是本次横评中最小的,不过等效27-206mm的焦距依然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拍摄场景。这支镜头使用线性马达驱动的自动对焦系统,对焦快速且安静,拍视频时也足够平顺。此外,这支镜头还配备了能够抵消约5挡振动的光学防抖系统。

性能表现

尽管变焦比相比其他产品更小,但这支镜头在光学素质上却没有带来惊喜。中央成像品质在大多数焦段中表现出色,不过长焦端下滑得较为明显。此外所有焦段边缘成像品质一般,畸变和色散控制在机内校正功能的辅助下表现不错,不过没有校正的情况下就很明显了。

总结

这支富士X卡口的旅行镜头在做工品质和操控手感上都得到了高分,只不过表现不算出色的成像品质和相对高昂的价格影像了这支镜头的性价比。

尼康AF-S DX 18-200mmf/3.5-5.6G ED VR II

参考价格:约2600元

经典的DX规格镜头

和佳能一样,尼康也为旗下的全画幅无反系统规划了一支大变焦比镜头,不过这支镜头还未发布,所以我们只能用现在这支镜头作为尼康的代表。18-200mm镜头重量和体积控制得很好,做工和操控也令人满意。

尽管镜头主体采用了塑料材质,但依然结实可靠,且镜头卡口部分增加了密封设计,相比同级别的入门镜头更能抵御严苛环境的影响。同时,这支镜头配备了拥有2个模式的光学防抖系统,防抖效果约为3.5挡。

性能表现

相比新镜头,18-200mm的防抖系统并没那么有效,不过防抖作用是实实在在的。值得夸奖的是,镜头的成像品质优于大多数同级竞品,在没有机身校正的帮助下依然表现不俗。

总结

虽然尼康在DX系统中还提供了另外一支技术更新的大变焦比旅行镜头,不过我们认为这支18-200mm镜头在紧凑便携性和成像素质上都明显优于那支镜头。

松下Lumix G 14-140mm f/3.5-5.6 II ASPH Power OIS

参考价格:约2400元

小身板,大变焦

在M4/3规格镜头中,相似的大变焦比镜头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这支镜头,另一支是奥林巴斯的14-150mm镜头,相比之下我们更偏向推荐这支镜头。在M4/ 3系统2倍的裁切系数影响下,这支镜头的等效焦距为28-280mm,尽管最长等效焦距接近了300mm,但镜头依然保持了极为小巧的身材,重量仅为265g,同时还配备光学防抖系统,让拍摄者使用起来完全没有负担。

镜头使用线性电机驱动自动对焦系统,因此对焦环是全电子式的,对焦过程中对焦环不会旋转且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功能。

性能表现

在旅行镜头中,这支14-140mm在便携性以及便利性上没有对手,尽管很轻,但优秀的做工依然令人放心,同时也能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档次感。

总结

从实用角度讲,这支镜头目前是我们认为的佳能和尼康APS-C单反用户的最佳选择,焦段覆盖以及整体性能的表现都要优于各自的原厂镜头。

适马18-200mm f/3.5-6.3DC Macro OS HSM | C

参考价格:约1900元

APS-C单反的轻便之选

这支适马镜头提供了包括佳能EF-S、尼康DX、宾得K、索尼A等多种卡口版本。最大的特点是轻量化,重量仅为430g,同时做工品质不差,并使用了金属材质的卡口。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由超声波马达驱动,对焦过程中对焦环会一起旋转。此外,这支镜头不支持全时手动对焦。这支镜头配备了能够抵消约4挡振动的光学防抖系统,光学结构中使用了3片非球面镜片以及3片SLD镜片,镜片镀有适马的超级多层镀膜。

性能表现

相比适马18-300mm,18-200mm在大多数焦段的锐度表现都不及前者,不过这支镜头的成像一致性很好,边角部分的锐度下滑问题并不严重,而且色散和畸变控制在同类产品中也处于上游。

总结

锐度表现不是这支镜头的长处,对焦环随着超声波马达旋转也会带来操控上的困难,除此之外,这支镜头的表现是超值的,因为它真的很便宜。

适马18-300mm f/3.5-6.3DC Macro OS HSM | C

参考价格:约3000元

更长的焦距与更好的成像兼得

相比前面的18-200mm,18-300mm的变焦比更大,尽管如此这支镜头的长度上只比前者长16mm(使用广角端时),当然,直径上也有所增加。和18-200mm同样采用了金属材质的卡口,但镜头并不具备任何密封特性。作为一支Globe Vision系列镜头,18-300mm支持用户使用USBDock进行调整和固件升级。镜片用料十分豪华,使用了4片顶级的FLD镜片和一片SLD镜片。

性能表现

同样采用了超声波马达,对焦速度谈不上迅速且对焦过程中能听到明显的声音,和18-200mm镜头一样缺少全时手动对焦功能。光学防抖系统能够抵消约4挡振动,并可以自动侦测使用状况并自动切换,成像品质上普遍优于18-200mm镜头。

总结

对焦过程会旋转的对焦环给操控带来了一定影响,重量也比18-200mm镜头大一些,不过这支镜头提供了更宽泛的焦距覆盖和更好的成像品质。

騰龙18-200mm f/ 3.5-6.3 Di II VC

参考价格:约1300元

性价比之选

如果你只是想花费最少的钱买一支旅行镜头,我们会强烈推荐这支镜头,它的价格只有原厂镜头的一半,并提供了多种卡口版本。作为横评中最便宜的镜头,它采用了工程塑料镜身,连卡口部分也是塑料材质的,耐用性会有一定影响。这里介绍的已经是第二版产品,相比第一版,新品增加了光学防抖系统,并使用了更先进的对焦马达。即便如此,这支镜头在对焦过程中对焦环还是会旋转,且没法全时手动对焦。

性能表现

虽然使用了新马达,但对焦速度依然谈不上迅速,光学防抖系统的效果很明显,大约能够消除4挡震振动,更让人欣慰的是这支镜头的成像品质相当不错。

总结

重量足够轻便,光学防抖效果非常实在,再加上相当不错的成像品质,让这支价格仅有原厂入门镜头一半左右的镜头竞争力十足,唯一缺点是对焦较慢。

腾龙18-400mm f/3.5-6.3 Di II VC HLD

参考价格:约4000元

从广角到600mm超长焦

腾龙一直有制造大变焦比镜头的传统,在这支18-400mm之前还推出过一支16-300mm镜头。相比之下,这支追求更长焦距的镜头获得了更多认可。目前腾龙提供了佳能EF-S和尼康F两种卡口版本,在不同的机身上分别能够达到28.9-640mm和27-600mm的等效焦距。这支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使用了腾龙独有的HLD(高/低扭矩可调制马达)驱动,对焦迅速且安静,遗憾的是对焦过程中对焦环会旋转,且不具备全时手动对焦功能。镜头的做工非常不错,且具备全天候特性。

性能表现

为了实现更长的400mm焦距,这支镜头还是要牺牲一部分成像品质的。这支镜头长焦端的成像是本次横评中最弱的。而其光学防抖系统在长焦端的效果约为2.5挡。

总结

如果你对超过600mm焦距十分着迷,迫切需要超长焦距拍摄一些远景,哪怕牺牲一些成像质量也可以接受的话,这支镜头是市面上唯一的选择。

适马摘得桂冠

适马18-300mm f/3.5-5.6 DC Macro OSHSM | C综合实力不可小觑

获得比原厂旅行镜头更大的焦距覆盖,同时还能保证低价格,这是我们对适马18-300mmComtemporary镜头的第一印象。对于佳能、尼康以及索尼A卡口的APS-C机型用户来说,这支镜头都是非常值得一试的产品。18-300mm镜头的成像品质在同类镜头中表现突出,同时重量和体积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让旅行者用起来并没有什么负担。镜头配备的光学防抖系统比佳能和尼康原厂镜头更为有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索尼版本没有防抖系统(因为索尼A卡口相机大多带有机身防抖功能)。对于尼康DX相机的用户而言,我们另外推荐尼康原厂的18-200mm镜头,从综合表现和操作便利性上讲,这支镜头都优于适马和腾龙的同规格镜头,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对焦过程中对焦环不会随马达旋转且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功能。

对于佳能R系统机型的用户,佳能RF 24-240mm无疑是最佳选择。这支镜头高效的光学防抖系统能够抵消大约5挡振动,在全面机内校正功能的帮助下,能够实现相当了不起的成像表現。

适马和腾龙18-200mm镜头都有着相当亲民的价格,镜头本身非常轻便,成像品质尚可,非常适合初学者购买使用。更大更长的腾龙18-400mm在市面上没有对手,成为了单反系统中变焦比最大的镜头,能够让用户得到超过等效600mm的超长焦距。富士18-135mm镜头在做工方面优势明显,操作手感也是横评中表现最好的,防抖系统也很有效。最后,对于M4/3用户而言,价格实惠、轻便耐用的松下14-140mm镜头是我们认为的最佳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