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致东方丨1300㎡售楼中心,借古开今!

 三万时光 2021-06-14

-一座城市的风度
潜藏在它的历史中
也在它的文化图景里

The demeanor of a city 
is hidden in its history,
as well as in its cultural landscape.
图片

明清看北京,南宋看杭州,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千载以来,礼制庄严、君子风仪皆汇于春秋,春秋之气度则集于淹城。

常州新城璞樾春秋坐落于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常州(别称“龙城”),紧邻可直达市中心的城市主干道,北侧与春秋淹城遗址相邻。龙城祥地,春秋淹城,集百家文脉和皇城龙脉于一身,已然成为东方文化的筑底内核。新城控股,肩负起东方文化捍卫者的角色,打造这一精神贵族的心灵养息所。

图片

18年来,布鲁盟始终追寻“人文设计”,坚持自然的演绎与文化的寻回,让设计变得有思想,变得与众不同,具有活的灵魂。璞樾春秋售楼处的室内及软装设计由知名设计公司布鲁盟设计担纲。设计师邦邦认为:“传统并不是不可焕新的,人文根脉是藏在历史厚册里的意识部分。”

图片

设计中,延续硬装皇家礼制与儒雅气质,挖掘中华礼乐文化发源地的时空特性,以“礼乐诗书品春秋”为脉络贯穿始终,用当代设计回应城市文脉,营造人文、雅致、礼序的空间,打造出一部满足审美与生活迭代所需的传承作品。

礼序乾坤 | 接待区
图片
图片

礼者,天地之序也。前厅以东方礼制为设计出发点,从中国古代建筑中汲取设计灵感,以“轴线对称”的仪式感复刻春秋风骨,用现代材料及设计手法演绎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内涵。礼器上的纹样元素,龙纹、云纹、万字纹,赋予空间厚重的文化底蕴,凸显端庄典雅风范。

图片
图片
图片

接待大厅入口装置,以船为形,缀以春秋金文。枯木与流水,动静结合。室外山水意象,室内悬浮亭廊,利用视觉错位,引“园”入室,与自然、人文延展一场深远的对话。

乐和天地 | 沙盘区
图片

乐者,天地之和也。设计师取形于春秋淹城编钟,进行现代循环演绎,在空间奏响起遥远而舒缓的东方乐章。进入售楼空间,大画幅水墨写意山水,与素雅木纹肌理相呼应,艺术张力层层递进,将视觉引向纵深。

图片
图片

沙盘区吊灯,极细纤维材质柔软如罗莎,设计用创新手法将符号进行解构、重组,同时将符号的延续精神展示到极致,给人“看花非花,看花是花”的韵律与感受。

图片
图片

水墨灰、至尊黄、玛瑙色的气质,宛如一位温润如玉的君子缓缓而来,使躁动的心得以安放。蓦然回首,影影绰绰的那一点玛瑙红,演绎出东方文化的韵味腔调,让人流连忘返。

诗以道志 | 洽谈区
图片
图片

诗者,天地之心也。淹城遗址造型,源自天圆地方的东方自然观,外城是方正转折轮廓,内城为不规则圆形。洽谈区,秉持设计元素的在地性,取方正的刚劲感和庄重感,采圆形的自然感和流畅度,威严之气与自然之韵,在空间中交织出刚柔之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藤、面料、大理石、木材、金属等材质相结合,与硬装材质协调的基础上,采用珊瑚色加以点缀。屏风隔断的繁复应用,增加空间层次感,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传统造物一向“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深度洽谈区,方圆器物彰显人文底蕴,园林造景手法,将自然引入空间,材质、光感彼此烘托构成别致一景,是设计对传统的解构与重组。

书以道事 | 书吧茶艺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故言,心声也;书者,心画也。阶梯阅读区,红色台阶与木饰地板,铺呈书院风貌;水墨丹青,写意山水,尽显书香气息;万字纹,延续皇家文脉与礼仪秩序;席地而坐,体现尊师重道的内在涵养和仪态风范。
图片
雪水味清,然有土气,以洁瓮储之,经年始可饮。茶道是融合了生活与社交的文化行为。设计师以艺术化的空间秩序和几何比例,呈现出简单自然的审美情趣。
图片
图片
图片

茶艺区吊灯,以水为灵感,将户外之景融入室内,使得整个空间在秩序之下充满韵律。在元素、纹样、色彩、材质的选择上,传承淹城文脉,且带给人韵味仍在,又获新生之感。

图片
邦邦说:“对文化最大的敬意,是传承与践行。设计从自然与人文中取材,但并不是单纯的实现,而是要与当代结合,提纯,创造,而后升华。”璞樾春秋,重构空间与人文意象,启程对于文化生活的全新探索,洞见时代澎湃之下的向往生活。

项目名称 | 常州新城璞樾春秋销售中心
项目地址 | 江苏 常州
开 发 商  | 新城控股
项目面积 | 1300㎡ 
竣工时间 | 2019年9月
软装设计 | 布鲁盟设计
项目摄影 | 翱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