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身酸痛,关节疼痛,注意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

 玄德玄同 2021-06-15

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经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可感染马、牛、羊等多种动物,能够在人畜之间传播流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已于199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重点防治研究对象。2009年全美有29959例莱姆病确诊病例和8509例疑似病患,位列十大传染性疾病的第7名。目前亚、欧、美、非、大洋洲等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均报道有莱姆病存在,全世界每年感染人数在30万左右,且发病区域和发病率呈迅速扩大和上升的趋势。

目前,以IL-6、IL-8、CCL2等炎症因子为代表的细胞因子参与莱姆病的发病机制,并在其病程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已获得共识。除了炎症性细胞因子外,细胞因子还包括抗炎因子,炎症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比例失衡导致的免疫调节紊乱,可引起或加重莱姆病的发生发展。

近年来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与莱姆病的关系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Treg是新发现的重要免疫调节细胞,在维持炎症免疫性疾病的自身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目前Tregs免疫抑制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多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形式:①直接接触途径。Tregs通过细胞表面的膜分子CTLA-4和膜TGF-β与效应细胞相应的配体结合,直接抑制炎症因子分泌;②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Tregs可在某些趋化因子作用下迁移至免疫应答的局部,通过细胞接触作用后分泌IL-10、TGF-抗炎因子等发挥抑制作用;③间接抑制途径。Tregs可通过下调抗原提呈细胞表面CD80/CD86、D40、MHC-Ⅰ/MHC-Ⅱ等分子表达,进而抑制对效应细胞的抗原提呈与活
化。

以神经系统损害: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最为常见。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以青壮年居多,与职业相关密切。以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感染率较高。患者总是会觉得力不从心,全身酸痛,每天无精打采,精神十分暴躁,不爱与人交谈。情况相对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关节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外周血象基本正常,血沉轻度增快,血清中冷沉淀免疫球蛋白可阳性,转氨酶可升高。

从血、脑脊液及病变皮肤等标本中可检出螺旋体。采用免疫荧光、免疫转印等方法可在患者血中测出特异性抗体。病原体分离及特异性抗体检测具有确诊意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患者血、尿、脑脊液及皮肤标本等莱姆病螺旋体DNABb-DNA),并同时可测出所感染菌株的基因型。
X线检查

可见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影,少数患者有软骨和骨侵袭表现。

一期莱姆病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1)四环素每日4次,疗程1020天。为早期病例的首选药物。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用。2)阿莫西林每日3次,疗程1421天。3)青霉素静脉滴注每日12次,疗程1421天。4)其他多西环素、第3代头孢霉素等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泼尼松,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多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自己的贴身衣物应该要用开水泡洗,同时还应该要放在阳光下暴晒,每天配合药物进行治疗,隔一段时间之后再去医院进行检查,引发疾病的病毒和细菌,如果已经被杀死了,那么该疾病就基本上已经能够被认为是痊愈,不会在具有任何的感染性,对人的身体也不会再造成任何的影响。

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无济于事,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更乏特效疗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