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古老的《山海经》植物,带你了解中药文化!

 无事不登三宝殿 2021-06-14

作为一部先秦百科全书,《山海经》的医学价值不容小觑,其载录的药物包括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等,其中植物药又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这些具有医药价值的植物有的用于治疗疾病,有的用于调养滋补、强身健体。

除了治病保健,《山海经》中甚至有治疗牲畜的药方,与助长精力、醒神明智的医药一同为克服行军困难带来帮助。后世有人将《山海经》视作旅行指南,亦是其记述了山中医药乃至药方之故。

图片

《山经》中使用植被状况、土质等描述山峦,其中不乏药食两性的植物记录,为本草医学奠定基础。据统计,《山海经》中共记述治愈类草约二十八种,木约二十一种。先人不仅描摹了植物的茎叶色态、果实形状,教人如何辨识,还介绍了其功效及使用方法。

其中《南山经》中提到三种可食植物,分别是祝余、迷糓、白。祝余也即山韭菜,是可作为野菜食用的草本植物,但不具有药用价值,而后两者为具有药用价值的木本植物。《东山经》中有两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木本植物,分别为无名木、芑。而《北山经》中的山川大多「无草木 」,遑论具有医药价值的草本植物了。所以,本篇文章介绍的先人用于治病的草本植物均来自于《西山经》与《中山经》。


01

图片

此处「萆荔」又作「薜荔」,属桑科,常绿攀缘或匍匐灌木,形状像乌韭,生长于石缝,也可攀缘树木生长因具有消炎镇痛的功效,通过服食能够治疗心痛。唐代皮日休亦有诗云「其坚也龙泉不能割,其痛也萆荔不能瘳」。可见萆荔治痛症由来已久。


02

图片



《 西山经 》前文中亦出现同名植物曰「条」,前文的「条」是「状如葵,而赤华黄实」,与此处的「条」显然是不同科属。石脆山上多见形状如韭、叶细长且扁的草本植物,名字叫「条」,花是白色,而果实呈黑色,吃了可以治疗疥疮。

图片


03

图片

竹山上有一种叫黄雚的草,形状如同樗(一种树,又名臭椿)叶,叶子像大麻,开白色的花,结红色果实,果实形状如赭石,用它来洗浴可以治疗疥疮,也可以去除浮肿。

图片


04

图片

浮山上有名为薰草的草本植物,叶子形似大麻叶,长着方形茎,红花,果实黑色,气味像蘼芜(川芎的苗),佩戴它可以治疗瘰疬。瘰疬俗称「老鼠疮」,为颈部慢性感染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核。

图片


05

图片



天帝山上有草,形状像葵叶(阔心形),气味像川芎苗,名字叫杜衡。它可以让马跑得快,吃了之后能治疗瘿病。杜衡是马兜铃科的草本植物,能够全草入药,其挥发油对动物有镇静作用。

瘿在中医中指的是忧思过度而产生气郁痰凝血瘀结于颈部的病,或是缺碘引发的病,又称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药性论》中有记载其「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的药用价值。

图片


06

图片

甘枣之山下有草,开黄色的花,果实为荚,能治疗视力模糊。袁珂在《山海经校注》中对「瞢」的释义即「目不明也」,《康熙字典》中「箨」指的是竹皮。骆瑞鹤先生在《〈 山海经〉病名考( 下)》中认为「瞢」为眼花症。

图片


07

图片

脱扈之山上有草,叶子形状如葵叶,开红色的花,结荚果,果实类似棕树的荚,名字叫植楮,可以治疗瘘管病,服食能镇静催眠,治疗梦魇。「 眯」在此处为梦魇之意。

现代医学认为梦魇是由过度疲劳、消化不良甚至睡姿不当引起的从睡眠中惊醒时,神志清醒却不能动弹的情况,又称睡眠神经瘫痪,而中医则认为梦魇是由于心神受扰、神不守舍所致。


08

图片

鼓镫之山上有叫作「荣草」的植物,叶子形似柳叶,根茎形似鸡蛋,吃了能治疗风痹病。《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对痹病发病原因的解释是「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普济方·诸痹门》《诸病源候论》等均载曰「病在阳曰风,病在阴曰痹,阴阳俱病曰风痹也」。

中医理论中,风湿病是由于风、寒、湿三气侵袭导致的肢体关节疼痛或麻木。而现代医学中,风湿病是一类引起骨关节及肌肉疼痛的疾病的统称,病因主要有免疫反应、感染、遗传或是内分泌因素。


09

图片

阳华山上的草叫藷藇( 即薯蓣),味形状像橚果实味道酸甜状像瓜,服用能够治疗疟疾。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中称其「即今之山药也」。《神农百草经》中记载薯蓣有「主治伤中」「除寒热邪气」的药性。《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认为疟疾为暑热与风寒交感而成。

从中医角度来看,薯蓣作为单味配方亦有其道理。在现代医学中,疟疾是一种虫媒传染病,由携带疟原虫的蚊虫叮咬经血液传播导致。现代治疗疟疾主要通过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抗疟药的方式。

图片


10

图片

太山生长有一种草,名叫梨,叶子形状像萩(一种蒿类植物,白叶,多分杈)叶,开红色的花,可以治疗疮肿。《本草纲目》中载梨的用法之一有「疮疥,煎汁洗之」,《诸病源候论》中有这样一段:「 肿一寸至二寸,疖也;二寸至五寸,痈也;五寸至一尺,痈疽也。」因此,疽为更严重的痈,是毒疮类疾病。可见,以梨治疽不无道理。


11

图片

大騩山上生长有一种草,形状像蓍草,但有毛,花为青色,果为白色,服食能够延年益寿,治疗腹痛的病症。 
 
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或者说,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因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其病因分析与治疗手段也完全不同。从这份远古时期的原始医药资料可以看出中医及中医药的朴素雏形。

图片

不似《本草纲目》那样系统和科学,《山海经》作为先秦古籍,其医药相关的记述中仍然带有夸张诡秘的神话色彩,其中所记载的多为单味药方,药草与症结大多数为一一对应关系,医治方法也较为简单,与后来的复方配方中药大不相同。

可见,我国中药文化经历了漫长发展,是远古时期民间累积的经验科学,《山海经》则为后世展现了当时中医与中药的原始风貌。


 text |  叶扬斌
illustration|黑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