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灭蜀后利用蜀地粮草灭了六国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总缺粮?

 123xyz123 2021-06-15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这样比较秦国和蜀国确实有所不妥,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后方在以秦国都城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关中平原土壤肥沃,水道纵横,在当时是一个粮仓基地。所以秦据关中,足以支撑秦国的统一六国的事业。


而三国时期的蜀国则不同,蜀国的地理和政治中心是位于四川腹地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虽然在当时也算是富庶之地,然而其北有大巴山、秦岭横亘在前,东有巫山、大娄山所阻碍,要想往东或者往北发展,必须要跨越这几道天险。

在古代,打仗就是打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事行动成功的保障必须要有一个稳固的后勤补给线,同是蜀国方面的军事行动,我们来看一下在诸葛亮北伐之前刘备对东吴进行的的夷陵之战。 其实大家打开地图一看,稍有地理常识的人就会明白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为什么必败无疑了。


从奉节到夷陵,300多公里的路线全是崇山峻岭,高山深谷。一来不利于行军作战,二来不利于转运军粮。 咱们且不说刘备的行军路线及战略推进正确与否,光是为这场战役服务的后勤就遭了大罪了。从蜀国的粮仓中转站到战争的前线,这漫长的后勤补给线无端地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蜀军出峡时拥有4万人马,行军7个月才进抵夷陵城下,为了维持这长长的补给线,沿途不得已扔下大量士兵来保障这条生命线,当蜀军到达夷陵时,兵力已经严重不足。


同时,蜀军在夷陵一带同吴军相持了近半年之久,这么多的土兵,这么长的补给线,已经超过了蜀国所能承担的负载力。在如此险恶的地理环境中,蜀国要想维持住300多公里长的补给线,依当时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力量,那是极其吃力的。虽然刘备为此准备了两年多的时间,但也只能支撑住短暂的时间,时间稍长,破绽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与补给线太长的蜀军相反,吴军基本上处于内线作战,补给线短,冲击力强,兵力密度也大,所以时间相持的越久,就越对蜀军不利。


也正是因为如此,夷陵之战后的蜀国,在诸葛亮多年的精心调理之下,才得以逐渐恢复元气,诸葛亮才得以开始他的北伐大计。

而看诸葛亮的北伐路线,几乎和夷陵之战一样,战争的后勤补给线拉的也很长。 诸葛亮每次北伐出兵,蜀军的粮草和补养都是从成都平原运送到剑阁,再由剑阁转运到祁山前线,这样千里运输,势必造成费时耗工,既不能保证数量,也不能保证及时。 也正是蜀军粮食供应的不稳定,所以诸葛亮一贯主张速战和决战。但魏军没有给蜀军这样的机会,他们坚守不出,意在拖垮蜀军。所以诸葛亮的每次北伐差不多那是因为粮尽而退,无功而还。

当时为解决山区运粮的巨大困难,为了让更多的辎重兵转为战斗兵,诸葛亮殚精竭虑,设计和制造出了木牛流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是现实效果并不大,并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

所以说,因为地理原因而不得不营造出漫长的补给线从而造成的缺粮困境是诸葛亮北伐失败的直接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