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氏易经研究(2)——卜筮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6-15

上节讲过,《周易》最初为卜筮之书,春秋战国时期有了专门阐释《易经》的哲学著作--《易传》(亦称“十翼”)后,《周易》迎来了质的飞跃,以哲学思想与卜筮巫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划时代的转变,成为哲学典籍。我们现在见到的《周易》,从“道”来讲它是哲学经典,以“术”来论它是卜筮之书。

殷商时期盛行用龟甲占,以烧裂的纹络,占断吉凶,称作“卜”。甲骨文记载了大量的占卜内容,如“兆”就是裂纹的象形。周代卜筮之风更为盛行,不仅用龟甲占“卜”,而且也用蓍草占,称作“筮”。龟甲“卜”与蓍草“筮”合称“卜筮。”

龟甲“卜”的不限于一种。根据史料证实,一般是先在龟甲兽骨上打钻,然后用火烧,根据烧裂的纹络,占断吉凶,并把占断结果刻记在龟甲兽骨上保存起来,到一定时间,拿出看吉凶是否应验。

蓍草“筮”的方法也很多,《系辞传·上》记载当时盛行的大衍筮法:“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即从50根蓍草中取出1根,用49根,经过4营18变,才成卦。这种方法繁琐,到了汉代,易学家京房对大衍筮法进行了彻底变革,创立纳甲筮法(以后将作专门介绍)。

卜筮是古代中国流传久远的生活习惯。先秦时期,占卜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虽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断吉凶。”。正因为如此,《周易》在先秦时期一直以卜筮之书存立于世,因此躲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一劫,幸免于难,流传至今。

生活在先秦时期的人们为什么喜欢占卜呢?

《左传》有“卜以决疑,不疑何卜?”的记载,表明生活在先秦时期的人们,因为所掌握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积累相对有限,解决不了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遇到悬疑之事,人们只能求助于超自然的神灵给予启示。出于同样的原因,先秦时期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悬疑之事也远远多于后世,故卜筮也就成为社会生活中频繁发生的事情。随着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积累和知识的增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疑而不决的事情越来越少,卜筮活动也就相应地少了起来。

从现象上看,先秦时期人们的卜筮活动是求问于神灵,但在本质上却是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性对悬疑之事做出判断的过程。先秦时期人所信奉的神灵,实际上也是人们在自己的观念世界里造出来的,因为在占筮活动中,对悬疑不决之事做出判断的还是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卜筮所起的最为真实的作用,就是把存疑之事的判断权力交给最有智慧和生活经验最为丰富的人,如:卜筮官或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师。

由此可见,卜筮活动在本质上是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认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断地积累起有关客观世界以及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知识,思维水平也得以逐渐提高,从而对客观世界以及人类社会生活本身形成某些基本的理解。

对于卜筮有没有科学性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古就有争议。以“纳甲筮法”为例,能流传两千多年经久不衰,说明其有很强的生命力。

《周易》是一部以天人关系为核心的天人之学。根据生命全息论的观点,所有天体运动都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地球上的生命,从而在地球生命体上留下其作用信息。人体信息与天体信息是息息相通、密切相关的,天人感应就是天体信息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天体运动的各种信息的感应,也是天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制相化关系的表现。如:

两个人出生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反映出人体储存天体运动的信息也不同,卜筮的结果必然是两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这是因为在一定时段里,某一空间中出现的各种电子学、物理学、力学、化学等的组合,包括光照的强弱、电磁辐射的大小、磁场的扰动、大气层的变化、引力的大小以及空气湿度,周围人事环境、生物状态等等,都有差异。

即使两个人出生的时间和空间完全相同,但由于他们受胎的时空环境不同,各自父母的基因不同和体质差异,两个人的人生轨迹还是不同。

科学实验证明,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包括人体,都会受到日、月等外力的影响。如:①光照对人的影响;②大气压对人的影响;③温度对人的影响;④物体万有引力对人的影响;⑤地球磁场对人的影响。

《周易》是一部讲“变化”的书,内容包括象、数、理、占,其中“象”为卦爻,“数”为筮数,“理”为义理,“占”为占筮。笔者认为:“象”、“数”是《周易》特有的符号和数量形式,“理”是对象、数的哲学阐释,“占”则是象、数、理在社会生活和人生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周易》正是通过对象、数、理的分析,以“卜筮”这种最简捷的形式和独特的理论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从时间、空间、人事等全方位分析问题和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占断吉凶。因此,“卜筮”是学习《周易》的难点,通过“卜筮”预知吉凶,采取措施,趋利避害,则属于《周易》“术”的应用,是“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