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生命剩下最后一段时光,你最想做什么——主编一解君的看病感受

 新用户4255oDAM 2021-06-14

假如生命只剩下最后一段时间,你最想做什么?

以前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提问的这类人要么是卖旅游的,要么是卖保险的,要么是卖保健品的,他们涉世未深,却总是装作人生哲学导师的范儿,把顾客当傻瓜在忽悠。(没有对这从事几个行业的人进行攻击,只是对这种行为不爽)

我虽然读书少,但好歹也是读过书的,你们骗不了我!

面对这个问题,我总是跟面对“假如你老婆和母亲同时掉进河里,你会救谁”的问题一样,心里默然略过,心情好的时候,还会祝福下提问者,愿他第二天就面临这样的选择。

可是,2016年2月22日,我真的很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在我拿到一份“肿瘤标志物筛查”检验单的时候。

之所以发生这种事,是大约半个月前,去北京出差,与一群医生共进晚餐,我在加一个医生微信的时候,手不停地抖。医生看了我一眼,觉得我有可能患了甲亢,问了我年龄后,说赶紧去医院查查吧,这么年轻抖得这么厉害,“不正常”!

我心里咯噔了下,手抖已经持续了3年多,我一直没有重视,不会有什么大病吧?晚上吃完饭回酒店的时候,领导郑重其事地交代我:“你回去得重视,去医院查一下吧!”

温暖的北京,温暖的夜(此情此景,必须抒情下)。

出差回来,赶紧预约湘雅医院的号,经内分泌科护士付小爱的介绍,我下载了湘雅医院的APP,轻而易举就挂上号了(此处跟广告无关,实话实说),其中还有一个老教授的号,只是与我出差时间冲突。

在就诊前,经一朋友介绍,我还看了一个老中医教授,他给我望闻问切后,觉得不像是甲亢,不过建议我先去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排查。他最后跟我说:“如果是甲亢就还好,该怎么治就怎么治;如果不是甲亢,那就麻烦点,要做脑部、颈部CT。”语重心长,让我开始祈祷“但愿是甲亢就好了”,我总是有一开始就把事情往坏了想的本事。

在就诊前一天,我上网查了下我的症状,又了解了神经内科。我担心地问湘雅医院内分泌科护士付小爱:“你说我会不会是肿瘤?”

“呵呵,别瞎想了,我们以前实习的时候,在各科室轮转,到内分泌科,就觉得自己有糖尿病;到肿瘤科,就觉得自己有肿瘤;到心血管科,就觉得自己有心脏病,到了哪个科室就觉得有哪个科室的疾病。别自己吓自己了。”她笑着安慰我。

小爱比我小6岁,她在填大学专业的时候,想当记者,后来进了医学院校,所以一直对我当过记者的经历很感兴趣,我们俩在工作之外聊得很多。她还一直说要当糖尿病教育的志愿者。

听完她的话,我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放下了心理包袱,还一直安慰自己可能是颈椎压迫神经,导致头晕手抖。这样想完后,就轻装上阵了。

去内分泌科,医生问了情况,让我先排查甲亢,如果没问题就去神经内科,与中医教授的观点一致。然后抽了血,我就回公司上班了。下午通过APP,查到了检验结果(这个APP真不错,预约挂号、取检查结果都很方便),一切正常。我想起了中医教授的话,对这个结果既欣喜又难过:莫非我真有神经内科方面的问题?

赶紧又通过APP预约了神经内科一个副主任医师的号。预约完后,头又开始晕了,按了按颈椎,感觉有所缓解。

起了个大早,8点多就到湘雅医院了,来到了决定我健康的最后一关,我尽量在最短时间说出最有效的信息来,然后怔怔地望着医生,像学生时代考试完了等老师发考卷并念分数的感觉,好在这名医生很和蔼,她没戴口罩,给我做了一些简单的检查,又咨询了一些我的症状,对于我说的“干呕”症状,建议我去消化内科。我又弱弱地试探问一句:可不可能跟我的颈椎有关?

她摇了摇头:跟颈椎没有关系。我这里只给你开了两项检查,查完后可以出结果。

我心存感激,在医患矛盾十分激烈的时代,我一直想充当医患裂痕的粘合剂,我觉得没有哪个医生不想当好医生,不想好好看病,也没有哪个患者来医院是冲着吵架来的,在体制改革方面还没有进展的时候,我们要互相理解。

我拿着医生开的检查单,瞟了一眼,几个黑字赫然入目:肿瘤标志物。脑海里突然出现一条黑线,细细思考后,发现在排除了其他疾病后,医生果然给我锁定了“肿瘤”这个疾病。我以前的担心原来是真的?

虽然我知道筛查的结果可能会有几种:1、无;2、良性;3、恶性。可是脑海里一直串来串去的总是那个恶性肿瘤的影子。尼玛,我还那么年轻啊,我的孩子那么活泼可爱,想到她天真烂漫的笑容,我眼泪都能马上下来。而且我还是个从事健康教育宣传的人,我的生活方式一直很健康,我为什么没想过早点去干预?我一直都很善良,今天早上看到一个陌生的人在发起众筹支助一个脑癌患者我还捐了钱呢……等等,为什么会是脑癌?这是冥冥之中的一个巧合吗?如果我最终确诊为脑癌,会有多少人给我捐钱?大家会帮我度过难关吗?我能度过难关吗?我的孩子、家人怎么办……

排队抽血,前面起码有几百号人,排到我至少要一个小时,有大把的时间供我胡思乱想,筛查的三种可能性在脑海里跟哪吒脑海一样,翻来覆去,一方唱罢另一方登场。我心里又开始想:如果真的是恶性肿瘤,我应该怎么办?假如生命进入到最后时段,我应该怎么安排?

终于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假如生命剩下最后一段时光,我最想干什么?

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再去一趟云南旅游,2013年我跟妻子去过一次,对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的异域风情和人文景观非常着迷,我一直觉得那是我去过最美丽的地方,也是我最放松的地方。其次,我就要多陪陪我女儿,多陪陪我的家人。然后我想不起更多的其他来。

只是,如果我并没有恶性肿瘤这样的王八羔子问题,我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首先,当然是保持健康,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吃蔬菜、多锻炼、吃水果、早睡早起,同时放松自己,不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其次,多读书、练字,充实自己,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再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去旅游,多接触大自然,汲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一个朋友说:读书就像吃饭,一时之间可能看不到什么效果,但日积月累,读过的文字就跟吃过的米饭一样,融入到骨血,成为身体气质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多行善事,即便我真的有什么不测,我也不同意“好人不长命、坏人活百年”这种观点。最后,做真实的自己。不媚、不俗、不卑、不亢、不盲从、不做作。至于名和利,房子、车子、票子都是浮云,滚吧!

即使不用健康,哪怕我得的不是恶性肿瘤也好,比如患上我最熟悉的糖尿病,这个病虽然麻烦,但我会控制;或者是甲状腺疾病也好,听医生的话,老实吃药就行;其他病也没问题,只要不是这种……

好了,终于轮到我了。抽了两管血,开始吃早餐,咦,今早的早餐怎么这么好吃呢?想起看过的小说和电影,剧情应该是这样的:这是主人公吃过的最美味早餐,因为他即将进入一段新的人生。抬手看手表,原来是十点多了,估计是饿的原因。然后又跑到转诊医院去做核磁检查。因为距离不远,我把车停在湘雅医院,坐公交去了。

下了车,天下起了小雨,我还忘记打伞了,要走上好几百米,我独自漫步在长沙的街道上,但我并不伤感,没有像电影里的那种镜头一样,配上点抒情的音乐,雨打在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我没有。

只是,我突然想起之前认识的一位糖友,他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在回家的路上,他把音乐开到最大,然后在车上放声痛哭。此时此刻,我十分能理解他当时的心情。如果我被确诊的话,我不会像他这样哭,因为到那时,我可能根本哭不出来。

妈的,为什么全是这些负面的东西呢?我都感觉自己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候诊的时候,我掏出了包里带的书《数字品牌营销》——居然看进去了。

下午一点,拿到了核磁检查结果:脑实质内未见明确异常信号。左侧上颌窦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FLAIR呈低信号,约1.8cm×1.3cm。虽然看不太懂,但可以明确没什么大问题。接下来就要等上午抽血检查肿瘤标志物的结果了。

心情郁闷的时候,想给妻子打个电话,可不巧的是她手机落家里了,好在后来她给我打来了电话,还跟同事聊了聊,大家都是在安慰:放心,不会有事的。虽然没有缓解多少郁闷,但总比我一个人胡思乱想好。

吃了午饭,拎着片子,行走在大雨的街上,坐上了公交车,下车后,又走了好长一段路。雨开始大了,我看到路上都有人跑起来了,我用片子遮住了脑袋,还是慢吞吞地漫步在雨中。我用手机查了下检验报告——出来了——我快速用手一滑,从最上面扫到最下面——没有一个箭头,这意味着没有一点异常吗?我又把我所有的检查结果与参考值对照了下,都在正常范围内。

本着我不懂这些指标、不空欢喜一场的原则,我抑制住了内心的狂喜,这或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学给中国人带来的最大毛病,有什么感情都不能尽情发泄,一直要等到最后落定才敢轻舒一口气,然后还要假装很淡定的样子,其实内心狂喜不已。

话说曾国藩听闻曾国荃攻克南京的消息后,“嘎嘣”一下喜晕过去,事后醒来,立即叮嘱管家不要外传这一事故。第二天一大早,曾纪泽过来向父亲请安。曾国藩学着谢安的语气,很淡定地告诉儿子:你叔叔打了胜仗,攻克南京了。曾纪泽一听,高兴得蹦了起来,然后喜出望外地拍手。曾国藩脸一沉,拍案而起:“你作为一个读书人,听得这么一点小事,就得意忘形,成何体统?”说得曾纪泽满脸羞愧:“父亲不愧是总督,多沉得住气。”

不知道这样会不会憋出病来。终于到我复诊了,医生看完我的单子后,用标准的北方普通话说:“没有问题啊!什么问题都没有。”在这位医生看我的病之前,我在诊室里还还看到他给前面一位姑娘诊疗,我抓住了两点:1、他对姑娘的很多疑问进行了详细而温柔地解答,并且最后还加上一句:不要担心,没有问题,请你相信我;2、他听说姑娘有怀孕的打算,然后跟姑娘说:那就不用吃药了,什么药都不要吃,你这病不用吃药也没有关系。相信我!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敢于这样下断定的自信医生,我相信他,而且处处为病人着想,语气温柔而细致,我觉得这是一位好医生,他的名字叫毕方方,男,主治医师。

这位毕医生最后给我开了两种药,说可以缓解我的症状,并强调:“药物是帮助你缓解症状,能否真正消除主要取决于你自己,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纵观全程,想总结几点:

1、要注重健康,不要等疾病真正到来了再去后悔。注重的方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心里美。短短9个字,真正做到其实很难。

2、我们之所以累,是因为我们追求了太多我们不该追求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很多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我们追求的美好,并不是我们内心真正觉得的美好,那是一种会让美好看起来真实的理由。比如好工作、高工资、权贵地位,很多人身在其中,浑身不爽,但就是不愿出来。就像关在动物园里的狮子、老虎,他们一直觉得哪里不对劲,但直到死也找不到缘由,而且在人类和其他动物看来,它们一直过得很好。

3、中国人在被确诊为糖尿病、心脏病、肿瘤等各种疾病后,往往心里都会有一番千军万马的争斗,如果此时给他们一点正向的关怀,哪怕多一句温柔的问候,都能帮助他们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比如付小爱护士对我的劝慰,毕方方医生对那个姑娘温和而坚定说的“你相信我,不用吃药”这样的话语,其实都是一剂剂对症的好药。

我经常会面对很多糖尿病人和糖尿病家属咨询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刚开始我很耐心,解答多了,就会有点不耐烦,这次我从一个患者的角度体验到了大家的心理痛苦。所以,昨晚在微信号后台看到一个人问:“糖尿病能根治吗?”对于这个我回答了千百遍的问题,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简单地输入“不能”,而是很细致的解答了一番,因为他可能跟我今天的心理是一样的,此时,他需要专业而阳光的回答。

4、“德艺双馨”说的不只是艺人,也包括医生。如果在看病的过程中,医生能摘掉口罩,保持一点温暖的面容,多一点聆听,并给予温和的解答,那么,他就是一个好医生。不是对医生有太多的要求,而是缓解医患矛盾,需要彼此把对方当成一个正常的人来看待。医生看病人,前提不是看病,而是看人;病人看医生,不要总想着这医生在掏你的钱,医生并不差这点钱。春雨虽广,不润无根之木;佛门广大,难度不信之人。希望病人也能给医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毕竟这个人群是中国学历最高的群体,虽然学历不能代表什么,但他们为此付出过很多。

5、西医是解决病,中医解决症,所以西医更精准,中医更接地气。用西医查找器质性疾病,用中医解决功能性问题。我最终没有听从那位医生的嘱咐去买药,因为我觉得西医西药解决不了没有病的病。至于医生说我的症状是压力大导致的,我也不完全苟同,毕竟我出现这些症状已经3年多了,不会一直压力很大,那样的话我不会只是这么小的一点疾病。而中医解决疾病的时候,会从整体来考虑,包括气候、时令、心理等各方面,如果我在看中医,医生就不会让我因为干呕而再挂一个消化内科了,我想这也是中医一直得以存在的理由吧。

写了这么多,我又要开始劳累了。此时,心里在问自己:“假如生命进入最后阶段,你还会这样拼命吗”另一个现实的我回答:“那是假如啊,而且并没有进入最后阶段,现实能不拼么?”哎,人就是这样!


@糖尿病之敌 致力于

传递有用、有趣、有温度的控糖知识

连接同苦、同乐、同健康的糖友伙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