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不小心,河南冲到了文艺战线的最前沿

 图灵狗 2021-06-15

端午时节,河南卫视又火遍了全网。这次是因为《端午奇妙游》水下舞蹈《祈》。舞者化身洛神,惊艳演绎了水下飞天。

具体有多美?反正每一幅画面都那么浑然天成,都那么养眼润心,都那么令人心驰神往,随便一帧截图似乎都能当壁纸。

图片

图片

演员的动作神态那么的优雅和谐、飘逸灵动。如果不是偶然冒出的水泡和潋滟斑驳的水影,甚至让人忘了这是在水中表演。

图片

这哪里是重新演绎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啊?这根本就是现场直播版的真实飞天!河南台肯定是请了洛神姐姐本尊下凡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前几遍感觉就是震撼,后来再看就多了很多感动,被演员团队感动,被河南台所感动。 

图片

因为这个演员(何灏浩)不容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别忘了,这么飘逸潇洒的动作,都是在水下完成的。

为了排练和拍摄,何灏浩每天泡在五米深的水中长达8~12小时。每隔50秒左右,演员还要换一次气,因此一天时间反反复复要下水。

别说整天泡了,我们夏天在游泳池泡两个小时皮肤也能泡皱了。她还好一点,毕竟是花样游泳冠军,她的水下摄影助理可受了罪了,泡了三天之后,毛细血管破裂,不断流鼻血。

除了这些,他们还得克服浮力,为此她还佩戴了十公斤的配重。由于长期浸泡,他们还受到失稳、耳压逆向堵塞的问题。

我为河南卫视所感动。实话实说,现在的电视台受到了网络的强烈冲击,收视率直线下降,广告投放也大幅下滑,现在电视节目的质量整体上是越来越水了。

有时候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是不是被这个时代所抛弃了。平时不看电视,偶尔出差在酒店,打开电视一百多个频道翻来覆去找不到一个能上眼的节目。

满屏的小鲜肉,满屏的矫揉造作,满屏的抗日神剧,满屏的无聊综艺,满屏的无底线炒作。换来换去,最后可能还是落在看了数百遍的《亮剑》《西游记》上。

央视的春晚,水准似乎也下降了不少。以前的春晚,每年都会有一些台词成为年度流行语,都会有一些歌曲传唱大江南北,最近几年似乎什么也想不起。

有人说,是观众越来越挑剔,越来越刁钻了,越来越不好伺候了。但是河南卫视的节目证明,是他们太脱离群众了,不尊重群众的审美。

其实只要用心,还是能够做出精品。比如这个水下舞蹈《祈》中,河南卫视的节目团队,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二次开发,引起了全网共鸣,一致好评。

水下舞蹈《祈》,利用柔美舒展的中国传统舞姿和衣袂翩跹汉服,借鉴敦煌飞天壁画的动作,配上了动听的民乐,精彩演绎了曹植的名篇《洛神赋》,又呼应了端午祭祀祈愿的习俗。

河南卫视就为了这么不足2分钟的视频,花了这么多心思,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长途奔袭并驻扎在上海拍摄,中间还经历了两次推倒重来。

“洛神水下飞天”火出圈不是偶然,是河南卫视厚积薄发、博观约取、长期深耕的结果,其他节目的水准也非常高。

比如《龙舟祭》,场面宏大、气势雄浑,小伙子们坚毅的眼神,跟咆哮的黄河非常搭,配上慷慨雄壮的歌声和主题鲜明的歌词,把中华民族的精神神演绎出来了。

图片

图片

歌词也是楚辞风格:乘龙御风兮登昆仑,浮舟泛海兮济沧溟;风行雨施兮恩泽,德被天下兮苍生;腾龙起凤兮华夏,薪火传承兮文明。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光看着这个歌词,脑子中也能涌现出划龙舟时那种乘风破浪的画面,生动地表达了中华民族那自强不息、战天斗地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能传多久呢?最后一句给出了答案:“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也就是一直到地老天荒。

最后一句其实是屈原《涉江》里的原句。我高中语文老师曾经在课堂上朗诵全文,当时我就被他和屈原的气质给迷住了,然后就把全文给背下来了。

这个节目感动到我的,是中华民族那种阳刚之气。作为豫北人,我们那并不划龙舟,因为实在是难以找到一个能划龙舟的河汊子。

但是我来到安徽合肥之后,就对划龙舟十分感兴趣。安徽各地包括合肥每年都有龙舟竞赛,中科大的龙舟队更是横扫国内外各大高校,十余年蝉联第一。

 图片

我也去安徽裕溪河农村看过原生态的龙舟竞赛,全是周边村子农民自发参与的,没有奖金没有经费,一切费用都是村民各家各户自筹的。

图片

他们参与竞赛,有祭祀祈福的成分,也有凝聚宗族、展示团结的意义。同时还能秀肌肉,展示本村本族的精神风貌。赢了龙舟,相当于为家族为村子争一口气。

从龙舟赛就可以看出,哪个村子人丁兴旺,哪个村子朝气蓬勃。我一个当地朋友说,通过赛龙舟,还能借机向其他村子的人(尤其是姑娘)展示本村小伙子的阳刚之气。

河南卫视,很显然把赛龙舟的意义全给挖掘了出来,纪念了屈原,祈福了百姓、 还展示了中国人永不服输、崇尚阳刚的精气神。

再看看那些涂脂抹粉的小鲜肉,有时挺让人失望的。每一块骨头都有伤的成龙大哥曾经很失望地说:某些小鲜肉,刮破手就大喊医生。刚开始我以为成龙夸张了,后来才发现是真的……

再说《兰陵王入阵曲》,你看了之后会更加喜欢民乐。琵琶这种乐器太神奇了,既能表现王昭君的哀怨,也能表现垓下之战的昏天黑地。

《兰陵王入阵曲》,用琵琶特有的音色,表现了兰陵王的金戈铁马的岁月,其中似乎有刺刀见红的短兵相接,也有喊杀震天的马嘶鼓擂的情景。

除了欣赏乐曲旋律和画面之美,我觉得更加可圈可点的是河南卫视通过这个节目,传递出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家国情怀。

兰陵王本来完全可以靠爹吃饭(北齐文襄帝第四子),也可以靠脸吃饭(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但偏偏要带队去疆场厮杀,怕自己的颜值影响了杀伤力,所以总是戴面具。

还有《唐印》《丽人行》《医圣传人》等节目,都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个个都是彩蛋,值得反复鉴赏,越琢磨越有味儿。

图片

其实河南卫视出圈不是第一次了。第一次火出圈是春节晚会。尤其是《唐宫夜宴》,简直是把唐宫小姐姐演火了。俏皮可爱的唐宫小姐姐,由内而外散发着优雅和自信。

这个节目在网上炸裂了,5分钟的节目,短短几天内就登上5次热搜、20.4亿播放量、25亿阅读量,并荣登各大投票榜第一。

红的背后是节目组精心的设计,以及演员辛苦的排练。为了达到演出效果,“小姐姐们”每次演出前都需要近3个小时的化装时间。

登台时,为了接近唐俑那种丰腴的体态,演员们嘴里塞着脱脂棉,穿着厚重的连体棉衣。每次排练结束后,演员们经常全身湿透。

元宵晚会期间,一位唐宫小姐姐累坏了,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发呆,不过两只小jiojio似乎很兴奋,还在不知疲倦地晃着,让人心疼地笑出了声。

河南卫视一次次火出了圈,原因是什么,很多人都归结于河南厚重的传统文化。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七大古都河南独占三个(洛阳、开封、安阳)。

这里毕竟是黄帝故里,单凭这一个就可以说河南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老家,正应了那句旅游广告词:“壮美中原,老家河南。”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这里随便一摸就是春秋文化,随便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全省各地的文化古迹数不胜数。

但悠久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河南卫视出彩的主要原因,因为其他兄弟省市也有。另外,这些文化属于全体中华民族的,谁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

关键是河南卫视用心了,把心浸到了传统文化里,同时结合现代文明,然后创新发展,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唯一不变的是民族精神内核。

我们再看看河南卫视春晚的节目单,到处充满着现代元素,其中有的节目简直是科幻大片,比如《天地之中》,上哪儿讲理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觉得这是对读者审美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而尊重总是相互的,你尊重了观众,观众就发自内心给你叫好。

河南卫视再次火出圈,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是好节目,什么是烂节目,瞒不住群众的眼睛。

相反,有很多电视台只顾着效益,只顾着挣钱,只顾着以最快的速度挣钱。所以他们听资本的,很多电视台成了造星的平台,成了收割的平台。

一台节目,变成了各方利益博弈的平台,想让谁上谁就能上,想让谁红谁才能红。有时候为了节省成本采取走捷径的办法,高薪聘用徒有其表的流量明星。

刚才说了,那些小鲜肉台词不肯背,一排练就嫌累,动不动就找替身,身价还特别贵。但是有流量,他们背后的脑残粉购买力强,舍得花钱。

其实河南文艺战线,还有很多人在坚守。比如豫剧团,实话实说豫剧团现在不挣钱,老年人爱看戏但不愿意花钱看,年轻人爱花钱但不爱看戏。

比如豫剧大师马金凤,她来自中国最大的城市曹县,后来在曹县二环也就是洛阳工作(洛阳市豫剧团)。我记得2003年前后,一场她出场的戏,全团才8000块钱报价。

豫剧,不受市场青睐,不受资本青睐,那么还要不要演了?河南省的豫剧院给出了答案——要演,而且要送上门演,谁爱听就唱给谁听,不愿意掏钱就免费唱。

所以河南省豫剧院各个团,经常下乡下基层演出,所到之处简直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所以不是戏剧没人听了,而是有人想听听不到。

下图是2019年4月河南省豫剧一团,在驻马店下乡演出后,又转战新乡市封丘县演出,马不停蹄三天内要演出九场,场场爆满。

图片

 图片

河南省豫剧三团,每年下乡演出300多场,今年春天到我老家去下乡演出了,可以说是万人空巷,房顶上都是人。

图片

团长贾文龙亲自参演的就达200来场,忙起来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的信念很简单,他说:只要老百姓喜欢,我愿唱它一百年。

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喜欢豫剧?豫剧三团的团长贾文龙给出了答案:既然登台,就要用心和情去演,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老百姓爱看的作品,立得住,传得下。

在豫剧《重渡沟》中,为表现马海明复杂的心理,55岁的贾文龙加进了空中飞人、跳转跪、搓跪、乌龙搅柱等高难度动作,而且要亲自上阵表演。

贾文龙还透露了一个秘诀,那就是一定要贴近群众,融入角色。创作《焦裕禄》和《重渡沟》时,团队更是多次到兰考、重渡沟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

说到这里,我们回想一下电视剧《红楼梦》为什么那么经典?剧组为了拍戏,让演员在大观园里封闭训练和生活了一年。

86版《西游记》为什么那么经典?因为6年只拍了25集。再看张纪中版的,40集拍了4个月,上哪讲理去。

更离谱的,有个叫杨子的(黄圣依老公),一年竟然可以拍多部电影以及300多集的电视剧……。所以他们不是演艺界的人,因为他们跟艺术无关,他们只能是……

97版的《水浒传》为什么那么经典?因为连武松打的老虎都是真的,武松丁海峰除了20万的保险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关键是导演要求还特高。

图片

第一,导演要求他骑到老虎身上;第二,不许用力过猛,怕伤着老虎,因为老虎是从马戏团雇来的;第三,老虎要适当空腹(吃饱了就不配合了)。

拍完所需动作后,导演紧急喊停,让人把丁海峰从虎口中救了下来。这时的丁海峰,身上全都是汗还有血,注意他身上的伤是真的。

我们的文艺战线,被资本渗透得太厉害了,有时候已经背弃了初心,撤离了文艺战线,转移到了娱乐圈,文艺圈太爽了,一天可能208万,一日也可能208万。

为什么要坚守初心,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程民生教授在2021年的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给出了质朴的答案,他说:

在浮躁的社会里,沉着冷静就是胜利,稳重坚守就是成功。你跟着浮,你跟着躁,你就跟着成为泡沫了。

河南卫视火出圈,归根结底是没有丢掉初心,没有丢掉文艺战线。正如河南卫视春晚中阎维文的歌曲《东方为什么红》。

这首歌曲神奇之处在于,句句不提到教员,却句句都在赞扬教员,在润物细无声中,引起人们对这位共和国缔造者、历史伟人的崇敬和思念。

所以这首又含蓄又直白的歌,唱出了河南文艺战线的心声,唱出了河南人民的心声,也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在多少年的春晚中,第一次见到光明正大地歌唱教员,一时之间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过,潸然泪下就对了。

最后的结论,活该河南卫视火出圈!作为一个河南人,由衷的为此感到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