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绝 屈子的榜样(中华通韵) 周文彰 又闻万户粽飘香,思绪腾空到汨江。 一部离骚千古颂,独唯意义著诗章。 于2021年6月13日早晨从家里到首都机场的出租车上。 感赋中华诗人节盛况三庆于玉溪恰遇野象群徘徊易门无去意二首 郑福太(山西) 玉溪两岸粽香偎,群象无邀径自来。 三度诗坛鸣百凤,遥唐今世渐难裁。 复兴气象笼千城,瑞兽神吆结队行。 且借高吟催逸步,四蹄风雨五洲程。 2021年端阳节前夜于玉溪中玉馆 端 午 刘能英 卧亦颓然坐索然,有人来电劝加餐。 画眉急赴师兄约,临出门时雨又拦。 端 午 马翚 一树榴花照眼明,龙舟竞渡雪涛生。 凡庸不识离骚赋,唯向湘江吊屈平。 千古祭屈公 杨鹏飞 为敬怀沙慷慨情,汨罗江涌发悲声。 应知殉国公无泪,不向水边添一横。 辛丑年端午节所思 达尔罕夫(王守仁) 离骚香草共千秋,吟楚时为百姓愁。 今有官员频学跳,江流不跳跳高楼。 贺全国第三届诗人节在云南玉溪召开 尹彩云 璀璨群星耀玉溪,文光剑气振虹霓。 今朝把酒诗中醉,携手登高勤作梯。 端午节有感 吴宗绩 又看蒲草染端阳,角黍飘香梦亦香。 料是诗心犹未老,年年有句吊湘江。 端午怀屈子 吴晓晖 世人皆醉独公醒,幸有汨罗江水青。 尘俗浊污皆洗尽,一身清白返天庭。 又临端午 张正清 节近端阳读九歌,美人香草梦如何。 当年倘若蒙恩宠,何有龙舟吊汨罗。 端午吟 黎钢 重五年年粽寄情,潇湘楚地酹千觥。 九歌天问几人记,只剩龙舟夺锦声。 汨罗江 曾国辉 清流化作楚时波,竞渡龙舟号子和。 仰止屈平求索地,骚风阵阵入心窝。 燃艾有寄 秦凤(湖北) 斜风细雨挂前窗,欲道思量又半藏。 袅袅青烟凝视里,吾之心上那年香。 端午汨罗悼念屈子 海空 半江热血半江愁,屈子遗风付水流。 报国无门千古恨,如今只见赛龙舟。 也感端午节 蔡大营(北京) 每至端阳悲屈子,微屏诗赋响昏晨。 不知诸众吟哦客,读过离骚有几人? 端午杂咏 史济民(上海) 烟雨汨罗何许凉,诗人去后几沧桑。 吟坛今日怀先哲,一咏离骚一断肠。 吊屈原 钟远通 饮露秋兰不染尘,岂由浊世损天真。 汨罗应解离骚恨,千载悲吟一纵身。 端午怀屈子 陈旭东 不朽诗魂屈子心,汩罗千里作长吟。 涉江且把九歌唱,一卷骚辞何处寻。
吊屈原 归田叟 生不逢时惜尔曹,天昏未许有清高。 被离叶脱悲风起,国破夷人舞大刀。 怀屈原 凌维升 屈子襟怀谁解吟,汨罗江畔楚风沉。 今听一夜离骚曲,始悟忠魂喋血心。 屈子殇 听风者 千年一柱楚天歌,不逮西风向汨罗。 至此渔夫轻放线,恐伤龙甲钓沉疴。 端 午 陈镇(河南) 艾叶垂门粽散香,两千年后又端阳。 可怜纵使波心死,不向渔夫诉断肠。 端午闲吟 人杰地灵 龙舟竞渡又端阳,细览离骚品韵长。 角粽入锅蒸历史,闲评秦楚叹兴亡。 粽 子 徐晓萍 有棱有角满身香,柔骨汨罗担大梁。 屈子灵魂当所祭,释怀况味在端阳。 端午见挂菖蒲陈艾有感 王贞友 屈子沉江浩气扬,世间万物敬肝肠。 寻常草被激情染,也要捐身护国康。 闻龙舟鼓响有作 胡文汉 每到端阳老话频,诗人总爱说灵均。 休教喋喋追天问,国破家亡自有因。 吊屈原 李北 吟罢离骚诵国风,九歌天问贯长虹。 龙舟号子催征旅,赤水遥心逐断篷。 端午幽梦 顾奇清(广西) 粽叶飘香浊酒催,汨罗月驾屈原回。 忧悲国事何须殉,梦破离骚枕上开。
端午节感吟 范东学 一自怀沙诗祖殁,世间从此重端阳。 如今屡见跳楼事,几个公卿为国殇? 端午吊屈原 粟福如 汨水悠悠贯古今,听涛犹似听行吟。 三闾忧愤时萦耳,教我长怀爱国心。 端 午 钟九胜 千秋毅魄寄汀沙,此日招魂处处家。 国有基因好求索,同舟奋桨看飞花。 问屈(折腰体) 傲啸客 举世昏沉汝独清,众人皆醉又谁醒? 何不山头作呼啸,一箫一剑一狂生? 祭屈公(新韵) 郭通海 汨罗岁岁竞龙舟,千里江涛万古流。 我唤屈公重站起,迎风挺立大潮头。 端午祭屈原 吴英环 一曲离骚唱到今,真情诉尽付瑶琴。 当年忧国凝成恨,江水涛涛长复吟。 端午祭屈原 仪述忠(山东) 汨罗江水浪滔滔,拟唱九歌吟胆豪。 我敬先生家国恨,先生教我赋离骚。 祭屈原 墨流 岁岁端阳诵楚辞,常怀渔父起哀思。 投身汩水千秋重,换取神州破浪驰。 端阳纪念屈原 韦诗赋(三亚) 一卷离骚垂九州,苍生端午泪横流。 屈公傲骨沉江去,更有来人志未休。 屈原岗 朱万采 应是忧民识诡招,会盟造假动山摇。 当年拦马吁声响,今日犹闻自九霄。 注:相传屈原曾在此岗“扣马谏王”,以阻止楚秦会盟,楚王不听,后楚怀王被俘,客死秦国。后人为纪念这一事件,将此岗称做“屈原岗”。 端午节祭屈原 陈业秀 频斟蒲酒敬忠良,万户门前艾叶香。 屈子当年含恨处,如今百棹竞帆扬。 端午祭 刘文革 问君哪得忠如许,家国情怀夜夜心。 一跃清波蒲草泪,千秋簌簌枕风吟。 端午感吟 黄泽良 诗词歌赋几千年,引领风骚是楚贤。 香粽龙舟昭日月,问君能否辨忠奸。 祭屈原 姜国东 编蒲插艾万家忙,绿粽今朝又吐香。 竞渡龙舟忠节在,名传千古说端阳。 又逢端午 李轶贤(浙江) 龙舟千里嘿翻天,江北江南米粽鲜。 屈子有灵求圣代,离骚从此赋新篇。 端午忆屈原 柳益品 夜半风酣酒愈稠,星辰寥落月西楼。 沉吟泪下离骚赋,江水涛涛万古愁。 五彩线 秋水伊人 每逢端午系晨阳,五彩情丝伸异乡。 老母一条长命缕,儿行万里送安康。 端午感怀 赵明秀 读罢离骚意未央,重提老话说忠良。 声声天问谁之憾?可叹灵均抱恨长。
屈 原 包德珍 一 在朝未负一身才,只恨清风总不来。 楚国昏王冤狱殁,秦兵白起破城开。 不怜几洒匡言苦,更悔无闻媚术哀。 投到江心回首望,云烟已锁故乡台。 二 草木冤埋楚众兵,抗秦二度去齐营。 千年水幻风云影,万壑烽残剑戟声。 古道荒江情已远,长亭落叶味难清。 灵均却了衷肠断,只见西山依旧横。 庚子冬观看汨罗江之夜歌舞晚会 星汉 五洲字句各推敲,奋翅银鹰岂惮劳。 湘楚千秋多国士,汨罗一夜聚诗豪。 歌声频唤东风劲,舞袖遥牵北斗高。 料想灯阑人散后,满江寒碧涌离骚。 奉奠屈子祠 挥袂昆仑下碧虚,清风扫路步徐徐。 赞歌老树鸣青鸟,祭品寒塘跃白鱼。 三户已亡秦二世,二庭来拜楚三闾。 倘如灵魄能留我,玉笥山头可定居。 读《离骚》 杨逸明 求索何辞跋涉遥,导夫先路有离骚。 驷虬乘鹥心追女,树蕙滋兰手植苗。 世俗贪婪皆竞进,民生太息尚劬劳。 春秋代序炎黄梦,仍要诗人振笔描。 谒秭归屈原祠并屈原墓(新韵) 褚宝增 万古诗宗此地生,煌煌日月总陪同。 心才暗痛即来雨,树便低垂不敢风。 本分无邪难大怨,基因纯正必孤忠。 而今荡荡三峡水,随意濯缨濯面容。 千古汨罗吟 何江 潇湘一脉问从头,玉笥皋兰几度秋? 数棹龙舟频逆水,千年艾叶可封侯。 堪哀北地孤君辱,更叹江南五十州。 细雨惟怜斑竹老,随风隔岸洒清流。 汩罗中华诗人节范诗银吟长来电相邀因疫情防控未能成行特步李之仪端午二首韵相寄 周达 天幸汩罗沉楚佩,一江流去尽诗人。 端阳又至光阴骤,斜日空随世事新。 风动岭南怜远客,雨生泽畔泣孤臣。 羁情苒苒生如草,今夜荆湘梦几巡。 五年为客几时归,南海今宵似习池。 清浊漫劳孺子唱,浮沉莫作贾生悲。 何言散木真无用,自作虚舟得所宜。 千里犹思三楚阔,诗怀长与月相期。 吊屈原 张嵩 屈子捐身入浪涛,千年功过不论刀。 楚乡骚体缘君起,秦地诗风对酒消。 香袋依然沾瑞气,龙舟可否挂熏蒿? 同怀一脉根元在,情粽神州动九霄。 注:毛主席有诗云:“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蒿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端午咏屈子 风清 直系沧浪一叶舟,陵迁谷变溯从头。 秦灰劫里怀天问,楚泽香中赋远游。 放逐南荒伤故国,自沉汨水绝横流。 千年未尽平生意,吟魄犹将大道求。 端午怀屈子 吴晓晖 岁岁此时君享祭,错将端午作清明。 且听琴上情中韵,莫问生前身后名。 些许离骚当了了,太多羁绊误卿卿。 若留大好青山在,未必荆湘会姓赢。 怀 沙 刘晓新 清浊难分未可寻,汨罗江水洗冤深。 悲诗激愤真君泪,狂墨伤怀报楚心。 一去冰魂吟万世,独留玉骨傲千林。 寒箫又起沅湘梦,一曲怀沙绝命吟。 艾 草 吴兰卿(江苏) 栖林傍水亦从容,只与幺花蓝紫重。 风过摇香迷远近,雨淋借势涤葱茏。 无求仙阙赢尊宠,但助人间避恶凶。 莫看身微非小可,一株野草被神封。 又值端午 野鹤 方嗟节替临端午,又见龙舟竞渡时。 蒲艾香浓翻易得,雄黄酒熟正相宜。 诗成隐几慵开笔,赋罢销愁强把卮。 句句哀辞何处奠,汨罗遥望使人悲。 端午读《天问》 王聪颖 仰面狂歌且问天,痴心一片寄云边。 兴亡岂必关人意,生死何须倩尔怜。 谁解高阳行复止,我看朗月缺能圆。 知君泽畔彷徨久,孤影千秋不肯眠。 端午写怀 胡文汉 众芳摇落忆兰荃,瞥眼熙熙物事迁。 不学合遭明主弃,多情难得美人怜。 年华未老心趋老,大路无偏脚踩偏。 正是端阳思屈子,骚魂呼起却茫然。 端午有感 杨焕 因为先生气不平,毎逢佳节倍伤情。 青春总在花红尽,白发欣同骨瘦清。 千载潇湘波浩荡,九歌日月笔纵横。 舟车十万扬风去,路带天涯到海瀛。 端午观荷 童心 岁岁爱怜当此时,田田如画更如诗。 三千溪客争先发,十里清芬吐恐迟。 屈子魂归须醉饮,湘君梦绕正情痴。 今人几会离骚意,我欲停杯一问之。 谒屈原祠 范洪玲 灵秀秭归三峡乡,桔林雪蕊掩祠堂。 高冠长铗芝兰气,逸句华章日月光。 报国竭忠谁独醒,忧民遭谤自孤芳。 沉冤汨水千秋恨,浩荡骚坛万代扬。 今又端阳 刘正中 阵雨来风粽叶香,难能竞渡闹端阳。 屏前忆故怀沙事,案上翻新爱国章。 对抗强秦原有策,唯叹三楚并无王。 可怜屈子成消费,谁识离骚有几行。 端午再寄 田子 不再曾经懵懂时,哀情回彻尽相知。 澄江击鼓龙舟逐,绿柳阴堤人影移。 水急波清浮绝笔,天苍云白诉无词。 汨罗应寄千行泪,遥叩灵均无限思。 端午有怀屈大夫 古从新 未得承恩感至尊,楚城三户更何存? 江津遥忆空遗恨,词客长眠岂忍论? 心逐潮头疑著水,手擎酒盏赋招魂。 端期旆影光华表,同振骚风励后昆。 端午有怀 史济民(上海) 龙舟将近鼓声沉,似听离骚动地音。 踯躅山川九天问,逡巡烟雨独悲吟。 怀沙不负清江水,报国常存赤子心。 岁月沧桑留胆魄,雄风浩浩入胸襟。 端午节悼屈原 唐奇芳 龙舟五月赛中扬,端午神州艾粽香。 壮志未酬投汩水,离骚恸号断愁肠。 碧波遥向长天问,青史遗留大九章。 煮酒腾英琤郢路,侠风文胆昊苍黄。 端午怀屈子 李小英 至今文耀楚天都,一卷离骚醒万夫。 世浊何妨高义自,情真更觉此心孤。 休嗟宿莽伤香杳,但有东风借雪苏。 且放飞舟腾浪去,安能氾氾作泅凫。 端午感怀 谢玲 千古离骚咏至今,滔滔江水怨何深。 空嗟抱玉苍天泪,谁惜怀沙赤子心? 故国回看魂欲断,斯人一去梦难寻。 又逢粽叶飘香日,遥酹潇湘感不禁。
端午悼屈原(新韵) 王德生 屈公遗墨两千年,九域传扬建午天。 虎艾驱邪迎好运,龙舟击鼓助安澜。 尧樽祈雨滋禾稼,楚粽生香赏世间。 一部离骚明日月,忠魂不朽护黎元。 五月节祭屈原 温贵君(辽宁) 每逢端午荡龙舟,汨水飞花四野流。 山鬼湘君吟口上,美人香草挂心头。 千年朝政风兼雨,一部楚辞春又秋。 多是忠臣演悲剧,问谁解得个中愁? 端午龙舟赛 傲老头 放出千舟逼浪高,汨罗河上看惊涛。 水翻艾绿驱江蚁,酒兑雄黄揭薄毛。 抱石叩天天语噎,怀沙谏楚楚风号。 谁飞萱带序端午,来对人君学屈骚? 端午抒怀(新韵) 梁文辉 又到端阳酒味浓,条条彩线系亲情。 龙舟速速南江渡,角粽黏黏汨水融。 恕我不识橘枳果,妒君深悟楚臣名。 建安若有离骚寄,未必曹公羡愈风。 注:“愈风”,即“愈头风”,典出《三国志》卷21。 瞻屈原庙 欧阳乐蓬 浩渺烟波说谏臣,苍茫一顾欲沾巾。 孤忠已鉴千秋祀,楚政谁怜四海民? 鼓击兰舟魂不返,书悬旧壁墨通神。 年年江上歌天问,似泣当初放逐身! 端 午 闲人 今临重五享安康,楚岸农家各自忙。 户户门前挂蒲剑,人人耳畔抹雄黄。 龙舟碧水超然急,艾酒佳肴分外香。 习俗千年情不改,又怀屈子痛肝肠。 端午吟 董依娜(武汉) 又闻糯米入云香,布谷声声唤麦黄。 门插艾蒿应扫疫,杯怀端午始熏肠。 曾经屈子别江舍,尚有曹娥觅父伤。 缕缕忧思成一系,邀笺举笔问诗章。 端午祭屈原 期盼(辽宁) 追忆灵均祭泪多,端阳角粽涌清波。 怀沙楚水依天问,哀郢湘江抒九歌。 久诉离骚知众苦,常吟橘颂醉文河。 倾心慕唤忠魂醒,竞棹龙腾震汩罗。 端午感怀 石兴林 梅雨连天连大荒,龙舟寂寂卧江旁。 冰鱼能引疫情起,角粽堪忧新冠藏。 避秽雄黄空合酒,祈祥苍术枉薰香。 缅怀屈子端阳日,万户闭门将毒防。
端午悼屈原 高世瑄 龙舟竞罢日西沉,静读华章泪满襟。 几遇谤谗沅水冷,两经流放楚天阴。 峨冠徒有扶邦志,长铗空怀报国心。 香草忠魂悲社稷,三杯浊酒酹江吟。 注:1、沅水是长江第三大支流,屈原第二次流放就流放到湖南洞庭湖附近的沅水。2、峨冠、长铗是中国古代士族的典型装束。 祭端午 樊旭东 年年端午必招魂,世上凡夫叹楚门。 把酒雄黄驱鬼魅,凭轩艾草祭乾坤。 离骚幽愤三千载,汨水悲歌八九吞。 休问怀王何所欲,关山不语隐黄昏。 端午有记 陈胜利 任是西风渐次狂,中华佳节有端阳。 此时艾挂能驱疫,到处桨持思启航。 微信群间读诗赋,小心手上觅文章。 最怜千古沉江事,尚使今朝粽子香。 端午节惜屈原 蔡英学 千古冤情沉汨罗,左徒感教雨婆娑。 曾经醒醉诉渔父,几度悲欢唱九歌。 天问声扬探求远,招魂艾挂感怀多。 江河东逝势难阻,抛舍斯身又若何? 有感端午 韦俊图 五月鹃声不忍闻,江南梅雨自纷纷。 魂冤何止湘人哭,命舛真需浙贝熏。 粽缕炊香牵赤子,兰桡在手拍青云。 问天安得抒胸臆,千古离骚共墨君。 端阳遣怀 张松琦 忧天莫笑杞人闲,却是由来不二悭。 惯见争名追贾利,难闻取舍弃遗顽。 有情仍驻怀沙里,无奈常同求索还。 逸格离骚孤愤在,先功路上鉴长潸。 注,先功,《楚辞·九章·惜往日》:“奉先功以照下兮。 包粽联感 吴弟 沅澧急流波怒急,天阴地暗鸟悲鸣。 博明强志惩迷乱,识广威谋抗外赢。 楚政昏庸诽谤择,良臣守节讼堂清。 粽香江渚秋毫祭,龙舞河船吊唁情。 端午怀屈原 孙涛(丰县) 风骚独让汨罗江,散发孤吟心浩茫。 血浸九章天未醒,云横三楚地如殇。 斯民泪尽涛声怒,屈子情深艾叶香。 蛙鼓蝉鸣听不得,几番骤雨洗残阳。 端午怀屈原 朱玉明 岁岁肥鱼香粽吞,汨罗江水带刀痕。 龙舟惊破河神梦,金币敲开宦海门。 屈子不堪归故里,江山依旧属王孙。 犯颜多是离骚辈,但教诗魂振国魂。 也说端午 以琳 阳正盛时赴九泉,于无声处漫湖烟。 汨罗千载诗魂醒,湘水三篙客梦眠。 韵拍美人描黛影,境洇香草染红笺。 发端虽有飞龙兆,一曲离骚一脉传。
端 午 宋善岭(徐州) 千家悬艾草,四处过端阳。 谁道离骚味,都夸粽子香。 五月五赛龙舟 王跃奇 龙舟千载竞,缘起不须论。 棹弄浪头白,唤醒民族魂。 端午吊屈原 雷胜龙(上饶) 楚人怜屈子,孤愤有谁陪。 角黍含情裹,龙舟击鼓来。 端午情思 王教平 独坐西庭雨,云消泪已贫。 愁因千万绪,无字祭灵均。 端午节 钟光义 软丝缠角粽,艾叶挂窗门。 两两龙舟赛,惊声岸上喧。 端午感怀 温亚东 万里东风劲,九州霞满天。 千帆竞飞渡,诗韵复兴篇。 五 律 第三届中华诗人节答诗友 刘庆霖 莫言诗岂易,沉静得芳华。 艺构学禅道,律循尊法家。 聊从蚕作茧,修到蝶成花。 天上轻云白,因光为紫霞。 端午前一日赴玉溪预第三届中华诗人节 姚泉名 蒲风近端午,飞去彩云开。 诗或工难矣,民今穷脱哉。 湖光荆楚远,山色沅湘来。 屈子如相见,无吟亦不哀。 端 午 张明新 看遍江河水,关心是汨罗。 又逢端午至,自作圣辰过。 蚁酒浇三楚,兔毫誊九歌。 沉沙千载后,还恐醉人多。 端午感题 卢冷夫 离忧争敢忘,水草濯磨人。 脉脉怀沙远,年年品粽新。 观心堪白首,听雨不青春。 会得楚骚意,漫吟天地真。 端午节寄怀 王绪强(徐州) 离骚争引吭,天问纵情伤。 江上风含泪,云边月坠光。 丹心忧国去,素节泽民强。 香草美人在,楚辞传世长。 观端午赛龙舟视频 孙涛(丰县) 心弦谁拨动?万众谱风流。 击楫争金鼓,摇旗振彩舟。 河山归盛世,钟鼎弃吴钩。 天问三千句,终无一字愁。 端午咏屈原(通韵) 聂瑛 榴红映楚江,渔父笑君狂。 纫蕙兰为佩,搴灵草作裳。 离骚悬日月,天问响沅湘。 我欲歌屈子,羞无锦绣肠。 端 午 张琼娣 一望临端午,时来夏日长。 雨晴消暑气,风暖送荷香。 诗里明书史,瘟情少喜娘。 小山峰叠在,兴盛国隆昌。 注:小山: 三角粽子像小山;峰叠在: 聚拢叠起。 端午(孤雁格) 张松琦 己闻夔鼓急,梅雨客中行。 开拔龙舟竞,羁缠角粽萦。 九歌连雁宇,天问接潮平。 蒿艾年年兴,楚兰襟素铭。 煮 粽(外一首) 王播春 青衣唯裹白,早嵌此心红。 直面来秦火,歪吹对楚风。 一波天问后,再煮汨罗中。 解得浮沉骨,香甜已大同。 注:“早”取谐音“枣”。 插 艾 故国薰风里,清悠一脉长。 未传秦二世,也喜楚留香。 户户邪崇却,高高正气张。 挺身何所守,门外脑中央。 端 午 蒋正华 端阳惊觉至,裹粽已成风。 门上菖蒲绿,盘中苋菜红。 君行千里远,民俗四方同。 人说岭南好,我思江浦东。 端午怀屈子 熊衍璋 世人皆曰醉,独醒一天骄。 哀郢惊山鬼,招魂怨楚腰。 辞吟忧国路,泪洒汨罗潮。 文字收功日,清风颂舜尧。 重五寄怀 曹新频 南楚沧浪水,浊清谁个知。 读书寻去迹,忧国赋新诗。 剩有三更梦,长留隔世期。 今朝闻艾草,满酌岂能辞。 屈子吟 凌维升 天问探幽深,高怀谁解吟。 离骚歌一曲,橘颂抵三金。 不惧谗言谤,何妨香草簪。 风流弹逸响,泣血鉴忠心。 端阳艾(通韵) 郭顺敏(山东) 青青香信使,一束到门前。 气贯三千界,根游百万仙。 驱邪护国泰,避疫守家安。 经火消尘昧,清平日渐宽。 五 古 端午屈子歌 段维 无形之枷锁,终日不可逃。 抱石赴澄碧,汩罗起大潮。 病世拒偷生,千载一何豪。 祭之吾乡民,青粽酹波涛。 微躯竟形役,生受五花缭。 夫子倏同感,冰炭置肓膏。 庙堂神已怆,江湖形补刀。 孤魂当何寄,奈失猗兰操。 庚子冬雨中拜谒屈子祠 张金英 冬雨涤尘路,罗江笼绿烟。 风中银杏眇,祠里桂香悬。 求索堂前问,云梦几千年? 香草和美人,且来沾清露。 莫说尔独醒,今有知音遇。 莫说世难容,今有楚辞赋。 情深兮九歌,我祭香三炷。 沥沥江南雨,何事在招魂。 但期一轮月,拂去旧伤痕。
莺啼序·怀屈原 范诗银 痴心素辉几度,尽风长宇阔。涉沅溆、初梦诗魂,碧流遗我湘月。诵骚句、翻花细浪,涟涟寄得肠千结。酹金尊,试想先贤,独对圆缺。 泪洒都门,踉跄枉渚,踏江声喷雪。被华发、笑看浮云,可怜肝胆寒彻。问苍天、真言苦积,素幡舞、有歌悲切。佩芷兰,香草美人,也曾欢悦。 千年堂庙,一楚乾坤,金鼓催征钺。据大泽、波扬云卷,击越竭渔,约赵邀瓯,拒秦争铁。辞娴乱治,经绳华胄,峨冠博带春秋剑,仰高风、丹陛堆豪杰。雄图可赌,却使谣妒娥眉,换来逝者呜咽。 凝神鉴史,呵壁惊尘,念旧时宫阙。惜落日、余晖空抹。杂蔓生阶,乱鸟栖树,宴弦都歇。遥天望祭,枯缨沉水,自将清魄喂鱼鳖,到如今、犹热倾腔血。深情惟赋新辞,刻骨相思,待从谁说。 行香子·夜沿汨罗江 星汉 月落参横,目注心凝。算当年、诗祖经行。遥岑静肃,流水清泠。贯平江县、汨罗市,岳阳城。 扶人树老,催步风轻。诵离骚、天地回声。挽留今夜,舒放幽情。伴三闾魂,千秋恨,一河星。 踏莎行·端午读昆阳子《翦叶集》 姚泉名 橹急平湖,旗鲜曲岸,屈平又惹龙舟乱。艾蒿插罢小楼孤,寂然只把君诗看。 剑砺多年,香飘满卷,会心何故长嗟叹?是风是雅是离骚,天生我辈本无怨。 临江仙·端午包粽子 静如 昨夜抟风犁雨,香囊晨醒寻腰。楣边青艾与离骚。马莲和箬叶,慢煮细香飘。 一捧相思红豆,晶莹珠玉盈瓢。那时童趣未曾抛。娘亲离别久,记得两三招。 阮郎归·端午 张嵩 又逢端午日中阳,风情追汉唐。古今同祭韵长长,诗章多少行? 云万里,水茫茫,几人能断肠?清平世界锦衣裳,梦魂入画墙。 八声甘州·端午感赋 马翚 又丝丝梅雨涨溪深,杳霭锁沅湘。正榴花照眼,芰荷争碧,酒满霞觞。龙舸逐涛飞雪,竞渡在澄江。谁解怀沙怨,云水斜阳。 江畔薰风暗度,想鸥盟聚散,总是情伤。叹离骚千古,清韵自汤汤。枉教人,登临送目,更谁知,尘事几沧桑。而今我,向留连处,不问炎凉。 八声甘州·屈原祭(新韵) 白凌云 向茫茫江海问沉浮,浊浪记春秋。看激扬文字,沧桑史册,飘渺孤舟。更有残阳热血,落寞水中流。万古英雄气,孑影危楼。 多少朝风暮雨,借《离骚》《渔父》,抟露凝愁。似《卜居》野草,郁郁满烦忧。恰飞扬、纸灰无数,恁悲凉、苍雪冠白头。《湘君》泪、化江心水,千载悠悠。 蝶恋花·端午友聚 王婉丽 几度端阳佳节又。诗思遥遥,何似情怀旧。艾草家家香满牖,潇潇微雨凉初透。 一曲离骚萦绕久,世事飘尘,转眼风云后。有幸聚来梅竹友,分歌分韵分杯酒。 金缕曲·端午祭屈 童心 今日因君祭。一声叹、美人香草,难逢知己。吹落榴红红几点,点点汨罗清泪。又似见、斯人憔悴。多少王侯成粪土,只潇湘、浩浩长流水。流不尽,屈骚意。 沧桑正道漫漫矣。最难得、江山筋骨,男儿血气。千古丹心悬青剑,解道民生国计。岂辜负、悠悠天地。倾我人间真肺腑,此中情、长向轩辕寄。君活在,诗魂里。 浣溪沙·端午 李文涛 不遇明君楚国疴,投身一跃赴江波。悠悠千载望星河。 今遣龙舟相告慰,欣逢盛世载欢歌。复兴圆梦史诗多。 浪淘沙·端阳 杨成东 五月绿嫌肥,蝉噪天低。扬桴挝鼓唤魂归。抚景骚人生感慨,泪湿题诗。 屈恨几人知,欲诉无期。丹心空许少年时。妖雾西来今又是,驱扫凭谁。 临江仙·屈原 聂瑛 骚客怀沙天问,美人香草谁知。沅湘渔父笑君痴。赤心悬日月,兰芷佩青衣。 求索无涯修远,行吟汨水魂归。龙舟争渡奈何追。悠悠千载梦,滚滚一江诗。 浣溪沙·端午祭屈原 朱建英 今又端阳艾叶香。家家煮酒饮雄黄。心潮直共浪飞扬。 天问千秋传浩气,离骚一卷写愁肠。怀君谁与话凄凉。 采桑子·异乡端午 王玉英 异乡暂住逢端午,酒启香浓。粽解香浓,米白梅青小豆红。 山川风物千般好,不似家中。胜似家中,膝下承欢绕二童。 浣溪沙·辛丑重五 杨云中(浙江) 妻撷篱边箬叶良,更掏乌饭叶成浆。新烹角粽一村香。 无意天涯翻楚恨,却萦芝室问骚章。为今时序又端阳。 定风波·端午祭屈原 神游流韵 一首离骚傲古今,美人香草作高吟。莫道风流真浪漫,尤赞,行间字里只丹心。 欲把英魂重召唤,期盼,殷勤寄语有回音。雨冷湘江唯潸潸,深怨,苍天问罢梦难寻。 行香子·端午祭 陈玲静(浙江) 化作精灵,化作琼英。二千年、照眼分明。菖蒲艾叶,粽子兰町。祭诗之魂,魂之韵,韵之声。 榴花艳艳,杨柳青青。影婆娑、雨止风停。龙舟虎啸,蛙鼓蝉鸣。接故人志,故人德,故人情。 浣溪沙·端午 黄泽良 艾粽青青满户窗。龙舟竞渡韵飞扬。何人凭吊汩罗江。 一曲风骚宗浪漫,千年习俗证沧桑。几多秃笔费评章。 一剪梅·端午 李轶贤(浙江) 春老春归端午忙,散了艾香,醉了雄黄。楚歌如诉动人肠。不欲思量,偏欲思量。 红瘦绿肥似往常,莫怨沧桑,最是沧桑。离骚天问一行行,词也悠长,情也悠长。 鹧鸪天·端午节 秦凤(湖北) 晨采菖蒲挂两廊,暮熏艾草散馀香。山栀檐下团云起,彩蛋胸前结络长。 包蜜粽,慰爷娘,捻麻成线系安康。恰逢周末时光慢,细雨绵柔风不慌。 浣溪沙·端午 以琳 逝水匆匆流自然。有时忙碌有时闲。有时温暖有时寒。 逐浪龙舟轻似羽。入云日月小如丸。往来人又说从前。 八声甘州·端午忆屈原 刘晓新 忆童年最喜过端阳,角粽淡飘香。正榴花初艳,昌蒲繁茂,苦艾雄黄。文自屈平故里,百代颂忠良。楚水龙舟竞,击桨湖湘。 犹念离骚辞赋,赖诗魂先圣,源远流长。叹孤身高洁,哀郢殉情亡。暮云悲、芝兰萱草,拜秭归、何处尽愁肠。惊天地、对江澜祭,酹酒沧浪。 浪淘沙令·端午 王勤 榴月粽香浓。艾草情融。年年遥忆汩罗雄。浪涌悲风诗绪起,祭酒江中。 天问向苍穹。正气盈胸。舍身相报赤心忠。一曲离骚犹在耳,意蕴无穷。 临江仙·祭屈原(张泌体) 李北 独树含风摇泻月,艾蒲斜插忧伤,江花点鼓诉离觞。魂兮求索,业事寄辞章。 离骚国风传千古,美人香草流芳,九歌天问化沧桑。回萦万壑,野水若汤汤。 生查子·端午 九月菊花 江山端午天,儿女心头绪。墨字祭屈原,泪眼思乡土。 离离多少年,日月兼风雨。惆怅不时来,家国何曾去。 满江红·祭屈原 付向阳 闲织云烟,绕城郭、艾随风蹙。 望汨罗,些须挂碍,茂林修竹。 辟芷江离牵宿莽,心香几瓣玲珑掬。 任蕙茝、掩映几龙舟,芳菲绿。 丹阳赋,谁在读。庭中月,雕花续。痛国难远足 ,湘雨飞瀑。 復得君心谗见省,又闻宗国诛心哭。大夫去、鹈鴂也封狐,常孤独。 《英子评诗》微刊第281期 收稿、整理:石兴林 审稿、制作:张金英 |
|
来自: WENxinHANmo > 《诗词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