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牛顿给整蒙圈的金融危机:南海泡沫

 依典文化 2021-06-13
上期讲了荷兰人搞出了很多金融创新,股票、证券交易所、银行、期货等等都是荷兰人鼓捣出来的,刷屏效果那是杠杠的,直接把荷兰刷上了头条,妥妥的素人变网红,鸟枪换导弹,总之屌丝逆袭成土豪。人一有钱吧,小心思就动上了,啥呢?逼格,得瑟,膨胀,炫富,总之要弄出点不一样的格调,结果盯上郁金香,郁金香泡沫俨然特洛伊木马,把荷兰经济一夜打回解放前。

西方金融史上,荷兰郁金香泡沫,英国南海泡沫,法国密西西比泡沫,是绕不开的三大泡沫事件。今天扒一扒让英国社会各界人士都卷入其中的南海泡沫,军人、家庭妇女,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未能幸免。【这才有牛顿的惊天一叹:“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随着资本主义兴起,继上期我们说的荷兰人赶跑西班牙的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君主专制统治,国王成了吉祥物。【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人手里还有大量私人闲置资金在欧洲四处游荡,到处找机会投资。“南海泡沫”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1711年,经议院批准,伦敦商人哈利·耶尔成立了“南海公司”(南海指现在的秘鲁和墨西哥湾)。南海公司成立之初,是为了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当时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欧洲霸主发行了巨额国债),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印度货、缫丝、鲸鳍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其垄断南海贸易(南美洲)的特许权。

而实际情况时,当时的欧洲强国西班牙几乎控制了欧洲与南美的贸易基础设施。英国政府开给南海公司的垄断特许权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英国、西班牙两国政府的协议上白纸黑字地写着:英国商船要使用西班牙在南美的港口设施,需要向西班牙交纳25%的利润,其余75%加征5%的税,唯一免税的是贩运奴隶,但只能运往墨西哥、秘鲁或智利。

由此可见,南海公司的南美贸易垄断权并不能够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为了欺骗投资者购买南海公司的股票,南海公司造谣说西班牙已承诺放弃智利和秘鲁海岸4个港口的征税权,以此来支撑摇摇欲坠的公司股价。

通过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并以此谋取暴利,是南海公司的经营策略。1719年年底到1720年年初,南海公司承诺以公司股票换国债的方式接收全部国债,并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购买公司发行的新股票。英国国债口碑不佳,使得投资者对南海公司的股票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众、参议员,甚至国王也禁不住诱惑,竟也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南海公司股票。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南海公司的股票行情急剧上扬。1720年4月,南海公司新发行的300英磅面值的股票在一个月内便上升了近一倍,3个月后的7月份便涨到了每股1000英磅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

在南海公司股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英所有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漩涡。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他们不在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只相信发起人说他们的公司如何能获取巨大利润,人们惟恐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纷纷把大把的血汗钱投进去。一时间,股票价格暴涨,平均涨幅超过5倍。大科学家牛顿在事后不禁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即《泡沫法案》。自此,140家股份公司被解散,制定法案的许多议员恰恰是南海公司的董事和股东。他们希望通过该法案,让投资者抛弃其他公司,都转向南海公司。

但是意外发生了,法国密西西比泡沫破灭了,同样作为政府特许的法国公司,也在利用证券市场的投机特性哄抬股价,进行金融诈骗,最终导致股市暴跌、千百万人破产。

 法国的教训迅速引起英国公众的警觉,同样的事会不会在我们这里发生?所以当政府解散那些民间骗子公司时,大家也对历来“牛逼哄哄”的南海公司产生了怀疑。从7月份开始,首先是外国投资者抛售南海股票,国内投资者纷纷跟进,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从每股1000英磅以上,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镑,12月份跌到124英镑。“南海气泡”由此破灭。这场经济危机让很多参与者,包括财主、富商等变得一贫如洗。

 南海泡沫事件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此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民众对新兴的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心存怀疑。股灾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经济,接着是英国股市的百年沉寂。英国股票市场的衰落,也为100多年后美国全面超过英国埋下了伏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